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刺梨可不这么想
□ 若 非
黔西北山野间毫不起眼的“刺李子”,走进了北上广深饮食消费市场,甚至远销海外,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金果果”。悄无声息打了一场翻身仗的平凡野果,有着同样简单朴素的名字——刺梨。刺梨是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缫丝花的果实,除了刺梨之外,还有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等名,别名刺菠萝、送春归、刺酸梨子、九头鸟、文先果。
初夏时节,我在七星关区的撒拉溪镇,遇见了一大片诱人的刺梨。此时,乌蒙山麓真正春尽夏来,刺梨大部分花谢果现,满枝密密匝匝的果实,无言地印证了那个诗意又浪漫的别名“送春归”。
说刺梨是黔西北山里最平凡的野果一点也不为过。儿时,老家房前屋后的土坎上、水沟边,一株株长着的,多是刺梨,我们叫它“刺李子”。每年四五六月,刺梨花开放,或粉红、或红、或深红的刺梨花,缀在路旁,蝶飞蜂舞,煞是热闹和漂亮。刺梨花的香气清清淡淡的,不浓烈,和山野间其他野花香气混在一起,常难以被人识别出来。待到花谢,便从花瓣的底部,长出青青的带着软软小肉刺的果子来。到了八九月,青果转黄,直径约摸三四厘米那么大,软刺早已变硬,刺梨便成熟了。成熟的刺梨摘下,戳去硬刺,剥开,清除里面细细的籽儿,剩下的壳,可直接入口,可入药,亦可泡酒。
刺梨不太引人注目或者说不讨喜,大抵因为它的枝干和果实,都长满了刺,像山里泼辣的野丫头,一不小心就扎你那么一下子,一般人近不得身;其果肉虽脆,但味多酸涩,口感不佳,常人难以消受。所以在清理田地、打扫房前屋后时,人们会毫不犹豫将刺梨砍掉。刺梨成熟的时节,母亲偶尔会采上几个,戳去那些坚硬的肉刺,掰开清理干净,塞给我们尝尝味道。也仅仅是尝尝。
也许也是因此,刺梨在乌蒙山麓,总是一种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的象征。作家曹永就曾以《刺梨》为题,书写发生在这片山水中的故事,塑造了一些平凡,但敢作敢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充满烟火气的典型人物形象。小说里的人也和现实里的人们一样,像散布在黔西北山野里的刺梨,落在哪里,就长在哪里,默默地生根,默默地发芽、开花、结果,直至成熟,一茬一茬地活着,独特、隐忍、随性,又时刻竖着一根根刺儿。
事实上,刺梨的药用价值很高,花、叶、果、籽都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刺梨果还可加工保健食品,其维C含量比普通水果都高出许多,刺梨汁等“周边”也被开发了出来。不知是因为刺梨的价值在今天才被发掘,还是因为不多的几次品尝刺梨汁的独特感受,总之一见到漫山遍野的刺梨时,曾经不拿正眼瞧刺梨的我,心里也立马肃然起来。眼前这一大片刺梨,是撒拉溪镇农业发展的大手笔。通过刺梨的规划种植,村民拿到了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参加务工劳动挣钱,既解决了闲置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也解决了村民无须外出就能兼顾挣钱和照顾家庭的需求。
旭日高升,金灿灿的光芒洒下来,酣畅地给满树的刺梨浇灌着阳光。而昨夜的露水还未完全散去,那些还未凋谢的花瓣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圆滚滚的身子,在阳光下珍珠般晃动。微风吹了过来,花瓣摆了摆,露珠无声掉了下来。那一刻,山上喧闹,风声之中远远近近的赞叹声此起彼伏,我却突然感到一种寂静,一滴水静静地掉落,刺梨花静静地开着,刺梨果静静地长着,像记忆里那些默默无闻的刺梨一样。
看着一株株结满果子的刺梨,我的思绪再一次被拉回了儿时的老家,拉回到那些与刺梨为邻的日子。
我知道,要不了几个月,这些嫩绿嫩绿的小果子,就会长出金黄坚硬的面容,然后离开枝头,告别山野,走进药厂或食品加工厂,以药品疗愈人的病躯,以食物抚慰人的口腹,为人们换来胀鼓鼓的荷包,铺垫山野人家越来越好的生活。那时,春天早已过了,但属于刺梨的春天,将又一次来到。
但我也知道,刺梨可不这么想,它有属于自己的四季和规律,就那么默默地生长、成熟,像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和生活的人们,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风来时晃晃,雨来时躲躲,坚韧刻苦地为自己生活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