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打响古田银耳的品质翻身仗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5 07: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科企农”携手

打响古田银耳的品质翻身仗

本报记者 林霞 通讯员 张明辉 文/图

打响古田银耳的品质翻身仗

康亿达工人正在罐装烘干的银耳。

打响古田银耳的品质翻身仗

“绿色+有机”模式种植的银耳成品

在“食用菌之都”古田县翠屏湖畔,从山顶往下看,上千个高山菇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与四周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时下正值银耳收获的季节,走进菇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蘑菇如花一样绽放。

这里的60多处银耳培植基地、1066座高山菇棚,都是由福建古田康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手菇农搭建的。菇农罗丽娟对记者说道:“原来种银耳,技术、管理跟不上,产量低,品质等级不高,干一年也就挣点辛苦钱。如今大不同,在康亿达的带领下,我们培育出了‘金燕耳’!”

康亿达董事长陈清华介绍,多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与康亿达“科企联手”,采用病虫害物理防控技术,有效保障银耳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基质营养优化,筛选出适宜银耳生长的栽培配方,研究预熟化银耳耐热菌芽孢杀灭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康亿达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发展模式,直接带动300多人走上致富路,促进银耳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程绿色栽培的挑战

在食用菌领域深耕30余年,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林衍铨带领团队,在灵芝、绣球菌等菌种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但他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银耳结下这么深厚的缘分。

银耳在福建省内广泛种植,“物美价廉”是它的标签。“银耳是真菌伴生菌的代表之一,自然条件下,银耳必须与香灰菌伴生。这也意味着,银耳比其他食用菌种植难度更大。”林衍铨说,“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也严重制约着银耳产业往高端发展。”

陈清华对此感触颇深。

2017年,陈清华创立“金燕耳”品牌,在古田县翠屏湖畔海拔600~1300米的群山中设立银耳核心产区。但是,他马上就意识到发展银耳产业的重重困难。

产业链分散,是陈清华发现的第一个问题。“菌种培育、菌包制作、栽培……每个环节分得很细,都是不同的人在负责,导致发现问题也难以找到责任人。”

此外,银耳品质不稳定,要么有病虫害,要么质量不佳,种植户的技术也参差不齐。“这批的品质跟下一批的往往不一样。”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陈清华经常收到各种投诉,每天都很头疼。

品质不稳定,意味着产品不安全,自然也跟高端市场无缘。这也是2020年他找到林衍铨寻求良策的主要原因。

当时,林衍铨只问了一句:“你是真认真,还是假认真?”

“自然是真认真。”陈清华毫不犹豫。他并没有想到,因为这个“真认真”,后来需要付出上千万元的代价。

“我们必须走全新的高品质银耳发展道路。首先需要摸清楚哪些虫子喜欢银耳,从根源上找准‘对手’,方能有的放矢,拿出不施农药又能防虫的对策。”林衍铨说。

说干就干,陈清华第一个找的人,就是菇农罗丽娟。

在古田县泮洋乡凤竹村的一个银耳大棚里,整齐排列的8层木架上长满了白花花的银耳。拨开一层层耳花,罗丽娟就能根据银耳长势、长相判断它们是否需要通风、喷水等管护。

当陈清华说“今年的银耳不需要打药”时,罗丽娟觉得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银耳很香,会引来各种各样的虫子,为了保证它的产量,以往不可避免需要适当打药”。

但“绿色+有机”模式种植银耳,决不能扯上农药。“所有损失我们来赔。”听到陈清华的这句话,罗丽娟才决定一试。而后,更多的菇农也加入到这场庞大的试验中。

“科企农”的共建共赢

2021年7月,省农业科学院与康亿达共建的“康亿达银耳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科企合作”的银耳产业研究院。

挂牌之后,一场“大战”开始了。

林衍铨团队往返于田间与实验室,广泛搜集古田县目前所使用的银耳生产菌种,用不同的配方将不同的菌种放在实验室中培植,查看长势情况。“找到了!”在第27份材料中,团队初步发现了适合在古田生长的优质菌种。

与此同时,在罗丽娟等菇农的大棚里,蚕食银耳的虫子与日俱增。半年后,林衍铨团队找到了防虫新办法——给菇棚盖上不影响通风的纱帐,指导罗丽娟等菇农高频巡视,上手捉住“漏网之鱼”,才终于止住虫灾。

在这场试验中,人工成本、生产成本水涨船高。因为取消打药,菇农收成不到以前的一半。这些都需要陈清华来埋单,综合算下来,公司亏损达3000多万元。陈清华顶住了压力,“这时我才理解了林老师所说的‘真认真’。但我没有退缩,食品产业要长久,要向高端发展,就必须要保证食材的安全。”

经过两年多的艰辛探索,科学家、企业家、菇农的配合越发默契了。

根据银耳生长习性,林衍铨团队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使用多种创新办法栽培银耳。如,冬春季在中低海拔区种植,夏秋季节在高中海拔区种植;培养基加入茶油籽壳、茯苓、莲子粉、桑葚枝等多种配料,同传统方法比,种出来的银耳口感更软糯绵滑,营养价值更高;采用病虫害物理防控技术,有效保障银耳产品质量安全等。

“我们陆续规范了银耳栽培季节、栽培场地选择及布局、菇房要求、原料要求、栽培配方,以及制袋、发菌、出菇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艺流程,为提高银耳原料的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可追溯性奠定了基础。”林衍铨说。

陈清华的步伐也迈得更大,从选种育种到培养基的研制,从菇棚的搭建到种植管理……他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并逐步完成银耳行业首家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古田产业平台与深圳市场平台“双总部驱动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此带动下,罗丽娟等菇农的种植技术更科学了,收入也更稳定了。“我们免费从康亿达那里拿菌种与养料包,在专业技术指导下培育,待银耳收获后按照约定价格卖给企业。”罗丽娟粗略统计,自家菇棚里4万株银耳,全程不打农药,虫害率还不到5‰。“以前追求产量,现在更追求品质。跟以前比,不仅风险更小了,价格还变高了。”据了解,3年前古田的鲜银耳价格在每公斤32元左右,如今已上涨至46元左右。

“去年,公司培植高山生态有机银耳1000多万棒,年产高山生态有机银耳3000多吨。”陈清华说,“合作菇农平均每户年收入15万~20万元,平均年增收6万~8万元,其中好的可达30万~40万元。”通过“科企农”携手,在这场高山上的银耳种植试验中,他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5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福建古田县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小银耳展现大作为走进福建古田县泮洋乡凤竹村,间间菇棚掩映在山腰处的绿色中。走进一个银耳大棚,仿佛置身于一座囊橐充盈的“宝库”:一
2023-02-24 04:25:00
产业观察|福建最大库区移民县,靠什么“翻身”?
...支配收入全市第一。库区移民靠“一朵菌”打赢了发展“翻身仗”,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走进“中国银耳第一村”的坂中村,青山绿水间,菇棚林立,蓝色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4-11-30 14:22:00
古田菌菇:跨越田间迈向云端
... 严振龙 摄工人在食用菌精深加工车间忙碌。 泉国川 摄 古田菇棚“光伏+”项目示范点 (资料图片)核心提示翠屏湖畔,水汽氤氲,既引游人纷蝶蜂,也获菌菇偏爱。以菌立县,是古田
2023-10-14 07:31:00
点“菌”成金的中国智慧
...银耳已成为百姓餐桌常客,这样的转变与福建宁德的小城古田密切相关。日前,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在宁德古田举行,在一场场座谈会和展销中,关于古田银耳的“传说”渐现出清晰的脉络。追
2024-12-10 08:38:00
产业观察|让银耳种得好也卖得好,福建古田这样“上新”
...:人民网李唯一“这么饱满、厚实的耳片还是第一次见,古田银耳前景光明。”11月25日,银耳新菌株HT108在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沂洋村银耳种植基地迎来第4批次现场测产,对着菇房内
2024-12-01 13:33:00
银花玉莲绽舌尖 宁德古田银耳宴亮相榕城
...,给你买点回家。”20日,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举办的“古田银耳宴 福建来相见”八闽美食嘉年华一县一桌菜品鉴推介会摊位上,一位市民对品尝着各种银耳食品的家人说道。白若雪,黄如金,
2024-01-21 13:16:00
增产10%以上,去过“太空游”的银耳不简单!
...该菌株经过5个月的太空遨游,再由我们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进行活化,并经历了2次不同指标的筛选。”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说,“相较于主栽品种古田银耳
2024-11-26 15:40:00
福建古田万幅菌菇照片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15000张菌菇照片在草地上组成占地面积达432平方米的“古田银耳”4个大字,蔚为壮观。15000张菌菇照片组成“古田银耳”一词,成功挑战“最多照片组成的词语”吉尼斯世界纪
2024-12-02 21:17:00
药膳、主食、面膜……银耳产业的下一种可能性是什么?
...亲民”食品,这要“归功于”福建宁德的一座小县城——古田。上世纪60年代,古田人开始使用段木栽培方式“驯化”银耳。经过三次技术革新,古田银耳产业崭露头角,也让这个山区小县“驶”
2024-12-06 18:5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能泡茶、能做面!郦邑贡菊解锁健康新花样丨中意中国 一草一世界
大河网讯 夏日里吸一口加了柠檬片的冰饮,清爽之余竟藏着化痰止咳的药效;路边随手可摘的蒲公英,煮水喝就能缓解 “上火” 冒出的痘痘
2025-10-25 11:48:00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内镜下肠道菌群移植技术
近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成功开展内镜下肠道菌群移植技术,为一名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进行了粪菌移植。患者
2025-10-25 13:30:00
如何识别和防治脑梗死?“快”字是核心,三道防线很关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10月24日,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召开烟台市“传播健康知识享受健康生活”“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新闻发布会
2025-10-25 14:04:00
基于五维评估体系的2025年儿童赖氨酸测评:科学甄选TOP3优质儿童赖氨酸产品榜单发布
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赖氨酸作为人体无法自主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其科学补充已成为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核心策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明确指出
2025-10-25 14:32:00
重阳佳节话健康:菏泽华厦眼科王雷主任解析老年疑难眼底病变
通讯员 任兆潘重九踏秋,孝亲敬老,关注老年眼健康。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随着年龄增长,极易受到各类眼病侵袭,尤其是疑难眼底病变
2025-10-25 14:37:00
叶黄素品牌如何选择?2025年叶黄素测评榜Top6,真实数据说话
在电子屏幕占据日常 80% 用眼时间的当下,眼疲劳、干涩甚至视力退化已成为各年龄段的普遍困扰。作为视网膜黄斑区的 “保护因子”
2025-10-25 16:17:00
中老年人氨糖品牌如何选择?2025五大热门品牌测评榜单发布
《2024 中国中老年人关节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 “68.7% 的 50 岁以上人群每周至少出现 1 次关节疼痛,56
2025-10-25 16:18:00
内调口服抗衰!2025女性美容保健品NMN前十好评榜公布
35岁,对女性而言是身体机能的关键转折点,此后可能面临断崖式衰老。即便用HR赫莲娜、SK-II、海蓝之谜、兰蔻、雅诗兰黛等高端护肤品
2025-10-25 16:20:00
2025精选全球十大槲皮素选购全指南:吉清肺凭高吸收率备受青睐
近年来,室外雾霾、室内油烟、长期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等问题持续影响肺部健康,咳嗽、气短、肺结节等症状逐渐成为大众常见健康困扰
2025-10-25 17:31:00
迈向自然塑美新纪元:安珍适®VL于AMWC China 2025定义填充未来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五届AMWC China世界美容抗衰老大会在成都圆满落幕。本届大会以“链接全球美学智慧
2025-10-25 17:33:00
秋冬高发!这些疾病最易被误认为感冒,别耽误治疗
天津北方网讯: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大,人体抵抗力下降,咳嗽、流涕、发烧的患者逐渐增多。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我感冒了",然后自行服用感冒药
2025-10-26 11:29:00
想要孩子长高吃什么好?2025五大儿童赖氨酸品牌专业测评与解析
2025 年《中国儿童营养补充消费趋势白皮书》里有组数据很扎心:超 72% 家长在孩子身高干预时,会优先选择儿童赖氨酸补充剂
2025-10-26 14:50:00
麦角硫因2025五大优选榜单 生物利用度安全认证全解析!
2025年,“细胞级抗衰”成为健康消费的核心赛道,麦角硫因(ERGO)凭借“靶向抗衰”特性,推动全球市场规模突破90亿美元
2025-10-26 14:50:00
补锌产品如何选择?最新评测结果公布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缺锌比例达39%,且60%的儿童每日锌摄入量不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一半
2025-10-26 14:52:00
2025眼底保护叶黄素哪个好?四大品牌实测榜单出炉!临床反馈+安全性测评
眼底是视觉功能的“核心枢纽”——视网膜负责接收光信号,黄斑区掌控精细视觉,而叶黄素作为眼底黄斑区的“天然蓝光过滤器”,是维持眼底健康的关键营养素
2025-10-26 14: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