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29日下午4点40,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停车场出口,距离出摊开卖还有20分钟,服务人员手中的号牌已发到了32号,一旁的休息区也坐满了人。
辣子鸡38元一份,红烧肉28元一份,酱油炒饭10元一份……从热炒到卤味,从荤菜到主食,20余种现制的餐食热气腾腾。
走,去星级酒店吃“路边摊”!6月下旬,全国多家星级酒店“练起了摊”,售卖主打性价比的家常美食。其实早在之前,贵阳不少酒店就推出移动餐车及外卖服务,不少老牌酒楼也瞄准社区生意,做起了面点团购。
如今,随着消费者更趋理性,对质价比的追求愈发明显,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餐饮行业如何精准捕捉既要品质、又要实惠的心理?如何在让利的同时,算好一本可持续的“经济账”?近日,记者探访了多家餐饮企业。
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摊位上的卤味窗口。
价格砍大半,能赚钱吗?
当“酒店外摆”的风吹到了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总经理戴波坐不住了。
“当时贵阳还没有五星级酒店这么干,我们内部讨论了好几轮,心里也没底,最后决定先做。不能等顾客上门,要主动走出去!”戴波说。7月8日,摊位首日试水,营业额达7500元;次日跃升至1.5万元。目前日均销售额稳定在1.8万元,已超过中餐厅包厢的营业额。
成绩单看着漂亮,但原来一桌宴请2000多元,现在100元就能拎走三四个硬菜,价格比堂食砍了一大半,能赚到钱吗?戴波跟记者算起了成本账。
“跟以前做宴席、包厢比,单份的利润肯定下降了,但现在这些业务大幅下滑,得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我们餐饮部每月的人工成本就得70多万元。”在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的戴波认为,等客上门,等不来生机。
“厨师、场地、食材,这些都是现成的资源。摆摊扣掉食材和人工,毛利率能维持在20%左右,这是稳定的现金流。”戴波说,之前天天发愁员工的饭碗问题,如今至少看到了一条活路,“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整活”的背后是找活路,也是给活计。
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在停车场出口摆出的摊位。
另一边,贵阳本土餐饮品牌娘家米汤饭也在摸索自己的新招,一个月前,将云岩区大营路店5楼的开放式包厢改为“大食堂”,推出12元12道菜的自助餐。“一天能来500多人,大都是附近居民、上班族,7成以上是老年人。”娘家米汤饭公司副总经理张宏宇介绍。
“不做也在亏,这么多人等着发工资!”张宏宇道出了背后的现实压力。从6月11日开张算起,自助餐20天营收近12万元,粗略算和成本持平。虽然没赚钱,但初步验证了方法可行,“先把人气聚起来,把人稳住,才有机会。”
娘家米汤饭大营路店在5楼推出自助餐。
员工有新活,如何调配?
价格砍得狠,还能赚点钱。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的方法在于把人盘活了,把账算细了。
厨师团队中抽调约10人利用下午闲置时间段集中备餐;出摊前和出摊时,后勤支持等二线的员工,摇身一变成了“外摆服务生”,端菜、招呼客人、收钱,样样都干。
“忙的时候肯定要加点班,但有加班工资或者选择调休,大家也都乐意。”戴波补充道,人手最紧张的是面点,摊位上包子、烧饼最畅销,一天能卖出1000多个。“为了保证供应和品质,不得不限购,也专门请了3位面点师傅来帮忙。”
光加人还不够,效率也得提上去。对于星级酒店而言,毕竟还是“摆摊新手”。“边干边学,我们摊位经历了3次升级。”戴波介绍,刚开始是现打现卖,场面手忙脚乱,后来大部分菜提前分装,顾客排着队拿着餐盘自己选。“还改成了发号,设置休息区,大家提前来也不用站着等。秩序好了,员工干活也更顺,人效自然就提上去了。”
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摊位上最受欢迎的包子和烧饼。
这场“练摊”,练的不只是生意,更是团队的精气神和协作能力。“大伙儿的劲头明显不一样了!”戴波很感慨,“现在大家每天收摊后都很有成就感,还在琢磨怎么能多卖几份。”
在酒店工作10余年的行政总厨李炎光感受尤深。如今,他每天还多了一项任务,根据顾客的反馈,对摊位菜品进行动态调整,同时严格把控每一份出品,确保“星级品质”不打折扣。“感觉整个团队的心更齐了,目标也更清晰了。”李炎光坦言。
热闹劲过后,还有人来吗?
“抖音刷到的,星级酒店开始摆摊,想来试试看。”“第一次来,觉得稀奇。”在两家星级酒店摊位前,不少顾客这样告诉记者。星级酒店摆摊,反差感强,新鲜劲足。
新鲜感能带来第一波客流,可热闹过后,怎么能把人留下来,成为加入摆摊行列的餐饮企业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贵州饭店7月17日加入“练摊”, 每天下午5点在北京路地铁站口开卖,售卖卤味、钵钵鸡和包子,单日最高卖出4000元。餐饮部副经理胡鹏杰看得很清楚:“摆摊只是第一步,核心是让市民看到我们亲民的价格和实在的品质,先攒下口碑和熟客,为后面推线上铺路子。”
“留客”的招数不止摆摊。贵州饭店还抓住避暑游旺季,推出夏日市集、美食节等,把丝娃娃、豆腐圆子这些贵州小吃搬进店内,邀请住店客人动手体验。
走亲民路线,线上也没闲着,饭店今年4月就在美团平台推出20余种、适用10人以内的套餐,以3至7折不等的优惠力度销售2800余份,引流效果显著。
贵州饭店外摆摊位。(受访者供图)
在戴波看来,这场烟火气十足的尝试,更是一笔细水长流的生意。
热门菜经常下午6点不到就售罄了。为了方便顾客,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顺势建起会员群,提供线上预订、现场取货服务。令戴波意想不到的是,微信群迅速壮大,目前已有6个大群,都是200人以上。
“以前想让顾客加群可不容易,现在大家都很乐意加入。这些群,也成了我们推活动,把‘流量’转化为‘留量’的最佳阵地。”戴波强调。
阵地有了,还得活跃。酒店在群里玩起“满赠”,预订消费满一定额度,就送港式自助午茶的优惠券。这一招,把停车场的热闹客流,引向了酒店里更丰富的消费场景。
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摊位推出线上预订、现场取货服务。
“周边社区密集,居民对‘家门口’的便捷、品质餐饮需求旺盛。”戴波点明更深层的战略考量,“‘民以食为天’,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吃好’始终是刚需。这次尝试,正是我们探索社区经济、贴近居民生活的一个新出口。当运营成本越算越细,顾客信任度越来越高,这份外摆餐桌上的小生意,完全有能力反哺酒店的其他业务板块。”
从包厢到街头,从被动等客到主动触达,餐饮业“整活”的背后,整的是活路、活计、也是生活,算的是眼前账,更是长远账。在采访中,“变”是所有从业者提到最多的一个字,市场需求在变,消费结构在变,从业者只有敏锐地捕捉变化,求新求变,才能让餐饮消费滋味常鲜、香气更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雨思胡耀元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