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阴谋论那么多?在古代想干掉皇帝没那么容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7 10:20:00 来源:戏说三国

受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在古代干掉皇帝很容易,其实难于登天。

明朝阴谋论那么多?在古代想干掉皇帝没那么容易

古代策划一场噶了皇帝的阴谋,首先第一步,你需要了解皇帝的动向,这是需要皇帝的贴身太监投靠你。再次,你需要考虑的你是投毒还是行刺?行刺的话,那你就需要买通皇帝周围的侍卫,在皇帝手下被松懈的时候动手,不然刺客怎么近身?在确定好这些后,死士冲上去直接干掉个皇帝,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大臣,这是行刺的正确打开方式。投毒的话,那除了上面这些,太医院、御膳房等都需要有内应,然后还需要有外朝众臣配合,好在第一时间掌控朝局。从预谋到最终实施的过程当中,你还需要有跑腿儿的,传递消息的,干这些事情,那需要有时机的,或是今天拍脑门,明天就能干的,那么涉及的人数他就一定不在少数,而且时间上又具有不确定性,并且谋逆这种事儿风险是极高的,而且失败了那是要诛九族,那么你又能拿出什么样的利益,让大家跟着你一条道走到黑呢?换句话说,我跟你干了谋害当朝天子这个风险最高的活儿,我能得到什么?那么就需要你对朝局有绝对的掌控,能够保证在噶了老皇帝之后选谁做皇帝这事儿你能说了算?同时这个新上来的皇帝,你还能控制的住,使他成为一个彻底的傀儡。如果这事儿做不到,你就无法兑现利益分配,那就又回到了上一个问题,大家凭什么跟你干?历史上能做到了诸如霍光、王莽、董卓、李辅国这些能行费立之事的狠人,哪个不是完全掌控了朝堂,掌控了军队之后才敢这么去干的?当然,到了这一步,那也就不需要这么复杂的阴谋了。

同时你还需要面对一个问题,怎么保证不走漏风声?历史上所有的阴谋都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筹备的时间越短越安全,但是谋逆这种事儿,牵扯的面比较广,知道的人也很多,时间上又具备不确定性,那么在内部会不会有人觉得,与其跟着你们提着脑袋搏一个未知的结果,不如直接反手出卖队友,落一个勒王平叛之功,这个貌似更容易一些,反正大家都是为了利益。寒碜吗?貌似也不寒碜。

再其次,任何朝代只要不是完全的傀儡皇帝,那是一定有自己的耳目散布在朝野上下的,那得益于影视作品最出名的就是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了,可谓无孔不入,你家跟了一个你多年的下人,都可能是,而你还完全蒙在鼓里,甚至有的重点人员降临不止一个,互相之间都不知道,可以说是防不胜防,那么在防止消息泄露这方面就异常的困难了,让人察觉不到异常,那就更困难了。再加上历朝历代,朝堂之上派系林立,一定有你的政治对手在暗中盯着你,等着你犯错,好扑上来咬一口,瓜分你的利益,即使现在网上最出名的明朝文官集团,那也不是铁板一块儿,甚至可以说明朝的党派斗争那是异常严重。这些环节,但凡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恭喜你,喜提“九族消消乐套餐”,是不是和大家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不一样?

在古代,杀皇帝这事儿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要策划一场完美的阴谋,特别是针对当朝天子的阴谋,可以说在现实中其操作性几乎为零。影视剧不这么演的话,哪来的高潮迭起,哪来的剧情反转?没有这些,哪来的收视率呢?但是如果身份换一下,如果皇帝想要影响某个大臣,那就很容易了,因为皇帝所掌握的权力资源是远远大于一个大臣党,而且这事儿很容易兑现,风险还小。所以在阴谋中有一个基本事实的概念,就是上位者想要通过阴谋这种暗手段搞掉下位者,是要远远的比下位者要搞掉上位者容易的多得多的。所以,朝堂之上充满阴谋诡计这句话那是对的,也是现实情况。但是大家的目的更多的是下赢这局棋,从而让一些制度分配成为常态。玩阴的可以,但不是说就可以直接把棋盘给掀了,再给对手来一刀,道理很简单,一任首辅,一朝天子,他们的生与死,他们的存在与离开,并不会让这场争斗之间决出胜负。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明王朝1566》会被誉为神剧。虽然它主要还是讲故事,为了剧情有很多虚构的情节,它也并不能像学术专著一样调分体系地把事件的前因后果讲述清楚,但是至少他写出了每个政治的参与者在时代中的行动轨迹,在这条轨迹当中,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谁有金手指能够干净利落地搞定一切,也没有谁能把事情做到完美。

既然要策划一场针对皇帝的阴谋这么困难,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明朝的阴谋这么多呢?比如朱高炽在位10个月就扑街了,那是被文官下药害死了,朱瞻基40岁不到,那是被皇后伙同文官害死了。英宗朱祁镇先是在土木堡之变被害没死成,复辟之后再次被害死,成化帝和朱佑樘那是被太监和文官联手害死的,正德是被文官给推下水嘎了的等,甚至朱元璋、朱棣的死,那都是被人害的。总之,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允炆、朱祁钰、朱由检这三个外,剩下的统统都是那个无所不能无可匹敌的文官集团给噶了的。但问题是,即使文官们的领头阁老们费尽心思的噶了老皇帝,让谁当新皇帝这事儿,大臣们自个儿说了不算,新上来的皇帝也不屌你啊。而且宋朝以后愈发完善的科举制度,汉唐时期所谓的世家门阀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阁老的位置也不可能让你一个家族一直站着,那岂不是你冒着巨大的风险在给别人做嫁衣?那你说他这么做到底图的是什么?

造成大多人认为明朝阴谋论异常流行的原因,个人觉得有三个因素叠加的结果,第一个就是明清这两朝代更替的特殊性。造成了清朝在修撰明史的时候,的确进行了部分的有意篡改,比如说干过“犁庭扫穴”的成化帝,那是必须要黑一黑的,比如万历帝那必须要黑的,而且得出一个明朝实亡于万历这么一个结论,不然的话,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怎么才能够体现出无比的正确性呢?同时清朝在修撰明史的时候,还严厉禁止民间私修明史,只要发现那就是抄家流放。是不是有一种非常做贼心虚的感觉呢?而这些都让明史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第二个就是现在愈演愈烈的明朝历史饭圈代,就是你不能说一丁点儿明朝皇帝的不是,但凡说,那你就是包夜奴才,伴随着这股份,明朝的皇帝从以前的过度黑化到现在变成了过度美化,大明皇帝短命的背后,那都是文官的阴影。大明皇帝打了败仗,比如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我大明正统皇帝怎么可能失败被俘?蒙古人是怎么突破长城的?怎么突破九边的?这一定是文官的阴谋,这个有没有可能?我们必须先搞清楚长城在历史上它的真实作用是什么?还有就是明朝的九边,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总之明朝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是文官专政,至于说《明史》中记载的内容,那都被清朝给篡改抹黑了,哪有什么可信度啊?

第三个就是那基于以上两点,通过两人之间模棱两可的关系,断章取义一些历史文献资料,再加上自创意象脑补出来一系列逻辑关系,将这一些阴谋化,以满足大家对于自己偶像皇帝强烈支持的逻辑,同时满足了大家八卦的猎奇心理,就这样被一群饭圈粉丝狂热追捧,奉为至宝,看看人家说的多么符合人性逻辑之下的文案就此诞生了。这个我们就不拿历史举例了,因为拿历史举例,总有人能找到很多方式去反驳。拿一个现实日常生活当中的事情来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去想一想,套一套。

比如说A和B是异性,两人在一起共事,平常关系还不错,这天A离婚了,然后这个A和B一起单独到外面吃了顿饭,被同事C撞见了,第二天恰巧B又坐A的车一起来到单位上班儿,又被同事D撞见了。好了,这下A与B的八卦就此开始在整个公司流传,并且越传越邪乎,什么B上位了,什么A离婚就是因为B了,但是你能说这几件事之间他就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吗?这些难道不都是自己脑补出来的,并且信以为真了吗?你把这些套到明朝所有皇帝的阴谋论当中去,是不是这个道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皇帝只要宠信太监打压文官,为何就会落水淹死
明朝是一个宦官专权的时代,出了很多权势很大的太监,他们鱼肉百姓、欺压百官,在这些太监中最出名三个就是王振、刘瑾和魏忠贤。王振蛊惑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导致土木堡之变,王振本人死于乱
2024-06-07 15:24:00
明宪宗为何恢复叔叔明代宗帝号
...镇于“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随后,瓦剌以此要挟明朝,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当时,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还不到三岁,肯定无法领导明朝抗击外敌。在此危急时刻,明朝迅速做出决策,文
2023-11-20 19:56:00
如果问明朝第一代权阉王振是怎么死的,想必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面对无法挽回的溃败,一个悲愤的将军樊忠将王振踩于脚下,然后手举大锤高呼“吾为天下诛此贼”……不过检索《明
2024-06-22 10:14:00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当以战死沙场为荣,而文官则以直言敢谏为忠,然而到了明朝却变味了,尤其文官谏言成了弊端,甚至还有“去皮见骨”的弹劾之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去皮见骨”又是什么呢?下面让小编来
2023-04-18 15:45:00
文官集团同样强势,明朝皇帝为何比宋朝皇帝过得舒坦?
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都是文官势力强大,足以与皇权平衡的存在。当然,两个朝代的文官集团兴起方式略有不同。宋朝的建立是由武将赵匡胤领导的一次叛乱和篡位开始的。由于在五代时期,武将
2024-11-10 10:06:00
...帝的小官,根本闹不出什么风波,群臣会全票通过,但在明朝不行,文官在面对皇权时往往能够团结,尤其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徐阶,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正义”,都必须尽量保护说出他们心
2024-06-26 22:42:00
聊聊明朝皇权与官权的斗争与平衡
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皇帝与文官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虽然表面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实际上,文官往往能通过各种方式对皇帝的权力施加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架空皇帝。这一现象的产
2024-10-05 20:48:00
明朝的“文官集团”对皇权起到什么作用
明朝的皇帝,并没有几个屈从于文官的。相反,文官却需要皇帝的支持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对于这一点,证据很多。朱元璋大杀文臣,有哪个文臣制约了他?朱棣终其一朝,也没有出一个强势的权臣;嘉
2024-06-01 20:28:00
明朝文官集团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宋朝和明朝可以说都是文官主导朝堂。尤其是明朝,文人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同时明朝的文官似乎也相当的有气节,敢于向皇帝死谏,根本不怕死。宋朝时期,因为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要求后世
2024-10-07 12: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