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15: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古代封建王朝,官员们常说“武死战,文死谏”,意思是武将应当以战死沙场为荣,而文官则以直言敢谏为忠,然而到了明朝却变味了,尤其文官谏言成了弊端,甚至还有“去皮见骨”的弹劾之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去皮见骨”又是什么呢?下面让小编来给您揭秘。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明朝初年,朱元璋吸取了唐宋元等历代王朝的弊端,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察制度,其任职的官员多来自于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官僚团体——言官。

按照官职品阶来说,言官的地位普遍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朝廷却赋予了他们一项特殊的权力,即直接上书皇帝谏言,即便是说的不对,朝廷也不追究,因为要的就是他们直言敢谏。随着言官的出现,就好比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都无处不在,即便是一品官吏见到言官也都变得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某句话或某个行为通过言官被皇帝知道了。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之后,历代的明朝皇帝其实都反感言官,但由于这是朱元璋定下的制度,所以后来的皇帝也不敢轻易废除。到明朝嘉靖时期,因为嘉靖皇帝迷恋道术,还沉溺于斋醮青词,从而荒废政事,所以言官就多次上谏,可结果嘉靖皇帝不但不理会,反而还将这些言官都问罪下狱。因此,后来的言官为了生存便开始依附权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党争,而在党争之中这些言官便成为了“子弹”,是党派之间互相攻击的“武器”,后来我们也称之为“去皮见骨”。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所谓“去皮见骨”,其实是一种弹劾之术,如果想扳倒某个官员,但缺乏条件,或者还没能力,那就要从他身边的人入手,因此“皮”是小官,“骨”就是大官了。言官利用自身的优势,他们先挑小官下手,比如弹劾他说话放肆,或者行为僭越礼制,甚至是上朝迟到,或者私生活不检点,等等,总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小官被弹劾之后,他所依附的大官自然要为他说话,如此一来言官就找到了机会,然后将他们牵扯在一起,最后上书皇帝弹劾。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之后,申行时坐上了首辅的位子,但是他坐得并不安稳,因为此时正是党派之争最激烈的时候。其实,很多人觊觎着内阁首辅的位子,比如王锡爵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当时的“王党”就想让申行时倒台。在此过程中,充当“子弹”的是御史言官丁此吕,早在张居正做首辅时他就极为反对,不过丁此吕并没有直接弹劾申行时,而是玩起了“去皮见骨”之术。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首先,丁此吕弹劾高启愚,理由是他主持乡试的时候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暗含劝说张居正称帝的意思。因为高启愚是申行时的学生,所以面对如此荒谬的弹劾时,申行时自然要为高启愚辩护,如此一来丁此吕就便再次上书万历皇帝,表示他们都是同党。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收到奏书之后,万历皇帝也极为震怒,但是好在当时的万历皇帝还并不糊涂,也没有被丁此吕的奏书所蒙蔽,而是仔细的进行了一番分析。此外,对于朝廷的党争,万历皇帝也早已深知,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张居正去世之后,言官的弹劾奏书就突然变多,而且清一色的都是弹劾申行时,因此万历皇帝也意识到其中必有阴谋。最后,万历皇帝也清晰的认识到,如果申行时倒台了,必然是王锡爵做首辅,到那时党派之争就会让朝廷变得腥风血雨,因此万历皇帝没有准许任何弹劾奏折。

明朝有个“去皮见骨”的弹劾术是怎么回事

由此说明,万历皇帝没有被“去皮见骨”的弹劾之术迷惑,否则明朝又要“变天”,甚至改变明朝的历史发展轨迹。言官是一把双刃剑,但可惜明朝的皇帝没有用好,最终还是让言官断送了国运。到清朝,统治者吸取了明朝失败的教训,因此清朝皇帝始终都没有被言官左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8年不上朝却没人抢夺皇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了万历皇帝,同时也害了万历皇帝,因为当时的三朝宰相张居正一直牢牢的将政权把握在手中,万历皇帝根本就没有办法过问,而张居正又没有谋权篡位的心,既然有人能好好的帮助自己治理朝廷,
2023-07-15 08:34:00
明朝历史上的十位“太师”
1582年7月9日,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病死,享年五十八岁。在张居正主政期间,他推行“一条鞭法”,极大地增强了明朝的国力,对后世影响深远。与此同时,在张居正死前九天,他还打破了明朝
2023-08-27 14:56:00
明朝哪位可怜的公主,尚未圆房就守寡
...病,已经来日无多了。万历皇帝、李太后全被蒙在鼓里,张居正虽然知道这件事,但因为冯保的缘故,也极力赞成。万历十年二月二十一日,是永宁公主与梁邦瑞成婚的日子,原本是大喜之日,可身
2023-08-03 20:50:00
简介明朝大臣魏允贞
...魏允贞于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授职荆州推官。大学士张居正回家安葬,群吏争先恐后赶去,只有魏允贞一个人没有去,而且还鞭打想要劝说他去吊唁的仆人。权束辅臣魏允贞因为功绩卓
2024-06-24 22:04:00
明朝宦官冯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对“鹤立鸡群”。作为一位明朝的改革家,冯保与首辅张居正结成政治盟友。他与文臣关系融洽,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宦官立场。然而,聪明才智和权谋手段虽然让他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却也埋下了
2024-04-18 16:54:00
朱翊钧与张居正:明朝权力斗争的背后
说及明朝的张居正,众人对他的政治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因为当时明穆宗驾崩,朱翊钧年仅10岁就登基为帝,对于朝政的事务还不是很了解,需要贤臣的辅佐,而张居正就担当了辅佐朱翊钧的大任。
2023-12-05 22:05:00
明朝最高的官职只有十人获封,但却没有权力
...职务,只有死后皇帝才会赠予。不过有一个特例,他就是张居正!万历十年,张居正在死前数日,被明神宗封为太师。二、谁是太师接下来就总结一下明朝历史上,那些生前被封为太师的人。第一位
2023-05-03 18:53:00
明穆宗朱载垖:从‘默默无闻’到‘经济巨擘’的逆袭之路
...以死刑。紧接着朱载垕就革弊施新,依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人,开始实行新政:翻案冤狱;罢除一切斋醮;加强对官吏的考察;还为百姓减免了高昂的赋税,取消了父亲因迷信道教而大肆举办
2024-03-01 21:32:00
万历皇帝朱翊钧与宫女王氏的传奇故事
...将行弱冠之礼,等行过礼后就可以接下权柄,摆脱母亲、张居正、冯保等人的束缚,正式展开双翅引领帝国了。突然,太监来报,皇太后不在宫中,朱翊钧百思不得其解,母亲到底去了哪里呢?慈宁
2024-02-13 05: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