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从“雨过地皮湿”到“润物细无声”
张西恒/吴同
■张西恒 吴同
迈入“八五”普法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上海积极打造嵌入式、融合式、浸润式工作大格局,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雨过地皮湿”转化为“润物细无声”。
嵌入式普法:“民之所呼,法之所普”——
“摆摊先把人头拉,管他尴尬不尴尬”“传单只管印和发,标题醒目字号大”……一段时间里,基层法律宣讲工作更多采用单向灌输为主导的“填鸭式”方法,对于受众是否需要听、是否喜欢听、是否认真听等缺乏应有的思考和关注。
普法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控制与规训,而更需要民意的认同与回应。将优质立法成果消化吸收,精准嵌入社会治理、立法执法司法乃至优化营商环境的各个环节,是新时代普法工作的责任使命,也是新时代普法工作的难点所在。
在这方面,上海作出了探索示范。“八五”规划出台不久,一支专业普法力量整装入列“晓法讲师团”,为企业量身定制《〈民法典〉背景下企业合同纠纷实务处理》《企业常见刑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工伤认定相关法律问题》等公开课,让样本成为标准、范例走向范式。
融合式普法:“法内表达,法外媒介”——
融合不止形式,融合并非同一。前些年,一些地方流行让政法一线工作人员在人流密集处举办快闪普法活动,并利用全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传播。这本是多部门协同来拓宽普法受众的好事,但在举办时出现了提前清场管控、预先架设机位、演员扮演路人等情况,难免让人产生“圈内其乐融融,圈外不过尔尔”的感叹。
新形势下,有必要构筑传统与新兴相融、法治与生活相融的普法大格局,通过政府协调、业态合作、技术互动等来有效放大各种传播媒介优势,增强法治要素流动与条块协同畅通,增强普法供给侧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导力,把立法原意落细落小,让法治思想绵绵用力。
浸润式普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法治血脉,凝结着党性传统,孕育和承载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为了把红色资源切实转化为法治资源,上海将“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和弘扬”写入“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大力宣传《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建设一批以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让红色血脉浸润普法工作的点点滴滴。
制器可求日新,普法却不能躁进。僵化教条地告诫民众难免震慑有余、温度不足,关键在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就普法工作而言,要有意识地在法律话语空间中安置令人受惠得利的磁石,让人民群众不仅懂法,也能用法,在法治实践中充分感受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普法在“普”,更在“化”,“化”的关键在“思”与“用”。浸润式普法要利用案例普及、法治课堂、法治微景观等,通过历史再现、情景回顾、现实体验、教学解惑等,把受众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学习法律知识,实现法治文化的教育性与实践性、法律规范的理论性与操作性统一。
普法,不是以出发为目标的事业。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只有契合紧一分、融合广一些、浸润深一点,才能让法治现代化的民意之基涵养得更加蔚为大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7 09: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