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19 11:20:00 来源:阿宅社会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万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面对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天气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其中,增产贡献率超过73%都来自300个重点县的单产提升。这几天,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正在开展区域技术方案制定、技术培训,为今年玉米单产提升高质量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告诉记者,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靠科技提高单产。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以往我们的产量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但是与发达国家单产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也看到我们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村,甚至户与户之间产量差异都非常大,那么怎么能够缩小这种差距,这是我们提高产量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之前,全国水稻、小麦、玉米的平均亩产比区域试验时分别低了260、80和460斤,如果能把这个差距补上或补上相当一部分,增产的量就不小。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为了补上这种差距,2023年,农业农村部统筹整合200多亿元,重点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主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主推了玉米大豆密植技术。与以往不同,在300个重点县推进单产提升,是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查找短板弱项,针对性地实施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它不像以往更多的可能是单向,你比如说品种,你比如说施肥技术、植保技术、农机技术、土壤的耕作营养等等,很多是单项技术,这项技术它是一个综合的,是一个整体的方案。李少昆告诉记者,2023年,单产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全国粮食平均亩产达779.4斤,比上年提高5.8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其中,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达到73%以上,在局部地方受灾较重的情况下,有效对冲了灾害影响。密植滴灌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2023年,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突出,特别是玉米,在西北、东北、黄淮海主产区,单产均实现突破。其中黄淮海主产区的最高产量出现在山东滕州,亩产达到2437.6斤。滕州种粮大户孙海洋告诉记者,他今年要在自己的一块小麦高产田里全部使用滴灌技术,这是因为去年他在这块地里使用滴灌技术种玉米尝到了大甜头。隆冬时节,孙海洋正忙着从外地购买滴灌用的主管道和毛细管,只等过段时间小麦一长高,他就会在这块地里全部铺设可以随时浇水施肥的滴灌系统。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山东省滕州市种粮大户孙海洋:我们以前只有大水漫灌,用了这滴灌之后,可以控制水量。能保苗,使这个苗出得非常整齐。由于铺设滴灌系统有一定的成本,所以把滴灌技术用到小麦的生长管理上并不多见。孙海洋告诉记者,他对自己今年小麦增产增收信心十足。因为去年也是在这块高产田里,他首次采用了玉米密植滴灌技术,结果玉米单产比上年增加了1000多斤,创了黄淮海玉米单产的新纪录,虽然种植成本比原来增加了一点,但每亩玉米的收入却是上年的两倍多。这是四个月前我们在孙海洋的这块高产田里拍摄的画面,当时这里种的正是夺了高产新纪录的玉米,采用了农业农村部首次在200个重点县主推的玉米单产提升集成技术。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采用普通方式种植它的株距通常是在25厘米左右,我们来看这里的是多少,用尺子来量一下,它的距离大概是在18厘米。株距减小,就意味着同样的面积下,我们可以种植更多的玉米。孙海洋告诉记者,他的玉米夺高产,第一个要诀就是使用精量播种机密植玉米。以前这里的一亩地,也就种4000多株玉米,使用的是普通播种机,出苗率也就80%,株数少、出苗率又低,想增产很难。去年他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玉米单产提升集成技术来做,每亩地播种6000株玉米,使用的是精量播种机,尽管价格贵了些,但政府补贴多,更重要的是播种质量好,不仅出苗率达到了99%,出的苗既整齐又均匀。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山东省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孔令强:农业农村部为了推广这项技术,专门做了这个挂图,各项的操作规程都非常明确,老百姓只要按照这个挂图来操作,就行了。虽然有明确技术指导,但头一年尝试搞玉米密植滴灌技术的孙海洋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凭着十几年种地的经验,他担心玉米密植之后可能出问题。山东省滕州市种粮大户孙海洋:最担心的,密植它(玉米)容易糠,容易倒伏。密植它的通风效果就不好了,容易不抗倒。孙海洋的顾虑,也是当地其他种粮大户的顾虑。作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重点县,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其实早就留了一手,选用另一块新复垦的地块,使用密植滴灌技术先种了一片玉米,在玉米播种的关键环节,带着大伙儿去看这里已经长高且长势很好的玉米,并指导大伙儿在玉米密植之后,应该使用滴灌技术,随时点对点浇水施肥,让玉米营养充足,后期再使用生长调节剂,控制玉米旺长。这样玉米不仅不会倒伏,而且将大幅增产。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孙海洋按照农业农村部门指导的去做了,结果长势还真不错,让他一想起来就激动的,是去年10月24日,专家组来到他这片高产地块测产,亩产竟然达到2437.6斤,比采用新技术之前足足增加1000多斤,这是他之前完全没想到的。山东省滕州市种粮大户孙海洋:以后就得按照新模式去种植,首先是提高产量,增加我们的收入。再按照以前的老模式种植,不久就会被淘汰。今年新增302个主产县大面积提单产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单产提升今后将如何着力?来看总台记者对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的专访。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年,新增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大面积提单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与之前的高产创建相比,这一轮大面积单产提升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所不同,由过去的抓点到现在的抓面、由抓单一要素到全要素统筹、由抓单一环节到全环节谋划。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就是要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的增产潜力,加快把先进适用的高质高效品种技术由点及线到面推广开来,促进全要素补齐短板、全环节融合打造、全领域推动提升,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吕修涛介绍说,今年,大面积单产提升将着力在“三主”和“三大”上下功夫。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三主”是把高产的主导品种选出来,大豆选育推广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玉米选育推广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品种;把高产的主推技术推起来,有了品种,再集成组装适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加速把单产提上来;把先进的主力机具用起来,加快气力式高性能播种机升级换代,切实提高播种质量。“三大”则是抓大县、抓大片、抓大户,通过对主产县予以倾斜支持,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示范,并在主产县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集中开展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同时挖掘一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提高产量的秘诀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确定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路线图,即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围绕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五良融合”,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强化现有品种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加快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加强协作攻关,做好技术储备,加快转化应用,促进单产稳定可持续提升,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接近主产国高产水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9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助力今年大面积提高单产 端牢“中国饭碗”
...视网消息:4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粮食意向种植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
2024-04-20 11:29:00
农业农村部:全国秋粮收获过八成增产已成定局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昨天(10月23日)表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过八成,增产已成定局。系列报道“秋粮增产成定局”,今天来看辽宁的情况。今年是我国启动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
2023-10-24 17:35:00
我市玉米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
...技术,实现玉米单产新突破。9月26日到10月3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对商水县10万亩示范方55家种植主体的165个示范点进行现场测产
2023-10-09 05:57:00
...,对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是强化资金保障,特别是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强化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
2023-12-22 07:41:00
...布会,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在会上表示,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秋粮大头已丰收到手。会上,有记者问,
2023-10-23 11:23:00
...点地区的大豆、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不断被刷新。在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推广体系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农技指导、完善社会化服务等举措积极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2024-11-06 00:30:00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新数据 新看点)
...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从年初开始,农业农村部重点在200个玉米主产县、100个大豆主产县整建制推进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和单产提升行动,强投入、推技术、增密度、提产量,
2023-12-12 06:24:00
大面积提单产 4类重点作物多措并举齐发力
...中国经济网提单产,是今年粮食增产的重心。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确定大面积提单产路线图,即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 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推进良田
2024-05-17 17:05:00
...取得明显成效。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选择200个玉米主产县,大力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和大垄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播种质量、
2023-10-17 07:3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观影《731》后 细菌战受害者亲属:电影里日军的恶行只是“冰山一角”
大皖新闻讯 “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9月19日,作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亲属,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吴建平在观看了电影《731》后
2025-09-20 11:41:00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初秋晨光中,一群即将参加太马的跑者,沿着迎泽公园的塑胶步道,匀速而轻盈地迈着步子。他们已准备就绪
2025-09-20 07:24: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张宁摄制 实习记者 赵子健
2025-09-20 07:26:00
说好的话费没有返还,人也失联,李女士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市民反映参加充值返话费送手机活动感觉上当要退掉被“业务员”拉黑西安李女士今年41岁
2025-09-20 07:34:00
【天眼调查】半夜跑操扰民?时间规划不当?当事各方有话说!
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接到不少网友反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田园南路的溪南高中,近期,开始组织学生分早晚两个时间段进行跑操锻炼
2025-09-20 06:53:00
筑牢“防火墙”安心享保障——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金融知识宣传月聚焦保险网络安全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的宣传人员走进乡村大集,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堂聚焦于保险领域的网络安全科普课。宣传人员重点围绕保险消费环节
2025-09-19 17:14:00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威海市文登区居民赵女士在转售2024年11月于老冯二手车购置的现代伊兰特轿车时,发现车辆存在双重猫腻——不仅里程数被大幅“下调”
2025-09-19 17:17:00
流感疫苗要不要“每年打”?天津怎么预约?一篇文章说清楚!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有效措施。近日,包括天津在内,北京、上海
2025-09-19 17:17:00
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违规失信 被暂停相关采购资格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失信,被暂停参加相关采购活动资格,引发信息产业及采购领域关注
2025-09-19 17:17:00
老人被骗购买十九万金条,民警及时出手帮其挽回损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赵杨 杨其峰近日,省城的刘女士遭遇电信诈骗,被人诱导购买了价值十九万元的金条,并准备邮寄给对方
2025-09-19 17:17:00
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鲁网9月19日讯为厚植学生科学情怀,传承科学家精神,近日,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2025-09-19 17:19:00
蓝色车身配金色线条,这列“赛湖蓝”与“胡杨金”交织的豪华旅游列车,正载着旅客穿梭于新疆的雪山、草原与沙漠之间,重新定义着火车旅行的意义
2025-09-19 17:19:00
养老不离社区,银发生活更便利!9部门联合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鲁网9月19日讯今后,您只需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餐饮、医疗、养老、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2025-09-19 17:19:00
9月19日,西安市民杨先生通过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18日早上他带孩子前往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街道金地西沣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
2025-09-19 17:34:00
山东举行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9日上午,全省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在潍坊昌邑举行。省应急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2025-09-19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