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上饶,上饶,上乘富饶!——刍议高扬大美上饶历史文化自信问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15:3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上饶日报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历来是风范的展示、风韵的表达、风貌的象征。泱泱中国上下五千年卿云烂漫,孕育了一批底蕴深厚、积淀深闳、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地域,或因曾系王朝都城而引领风骚,或因曾为政治经济重镇而风华浊世,或因发生重大历史事件而震古烁今,或因拥有珍贵文物遗迹而蜚声宇内,或因盛产精美工艺品而垂名青史。

目下之上饶,为一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诸如景德镇(1982年,全国首批24个城市之一)、南昌(1986年)、衢州(1994年)、抚州和九江(均为2022年)所合围。由此相较之下,是否就推断上饶既无宏阔历史支撑,也缺重大事件烘托,还少名人贤士加持,所谓乏文可稽、乏古可考、乏物可探、乏迹可寻,乃一芸芸平平之文化洼地?

其实大谬不然。

殊不知,在这方三山环抱、两水西流的神奇土地上,沉着、睿智的上饶先民筚路蓝缕、沐雨栉风,于时常失败、偶尔成功的人类进化史中幸运地收获了诸多原始性、源头性、标志性的硕果,演绎出一个个从0到1的传奇,对提升人类谋生能力或知识积累方面奉献了至为重要的进步。这些硕果、传奇、进步,涵盖上古、中古、近古,涉及一产、二产、三产,雄辩地映证了上饶无愧为一座罕有其匹的原始梦工场、精妙绝伦的露天实验室。在波谲云诡的历史航程中,我们清晰可见,每在拐弯处升起的桅杆和灯塔上,常常浮现着深深的上饶印记、映射出夺目的上饶元素。这些印记和元素,如实再现了上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里程碑甚至划时代重大影响,并生动诠释了适者生存、穷则思变、居安思危、砥砺奋发等亘古质朴真理。

上饶,上饶,端的是上乘富饶!

让我们廓开岁月的尘烟、放宽历史的视界,聚焦上饶这片创新创业创造沃土,循着时间链条串联的“蛛丝马迹”,淘漉其在历史经纬中的耀眼辉煌,溯往其在历史风云里的惊世际遇。

上饶,上饶,上乘富饶!——刍议高扬大美上饶历史文化自信问题

1.上古——稻作文化起源:这是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前送给世界最大的礼物,但凡在地球的任何角落捧起一碗大米饭,它的根都在上饶、在万年

一部人类进化史,一定程度上是食物进化史。古人类学的成果告诉我们,至少在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巍然站立于混沌天地间。在超过99%的进化史中,人类无异于其他动物群体,均以狩猎采集自然生长的动植物为生,既受自然的恩泽,又受自然的支配,并未能享有上天额外眷顾。他们蜗居于洞穴或树间,采集周边野生的果实、根茎,猎获草丛中的野兽,捕捞河湖里的鱼蚌,因此而不得不居无定所的流动存活。有限的、难以控制的资源,导致狩猎采集时期无法形成大的社会群体,也决定了他们只能分成小群行动。这个小群,基本限定在20-50人之间。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直至上万年前农业起源,人类才实现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的惊世一跃,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每一个方面。这个根本改变,体现在生产方式上,人类经济从此由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利用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标志着人类开始真正有别于其它生物而拥有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农业起源促使人类从原先四处游荡、奔波、迁徙到逐渐转为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进而发展为村落乃至城镇,日趋稳定的生活空间极大刺激了人口的繁衍。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上,改变了社会结构、人际关系,衍生了丰富多样的诸如巫术、图腾等文化习俗,促使了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点燃了人类文明之火,最终催生了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古代大河流域文明。

上饶,上饶,上乘富饶!——刍议高扬大美上饶历史文化自信问题

一、水稻在农业起源主要物种中历史最古老、受众最庞大、贡献最突出、印记最中国

农业起源和人类起源、国家起源一道构成考古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三大课题。考古证实,全球有4个农业起源中心区,即西亚、中国、中南美洲和北部非洲。现今世界上重要农作物和家养动物基本在这4个起源中心区被驯化而成,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列水稻、玉米、小麦、大麦和高粱等世界五大谷物均源自这四大中心区。

上饶,上饶,上乘富饶!——刍议高扬大美上饶历史文化自信问题

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数千年间,稻米、玉米、小麦如同工业革命后煤、铁、铜一样,对人类历史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这其中,玉米是一年生植物,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等热带气候区,有7000多年驯化史,于16世纪初由葡萄牙人经海路传入中国。小麦属二年生植物,起源于地中海东岸新月形地带等沙漠气候区,有5000多年驯化史,于公元前1300年前后传入中国。

而水稻的根源就在中国,有着10000多年驯化史,较之玉米、小麦起源分别早了数千年,并且逐步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广泛流布世界各地,成为全世界60-70%人口的基本食粮。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稻作农业是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前送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上饶,上饶,上乘富饶!——刍议高扬大美上饶历史文化自信问题

二、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存留了远古先民生生不息长达万年之久的原始“密码”,破译了稻作文化起源的“哥德巴赫猜想”

大米在人类主食结构中如此重要,以至于不少国家和民族皆欲将水稻人工栽培发明权记在自己祖先账上,将之视为国家和民族无尚荣誉。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史界和考古学界都在苦苦求证稻作起源,“印度说”“河姆渡说”等观点一直争论不休。

上述种种说法已被不断推进的考古发现所推翻。原本认为距今6570年前的印度马哈加拉稻谷遗存,因测年有误而不攻自破、失去了作为稻作起源地竞争力。河姆渡因其所在区域地势湿洼,文化堆积长期被水浸泡而有效隔氧,为考古发掘保存了大量稻作遗存。但这些遗存显示稻子基本驯化完成,已是成熟栽培稻。加之浙江全境均未发现普通野生稻,找不到水稻驯化的源头。据此推断,河姆渡水稻为外地扩展迁入,已届稻作农业快速发展阶段,而非萌芽起源初期。

此事在20世纪90年代终于有了重大进展。经考古发掘研究,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将稻作文化早期物证大白于天下:该遗址在距今12000年地层中发现人工栽培稻植硅石,为迄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栽培稻遗存。这一实证无可辩驳地向世人宣告,水稻人工栽培是上饶先民创造发明的,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且看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的前世今生。

遗址位于万年县东偏北约12公里,四面高山环拱,中部为条带状凸起,形成葫芦形狭长盆地,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当地石灰岩溶洞发育,仙人洞洞口开阔并向前伸呈岩厦状,吊桶环则位于仙人洞之西约800米条形山坡之上,为一穿透式岩棚。大源河从盆地中东面流经仙人洞旁,周边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系早期人类理想居住场所。

仙人洞遗址有上、下两个不同时期文化堆积,下层为旧石器时代末期,上层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吊桶环遗址分上中下三层,下层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层为旧石器时代末期,上层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据碳14测定,两座遗址上层约为距今0.9-1.5万年,仙人洞下层与吊桶环中层为距今1.5-2万年左右,吊桶环下层为距今2.3万年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个洞穴中,上饶的先民曾长期性居住生活超过一万年。这一万多年居住生活所形成的文化堆积,系统揭示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连续叠压的地层关系,以无声语言再现了先民从被动茹毛饮血到主动改变环境、拓展谋生手段的恢弘场景。

在清晰揭示考古地层学基础上,专家学者进一步采用植硅石分析方法来研究水稻驯化起源。两处遗址旧石器时代末期地层,均出土了野生稻植硅石;新石器时代早期地层,均出土了丰富的野生稻植硅石和栽培稻植硅石,展现了野生稻驯化由酝酿期到萌芽期的清晰证据链条。这个证据链条,完整记录了上饶先民在距今12000年前开始人工种植水稻的渐进式过程,正式把世界稻作起源时间由河姆渡遗址7000年向前推进了5000年以上。

人的生命周期并不长,远古时期尤为短暂,相较于地质史演化和野生稻驯化而言,不过是电光一瞬。难以想象,先民以斗转星移的大地为露天实验室,依靠最原始的火耕水耨,通过最简单的观察比较,日复一日为克服食物短缺危机而不懈求索,年复一年对野生稻开始进行有意识有选择地采集培育。历经几十代甚至上百代以千年为刻度的锲而不舍,终于在距今1.2万年前,取得了从0到1的源头性突破。其标志性意义,绝不亚于今日任何一项重大科技发明。

三、稻作文化起源地横空出世的“12345”

“1”:一封来信提供初始线索。

1961年10月26日,曾在万年大源搞“社教”工作的江西省委政法部干部龙俊致信省文化局:在看了“生命起源”电影后,我想起来一件事情,现把情况反映给你们,供参考。万年县陈营区大源乡源头村附近有个很大的石头山,在山根上有个天然的大石洞,这个石洞进口处有两个房门那样高宽,洞内较宽,又平坦,可容纳四五百人……我本人原在该区工作,到过这个洞内,几次也没敢往里去,据群众说石壁上有猪等动物形状,我本人没仔细看过,此洞内是否有供考古研究的东西,我还不敢讲。我认为天然洞这么大是很稀少,因此,把情况反映给你们,你处是否派人去了解一下。

“2”:两轮发掘揭开神秘面纱。

——上世纪60年代江西省考古探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62年3月、1964年4月组织考古组两进万年,进行为期80余天的小规模发掘,获取大量洞穴遗物,初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对研究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文化面貌和特点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但限于当时研究水平,这一结果未能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

——上世纪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发掘。在该项目沉寂30年后,1993年、1995年,中美联合考古队两度在万年对稻谷起源问题进行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1999年中方又独立开展了第三次发掘。此轮发掘研究,专业范围涉及史前考古、农业考古、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石器研究、陶器研究和年代测定等众多学科,代表了当时考古学研究最高水平。通过多学科协作研究,从各个维度丰富了仙人洞与吊桶环文化信息和内涵,最终摘取了人类文明史王冠上一颗靓丽明珠。

“3”:三位学者合解万年之谜。

——被誉为“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文华教授。其不仅是仙人洞遗址普查发现者之一,亦为考古发掘研究直接组织者和带头人,多次组织召开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为深入发掘、系统研究夯基垒台,促成了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开花结果、一鸣惊人。

——江西省博物馆原馆长兼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彭适凡研究员。上世纪60年代初,其自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即投身仙人洞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工作,曾担任中美农业联合考古队中方副队长兼执行领队,为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掘、研究、推介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资深考古学家、前总统科学顾问马尼士博士。其长期从事农业起源研究,在墨西哥发掘发现了玉米演化过程。马博士在了解到仙人洞前期发掘情况后,专门筹集资金,组建中美联合考古队并担任美方队长,现场推进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正是3位资深专家协同多方共同发力,一部人类从采集野生稻到驯化野生稻再到发展稻作全过程的万年稻作文化编年史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4”:四场研讨奠定历史地位。

——1991年8月在南昌召开的首次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陈文华、彭适凡先生关于万年仙人洞遗址发掘情况之介绍,引起与会15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浓厚兴趣,由此拉开了中外联合深度发掘研究序幕。

——1997年10月在南昌召开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宣布了仙人洞遗址考古稻作惊世发现,接受了世界专家检验。马尼士博士一锤定音:“通过仙人洞和吊桶环的发掘以及多学科的检测,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人知道的旧石器时代的事,这个我们不曾了解的时代,是农业考古发现了第一次人类稻作栽培的证据。通过国际合作调查,我们可以再写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万年,是上帝安排种植稻米的地方”。

——2016年11月中国科协在万年主办的“2016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莅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以及王象坤、闵庆文、卢宝荣、张居中、彭适凡等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历史界和农业考古界的专家学者经过反复研讨,郑重签署了一份被称为“万年宣言”的《科学家建议》:“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1万年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和以南地区。‘野稻驯化 万年之源’。我们建议,这一结论可在国内外宣传、交流上广泛使用”。

——2020年10月由中国作物学会、上饶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万年稻作论坛”。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等六家遗址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中华史前稻作遗址联盟,以进一步树立中华稻作文化自信,彰显中华史前稻作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推动中华史前稻作文化遗址保护、研究、利用跨地区协作,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5”:五项桂冠标注世界高度。

由于在探索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起源问题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几乎囊括了我国考古学界所有“桂冠”,先后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21年被评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2010年6月,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上饶,上饶,上乘富饶!——刍议高扬大美上饶历史文化自信问题

四、万年稻作文化拉升了长江流域乃至中华文明标尺,改写了世界文明历史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和基石。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所揭示的,不仅仅局限于稻作文化起源,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直接拉升了长江流域乃至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的标尺,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

长期以来,考古学之外有关中国农业起源最流行的观点是将中国农业起源与黄土联系起来,进而得出“中国文明是黄土文明”的说法,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塑造为中国文化发源地,黄河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并称“四大古文明”。这“四大古文明”均为旱作文明,而黄河文明的起始年代较其他三大古文明晚了1000余年。

而越来越多的考古实例证明,我国农业起源有着两条独立路径。其一是以沿黄河流域分布、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其一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以种植稻谷为代表的南方稻作农业。这两个区域几乎同时进入农业时代,形成“北粟南稻”双中心格局。而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由于小麦的引进,因其产量远高于粟而迅速取代粟,进而变为“北麦南稻”延续至今。

文明与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被称为文明的区域一定会有古城出现。由于稻作考古进展迟缓,直到20世纪90年代,长江文明的轮廓才逐渐清晰起来。实际上,在稻作文化支撑下,5000多年前,长江下游已出现规模宏大、规制严整的良渚古城,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据此表明,这些发现“改变了以黄河文明为中心的历史观”。

不断深入推进的考古研究发现,长江文明是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处于同一时代的文明,是所有文明中唯一以稻作为基础、与稻作密切相关的文明。日本学者安田喜宪在《大河文明的诞生》这部力作中,将长江文明与“四大古文明”相提并论。而且,从年代上讲,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相对应的应该是长江文明,而不是晚那三大古文明千余年的黄河文明。

或许,一万多年前的上饶先民最早将稻种埋入土中,偶见这粒种子带来收获而接续重复改进上述举动时,并未意识到这一切会为后世带来什么。但正是这不经意的灵光与汗水,为人类铺垫了延绵不绝的历史。何其有幸,针对解决人类吃饭这个头等大事,上饶、万年作出了成功探索,摘取了源头成果,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历史征程上焕发出灿然夺目的熠熠之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上饶日报为进一步优化上饶火车站及周边交通组织,方便广大旅客出行,确保秩序安全畅通,现通告如下:一、送客通道:1.小型汽车上站前平台临时停车送客,即停即走,限时90秒(站
2023-06-22 08:47:00
...本名录”摸家底。建立梯次申报省级、国家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库。将村落风貌、传统文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环境要素纳入传统村落保护范畴、提升保护标准,切实保护好“
2023-12-19 17:25:00
...为育人资源,开设“朱子学研究”“朱子学概论”“信州历史文化名人”“江西地方史”“上饶历史文化”等特色课程;拍摄制作10集“朱子文化系列微课”,在中国网、腾讯视频等平台上线,供
2023-12-07 04:06:00
本文转自:上饶日报本报讯 近期,上饶开放大学组织开展2023年本、专科学员新生入学动员会。学员们欢聚一堂,聆听师长教诲,感悟开放大学文化,开启奋斗追梦的新征程。校领导全面介绍了开
2023-12-01 08:29:00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4届年会暨2023年无锡滨湖历史文献学术研讨会开幕
...致辞中对本次大会将获得的成果表示期待。他说,无锡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苏南模式”的策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不仅是人文渊薮,也是文献重镇。公开资料显
2023-05-10 18:05:00
沿着辛弃疾的足迹 一路南下
...发起,可九茶客厅参与。众多辛弃疾的追慕者,先后参观上饶带湖、瓢泉、武夷山等故居遗址,追寻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足迹。上风上水上饶文旅采风团首站到达具有120多年历史的上饶市第一
2024-04-15 17:02:00
...饶市拥有中国传统村落43个,江西省传统村落2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名村7个,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4个、名村15个,名列全省中上水平。其中,上饶市已获得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2023-04-17 02:56:00
上饶市作协在章岩书院举行创作基地揭牌仪式
寒风凛冽催雪落,章岩揭牌暖人心。12月17日上午,上饶市作家协会在章岩书院举行了新滩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市作协主席石红许、县文联主席丁智、新滩乡人大主席周华敢、鹅湖书院分管负责人、
2023-12-20 13:55:00
上饶铅山县重大文旅项目集中开工暨“葛仙村二期(葛仙湖)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葛仙村度假区总体规划》《河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规划,构建了从全域到局域再到项目的规划体系。同时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县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
2023-07-06 22: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