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07 10:11:00 来源:怪罗科普

目前关于人类起源,有一个简单的故事:

大约15万年前,智人在东非大草原上进化,然后在大约 7 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关键突变,使得现代智人拥有了复杂的象征性行为能力。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这使得我们的祖先有别于其它物种,并促使他们离开非洲,统治世界,取代那些他们遇到的所有更早走出非洲的人属物种。

当然,这个故事并不是随便编造的,它有许多证据作为支撑:

最古老的智人头骨——可追溯到至少233000年前,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山谷发现的;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也是在埃塞俄比亚出土的;最早的石器工具可追溯到 330 万年前,是在肯尼亚发现的。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露西复原样貌©Bloomberg

所有这些证据让科学家推理出了上述故事。

而之所以是在东非演化而不是其它地方,科学家也给出解释,这是因为该地区的裂谷系统,制造了许多复杂的、不同类型的环境。

无论是哺乳动物,还是鸟类、两栖类,在东非大裂谷都相当多样化,很可能也是这种多样的环境促使了人属物种、以及现代智人的诞生。

围绕东非大裂谷的人类起源故事,科学家又提出了一系列人类相关的假说,比如“大草原假说”, 该假说认为,人类的直立行走和大脑等特征是为了适应该地区的草原生活而形成的。

不过,关于东非大裂谷的故事,证据大部分都是来自20世纪或者更早之前的,本世纪的一些发现可能要改写这个故事了。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人类摇篮”的争夺者

从21世纪初开始,一些突破性的发现开始将人类起源故事转向非洲南部。

化石和考古发现揭示了非洲南部地区复杂的象征性行为,例如使用贝壳珠、颜料和抽象图像 ,这些发现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比7万年前导致认知革命的假设突变还要早;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对古代和现代非洲人口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生活在在南非、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喀拉哈里沙漠及其周围的土著狩猎采集者桑人是最古老的且独特的智人血统后裔,而他们早在35万年前就从所有其他人类血统中分离出来。

2017 年,故事情节进一步反转,一个来自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以西的钡矿中的头骨,它具有早期非洲人类的一些特征,但总体而言,它看起来非常像现代人,而科学家发现它至少有31.5万年历史,比任何智人都早。

这三个例子都在撼动人类单独起源于东非大裂谷,但事情比想象得还要复杂。

中非刚果河流域是地球上第二大雨林的所在地,仅次于亚马逊雨林,它占地超过1.78亿公顷。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Idd ninga

刚果盆地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多样化的狩猎采集者群体的居住地 ,总共有25-35万人生活在那里。

过去任何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都很少涉及那里,因为雨林潮湿、酸性的土壤会迅速分解化石,而且当地局势非常危险,这些阻挡了科学家去那里寻找人类的答案。

以前人们认为这些狩猎采集者是边缘化的人类群体,他们是最近才转移到气候过于恶劣、不适合农业的地区,因此他们转而从事狩猎采集以求生存。

但实际上,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大陆的中心,是连接东西南北的桥梁,很难想象人类直到最近才进入这个地区。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2020 年,一组研究人员从3000至8000 年前埋葬在现今喀麦隆(喀麦隆与刚果共和国接壤)一个山洞中的四名狩猎采集者儿童的骨骼中提取了古代DNA。

DNA显示,这些儿童与今天刚果盆地的狩猎采集者关系非常密切,但与居住在该地区的农业人口关系不密切。

这表明,当代狩猎采集者的祖先早在第一次农业扩张之前就居住在中非雨林。

而2022年的研究表明,这些狩猎采集者至少在 12 万年前就开始占据中非雨林了,同样与大裂谷故事的时间线严重不符。

泛非洲的社交网络

通常,人们喜欢将我们的古代非洲祖先描绘成生活在非洲大陆小而孤立的群体中,然后以线性的进化方式传播。

但现在来看,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现代人类文化和生物多样性更有可能是以“马赛克式”进化的,而不是线性的过程。

研究发现,中非雨林的采集者在12万年前就相互交流——交换基因和文化物品(尤其是乐器),即使他们生活在非洲大陆的两端;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非洲各地发现了古老的鸵鸟壳珠子,5万年前的泛非洲社会网络证据,图源:Jennifer M. Miller

对鸵鸟蛋壳珠子上锶同位素的分析揭示了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之间存在一个5万年前的交换网络,现代的桑人依然存在一个类似的长距离交换网络;

此外,考古证据表明,大约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穿越东非,将制作石器的黑曜石运送到160多公里之外,而大约32万年前,他们就开始 长途运输用于装饰物品和身体的颜料。

这些交换网络的形成和确切用途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进化肯定不会是线性的,而是东一块西一块,类似马赛克的形式分布,然后彼此影响。

实际上,这种马赛克的进化过程相比以线性,它会根据优势。

在狩猎采集者交换网络中,隔离期和互联期相结合,在隔离期,新发现能够在小集群中并行发展,然后在互联期,这些创新可以重新组合,最终导致复杂文化的更快创造。

同时它也更能创造物种多样性,防止近亲繁殖的危险影响,使我们的祖先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难以维持更大的种群也能茁壮成长。

另外,马赛克式的进化过程也可以解释某些看似无法解释的发现。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例如,研究人员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可追溯到大约 22000 年前的人类化石 ,但其体貌与生活在大约300000年前的人类相似;

在塞内加尔,科学家发现了12000年前的石制工具包 ,与100000 年前的情况也具有相似性。

出现上述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隔离时期,非洲大陆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身体适应当地环境的结果。与此同时,互联性又使得不同人群能够从彼此那里获得有益的特征、行为和技术,从而变得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

当然,这种泛非洲社交网络的存在,完全可以颠覆我们熟悉的东非大裂谷人类起源的故事。

早期智人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一个单一的、相对较大的种群,以或多或少随机的方式交换基因和技术,并逐渐在非洲及非洲以外扩张。

而是重组的产物,它没有单一的起源地区,也不会有一个准确的发生时间——“7万年前认知革命”这种说法不切实际。

人类真的起源于一个地方吗?关于我们的起源故事,有了最新的说法

最后

总得来说,智人既不是稀树草原物种,也不是雨林物种;既不是完全的肉食性物种,也不是完全的草食性物种;既不是和平的物种,也不是好战的物种。

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祖先人类种群”。我们是许多群体的丰富混合体,数千年来一直生活在极其多样化的环境中。

而智人最典型的适应能力或许就是相互交换思想、基因和文化。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展出了极其复杂和动态的行为、信仰和技术,让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茁壮成长。

原文链接:https://www.zmescience.com/science/news-science/origin-place-of-humanity/

原作者:Cecilia Padilla-Iglesias,基于CC协议翻译发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7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类到底来自哪里?“古猿起源”和“鱼类起源”,哪一种最靠谱?
...那种更让人信服。要探究人类的起源,我们需要回到数百万年前的地球。在那个时代,地球上有许多与现代人类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的物种,这些物种被称为人科动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古猿,它
2023-09-25 11:29:00
都说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 但为什么非洲文明最落后呢
...目前,直立人被认为是最早走出非洲的人属物种,大约200万年前走出非洲,这是一个时间种,他们在亚洲、欧洲一直存续到大约大约14.3万年前(甚至可能更晚,我看到最晚存续到2.7万
2025-02-17 00:53:00
新疆阿勒泰:用文化为产业赋能 用故事为滑雪添彩
...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证实这一带早在一两万年前就开始了滑雪活动。同年1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滑雪协会等部门向世人郑重宣布,这里是世界人类滑
2022-12-14 13:27:00
30万年前的古人类喜欢吃什么?动物化石出土揭示华龙洞人食谱
...现的古人类化石上面是很少见到的。动物化石出土揭示30万年前华龙洞人食谱在今年华龙洞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不仅新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同时还出土了大量动物化石、精致的石制器以及具有人工
2024-12-09 08:06:00
上饶,上饶,上乘富饶!——刍议高扬大美上饶历史文化自信问题
...是食物进化史。古人类学的成果告诉我们,至少在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巍然站立于混沌天地间。在超过99%的进化史中,人类无异于其他动物群体,均以狩猎采集自然生长的动植物为生,既
2023-08-17 15:30:00
...猿类进化而来。猿类最初是生活在森林之中的。大约在500万年前,东非高原开始隆起,这里的热带雨林逐渐退化为了草原,这里的猿类也不得不离开森林,到草原上生存,于是逐渐学会了直立行
2024-04-29 21:32:00
《寻古中国·齐鲁记》开播,“时空穿越”中探寻齐鲁文明脉络
...谜,见证璀璨文明。梳理齐鲁文化的缘起经考古发现,6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齐鲁大地繁衍生息。《寻古中国·齐鲁记》5集纪录片充分利用山东沂水跋山遗址、泰安大汶口遗址、临淄齐故城、曲
2025-07-02 16:27:00
一个神秘族群给了人类20%基因 可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观点认为,智人(也就是我们)最早出现在大约 20万至30万年前的非洲,并且来自同一个血统。近些年的遗传学证据则显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两种现已灭绝的人类近亲)在大约5万
2025-03-21 00:28:00
人类真的是猴子进化的?别误解,猴子只是人类的“亲戚”!
...如何出现的?简而言之,他们是通过进化而来,源自数百万年前的原始古猿。当然,你可能还会继续问“那古猿又是从何而来”,正如前文所述,这样的提问可以一直追溯到“宇宙的诞生”。无疑,
2024-12-31 19: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
民警张野的 “逆龄成长记”
在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德胜街道,有个身影走到哪儿都被人热络地打招呼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上来喊“张妈”;老人们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叫“闺女”
2025-11-07 14:49:00
当满载大湾区调味品、家居建材的班列从佛山丹灶启程,3天直达南京、常州的物流新篇,不仅是粤苏两大经济强省的动线升级,更是中国顶尖经济体从“齐头并进”到“双向赋能”的生动注解
2025-11-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