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打破垄断 国产颅内动脉瘤“拆弹专家”上岗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8-15 00:28:00 来源:北京商报

一直以来,脑血管疾病都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在中国35—75岁人群中,未破裂动脉瘤的患病率高达7%,患病人群近1亿,若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并且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如何更安全、更有效地拆解颅内动脉瘤这颗隐藏在大脑内的“不定时炸弹”,成为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突破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已经成为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治疗手段。不过,在临床上,国内患者过去使用得更多的是欧美等国外产品。经过多年在新质生产力创新之路上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疗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使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器械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而逐步打破欧美医疗器械垄断的局面,让治疗有了新选择。

打破垄断 国产颅内动脉瘤“拆弹专家”上岗

由“堵”到“疏”全新术式

在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柯医疗”)的会议室中,摆放着一个大约成年人小臂大小的支架模型,正是公司核心产品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以下简称“Lattice”)放大约300倍的样子,实际上这个支架只有2—5毫米。这枚精巧的支架将被临床医生放入患者的脑血管,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据了解,Lattice是一款通过密网支架植入术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产品。比起开颅夹闭手术、弹簧圈栓塞术等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传统手段,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由过去的“堵”转为“疏”,通过植入一条小小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重塑载瘤动脉,实现术后颅内动脉瘤的闭塞和治愈。

颅内动脉瘤素有脑内“不定时炸弹”之称,它是发生在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随时可能破裂导致颅内出血。若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并且出血,它的致死致残率非常高,第一次出血的病死率在35%左右,二次出血的病死率在60%—80%。

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普及前,开颅夹闭手术曾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选择,开颅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时间长,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风险高、恢复时间长,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心理压力也很大。而血管介入治疗的操作是微创的,它通过患者大腿根部位置的“股动脉”和手腕位置的“桡动脉”进入血管,通过导管输送支架到患处进行动脉瘤的治疗,创伤更小,术后愈合和恢复时间也更短。

从外观来看,Lattice内有一串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的机械球囊,这也是Lattice区别于其他同类型支架的独特创新之处。机械球囊由记忆金属丝编织而成,为自膨式设计,有较强的抗弯折、抗扭结性能,使得在支架输送过程中力的传导更为均匀;释放支架时,机械球囊和支架逐渐从微导管头端释出,同步自膨胀,辅助支架膨胀打开,有效避免支架输送过程中出现扭结等激活失败情形;实现原位释放,使得输送系统远端导丝完全锚定,实现术野内精准控制,并保障支架顺利释放时的有效贴壁,有效避免血管损伤,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科研赋能治疗可及性

Lattice通过手术植入患者脑血管,是患者的“救命”器械,安全性是第一考量因素。推动Lattice走出实验室、走进临床,艾柯医疗研发人员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也包括艾柯医疗创始人兼CEO吕怡然。

吕怡然表示,从全球来看,神经介入领域的治疗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吕怡然决心投入神经介入领域研究发展,这也是艾柯医疗成立的契机。2017年起,吕怡然就和研发团队一起,扎在实验室中,没日没夜地进行着Lattice的研发和设计。历经五年,Lattice终于从实验室进入真正的临床治疗。

让复杂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操作变得更简单、让更多患者得到救助,也是艾柯医疗团队致力达到的目标。Lattice的输送系统近端采用漏斗夹片式设计,使得支架即使在释放失败或释放未到达准确位置时仍可以收回,进行多次重新操作释放,为手术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术中调整空间,这一设计解决了这一类型产品在临床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大大减少了手术失败风险以及术中产品报废的风险。

可以说,Lattice真正让颅内动脉瘤治疗进入“自动挡”时代,较传统的开颅夹闭和瘤体内填塞手术,流程更为优化、手术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小时左右、手术安全性更高。

在艾柯医疗办公区的墙上,挂满了在全国各地医院手术室外拍摄的照片,既包括一线城市的知名三甲医院,也有像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这些相对偏远地区的州县级医院,Lattice大大提高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可及性。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会在短时间内面临生命危险,偏远地区的患者不一定来得及前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获得及时的救治。吕怡然表示,“Lattice降低了手术难度,我们让原来大专家、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已经下沉到县市级的医院,当地医生经过学习培训后也能做这样一台手术”。

从模仿到被模仿

Lattice广泛在临床应用,意味着中国企业也有希望打破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格局。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在医疗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是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实现产品创新的秘诀则是“正向工程”的研发路径。吕怡然表示,Lattice的研发过程是从治病的机理和临床医生的需求出发,走的是“正向工程”,而“模仿跟随”是走的“逆向工程”。

过去,神经介入行业壁垒极高,牢牢被欧美外资企业把控。目前,这一垄断局势正在被打破。现如今,Lattice的创新之处也被其他企业争相模仿借鉴,成为了“被模仿者”。在吕怡然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只是一味地对标国外产品。艾柯医疗希望打破“模仿跟随”的技术路径,继续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实现国产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真创真用”。

值得一提的是,Lattice的获批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Lattice是通过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审查而获批注册的,这大大缩短了产品审批注册时间。吕怡然相信,在国家政策推动、企业自驱下,未来神经介入行业也会逐渐发展成以国产为主、进口辅助的局面,让更多患者受益,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健康价值。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开展国产血流导向装置(FD)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患者72小时康复出院
...顶医院血管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62岁的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患者实施了烟威地区首例应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FD)的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次日便能下床活动,72小时后顺利出院
2025-09-03 11:46:00
老伯突发胸背部剧痛 竟是主动脉溃疡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口腔溃疡、消化道溃疡。你听说过主动脉溃疡吗?近日,66岁的陈老伯因为突然胸背部剧痛,竟然查出主动脉溃疡。若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引发致命危险。幸好,医生运用国产
2025-04-29 15:52:00
他带领团队化身“拆弹”专家
...不逊于恶性肿瘤,一旦破裂,1/3致死、1/3致残,这便是脑动脉瘤。关键是,该病并无明显症状,不少患者直到出现了脑出血,才知道自己是得了脑动脉瘤。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从1999年
2023-06-30 14:05:00
百岁名医设奖学金 激励学生治病救人
...是人手短缺,更要面临诸多难题。“想起刘主任当年线扎动脉瘤手术,至今我都觉得这项绝活无人能复制,这个难度真的特别大!”提起刘老当年线扎动脉瘤的绝活,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马驰原
2023-11-14 00:26:00
密网支架,手术室里“拆弹专家”的秘密武器
...卒中动脉溶栓及取栓;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等。②外周血管及全身各部位肿瘤的介入治疗。现任:河北省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衡水市医学会介入专业委
2024-05-16 08:41:00
男子透析12年后血管差点“爆裂”,专家团队巧夺天工重铺血液透
...一位透析时间长达12年的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出现巨大动脉瘤,严重威胁生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肾内科紧急开展巨大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成形术,成功帮助
2024-04-13 10:49:00
颅内藏“炸弹”,“拆弹专家”解危难!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精准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出血性脑血管病虽带个“瘤”字却比肿瘤更急更险更“凶残”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时的脑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却非一劳永逸一旦复发则更为棘手需拥有丰富经验
2025-06-16 17:07:00
...影发现,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和右侧颈内交通段各有1个动脉瘤,病情紧急,如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危及生命。“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导致剧烈头痛。当时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在患者颅内发现
2023-03-17 09:35:00
...痛4个多小时,被家人送到医院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合并动脉瘤,情况十分凶险。烟台山医院血管外科联合介入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协作,成功为男子解除了危机。这位患者今年5
2024-06-21 22:5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客服帮忙关闭自动续费?厦门阿婆近百万存款险被骗
漫画/张平原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程午鹏 通讯员 潘岩)4天时间里,发生12起冒充“抖音”客服的诈骗——骗子冒充客服人员
2025-11-03 08:2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黄志辉)男子多次到停产厂房偷盗研磨球(注:一种高硬度研磨介质),工厂工作人员报警后
2025-11-03 08:25: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齐铭)夜间,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因行为异常被集美交警大队执勤民警拦下。检查发现,该车非法安装翻转车牌设备与强光灯
2025-11-03 08:25: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魏静 蔡雅蓉)女童外出玩耍时与家人走散,最后在居民楼走廊上睡着,幸得热心群众发现并报警
2025-11-03 08:25:00
18家营收超百亿 8家净利超10亿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召开,2025厦门民营企业百强榜发布东南网11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奕琳)11月1日
2025-11-03 10:17:00
王琦“3天教你摆脱原生家庭影响”“5招教你解决亲密关系中的困惑”“这10句话让孩子远离抑郁”……近年来,短视频直播平台出现了各类心理类直播间
2025-11-03 10:59:00
厦门举办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 八位企业家代表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11月1日上午,我市举办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郑春萌)11月1日,在第六个“厦门企业家日”到来之际
2025-11-03 08:55:00
三院士领衔 2025化学化工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1月2日,“2025化学化工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在合肥高新区开幕,麻生明、施剑林、朱为宏等多位院士参会。学术界和产业界专家代表共聚一堂
2025-11-03 09:09:00
阅见厦门 | 2025书香鹭岛启动 全民阅读再掀热潮
2025书香鹭岛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11月1日上午,2025书香鹭岛全民阅读活动在五一文化广场启动
2025-11-03 08:55: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峰实习生赵韵涵)11月2日,秋天的阳光洒在玄武湖畔,位于金陵STYLE浪漫中心的2025南京文学书集又开始了以书香迎客的一天
2025-11-03 07:37:00
“心”生欢喜,“耳”目一新 18名西藏患儿在宁成功接受手术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他从没在学校的体育场上自由奔跑过,是南京的医生帮他重拾自信
2025-11-03 07:37:00
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苏超”,正为城市招商引资打开“超”链接。11月1日晚,在上海月星环球港举行的“我在上海看苏超”足球嘉年华上
2025-11-03 07:37:00
南报网讯(记者朱静)11月1日,参加2025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的艺术家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
2025-11-03 07:38:00
猛德大叔与江西的情缘
在帕米尔高原上颠簸4个多小时,终于,在一片开阔的牧区,我们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大叔正帮老乡寻找走丢的牦牛
2025-11-03 07:05: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佘峥)第三届“AI(人工智能)+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10月3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探讨主题之一是大学怎么培养能适应智能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2025-11-02 0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