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中国人不容易过敏吗?并非如此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9-04 14:52: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流言:“中国人不容易过敏?”

前段时间,社交平台上有一条广为流传的短视频,声称:一块五仁月饼让欧美人“全军覆没”,中国人就没事。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人不容易过敏。

流言分析:并非如此。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过敏并不是任何一个种族或国家的“专利”。在中国,过敏现象同样广泛存在。

过敏,简单来说,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外来物质产生了过度反应,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这些外来物质被称为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尘螨、动物毛发、食物、药物等。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和接触性皮炎等。

过敏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观点:“中国人不太容易过敏。”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很多人说,欧美国家人口罹患过敏性疾病的现象较为普遍,与他们相比,中国人罹患过敏性疾病的比例小多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人真的不容易过敏吗?

欧美国家人口罹患过敏性疾病的现象确实较为普遍。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公布的30个国家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大约有4000万~5000万人有过敏问题,其中3950万人患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300万人对花生和坚果过敏,每年有400人因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急性荨麻疹影响了10%~20%美国人的生活,其中50%的人的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全球过敏和哮喘欧洲网络秘书长、欧洲过敏研究基金会主席Torsten Zuberbier教授在2017年7月的中国过敏学院暨变态反应性疾病慢病管理国际论坛上指出,过敏性疾病在欧盟国家中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2004年欧洲人哮喘患病率为23%,2017年上升到31%;如统计拓展到全部过敏性疾病,最新的患病率为41%。

这些数据表明,过敏性疾病在欧美国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那么,在中国是什么情况呢?

世界过敏科学领域顶级期刊《过敏科学》(《Allergy》)2023年第3期发表的研究表明,2005年,中国平均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为11.1%,而到2011年上升至17.6%,目前中国过敏性鼻炎患病人口为2.5亿。《柳叶刀》杂志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4.2%,成人患者总数达到4570万。

此外,在食物过敏方面,同年龄段的中国人与欧美国家的人基本没有太大差距。例如,小麦过敏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其日常反应可能不太剧烈,但急性反应可能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过敏并不是任何一个种族或国家的“专利”。在中国,过敏现象同样广泛存在,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不那么显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表面上看起来不那么显著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中国,脱敏现象普遍存在,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无意识的脱敏也普遍存在

有些人认为过敏不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只是偶尔的小麻烦。然而,过敏性疾病带来的危害和风险不容忽视。过敏反应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例如,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危险情况。此外,长期过敏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如果过敏能被治愈,那将是很多人的福音。在治疗过敏的方法中,脱敏疗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脱敏疗法说起来很简单,是指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暴露量,来降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定的抗体,这些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导致过敏反应。而脱敏的过程,就是让人体反复接触过敏原,像是对免疫系统进行反复的“教育”,让免疫系统逐渐学会忽视过敏原,从而减少过敏反应。

其中,过敏原的暴露是脱敏的关键。通过控制过敏原的剂量和暴露频率,可以帮助免疫系统逐步适应,最终达到脱敏的目的。脱敏疗法也是目前为止最接近治愈过敏的一种疗法。

过敏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不只有成年人,儿童青少年中被过敏症状困扰的也比比皆是。由于中国人对过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许多人可能在童年时期就被鼓励去适应那些会引起不适的食物或环境,这种做法无意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脱敏。

而我们的文化中对于忍耐和适应的强调,可能也在无形中加速了脱敏的过程。在面对过敏症状时,一些人还有可能会选择忍耐,而不是寻求医疗帮助。然而,早点识别过敏原,科学地控制和治疗过敏,有助于减少长期的健康问题。

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脱敏吗?

正规的脱敏治疗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一般是先进行过敏原检测,确定主要致敏物质的种类。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具体对哪种物质过敏,之后再由医生推荐适当的治疗方式。

脱敏治疗一般有注射药物和脱敏片两种方式。一般是采用某种特定过敏原物质提炼出来的制剂,通过注射或者舌下含服的给药方式,按照由小到大的剂量,让这种过敏原与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反复接触,提高患者对这类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控制和减轻过敏症状。

脱敏过程一般会持续一年到好几年,需要付出一定的耐心和坚持。比如对猫毛过敏的患者,可能需要一周打针两次,打3~5年时间,1年之后才有可能起效,在此期间只要接触猫,就必须配合口服药。

有人问,如果已经掌握了具体的过敏原,可以自己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地脱敏治疗吗?

不建议自行进行脱敏。因此,有意识地进行脱敏治疗之前,一定要和专业的医生进行沟通,请医生来进行判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在有意识脱敏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生不适时需随时问诊。

过敏不是无法克服的障碍,科学地认识过敏,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科学的脱敏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轻过敏症状,提高生活的质量。

作者:科学辟谣新媒体

审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博士、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张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4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临沂市中医医院过敏疾病科:专业精深,做过敏诊疗的“侦察兵”
...喝咖啡后犯困、吃芒果嘴麻、喝牛奶拉肚子……近日,“中国人过敏而又不自知的一生”在网络上引起诸多共鸣。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对30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平均每100个人中就有22人有过敏
2024-11-22 17:26:00
对付过敏先厘清这些误区
...外,还有人认为多吃益生菌能减少过敏发作的几率,事实并非如此。人体肠道菌群是由多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食物消化、合成维生素、抵抗外
2024-05-08 10:53:00
过敏季:雷暴哮喘刷屏,打鼻炎针管用吗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几周,他所在医院,前来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明显增多。程雷表示,春秋季过敏患者最多,主要涉及鼻炎、哮喘、湿疹等疾病。8~9月,是秋季花粉过敏患者的就诊高峰
2023-09-11 15:17:00
欧脱克系列脱敏药落地乐城
...造成为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过敏诊疗中心,不断提高国内过敏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惠及更多过敏患者。
2023-09-18 07:18:00
我武生物:舌下脱敏领域深耕二十余载,守护过敏患者健康
过敏性疾病困扰着全球数亿人群,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武生物”)凭借其在舌下脱敏领域的深耕,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自己在广阔的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研发历程
2025-02-25 11:11:00
人医科普丨春风十里“不讲理” 拿什么拯救对花粉过敏的你?
...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敏感皮肤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咳嗽、花粉过敏、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牛奶过敏、尘螨过敏的诊治以及国际标准化过敏原脱敏治疗、抗
2024-03-13 06:40:00
预防过敏试试这几招
...过敏进程。重视防治结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治疗过敏性疾病可采取“四位一体,防治结合”的方法。第一,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第二,对症用药,缓解症状。
2024-03-28 02:18:00
儿童尘螨过敏怎么办?
...流涕、咳嗽怎么办?罪魁祸首可能是螨虫。由螨虫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或过敏性皮炎,可能会导致宝宝因为呼吸不畅,无法获取充足的氧气,从而阻碍大脑和身体的发育,对宝宝的身心素
2023-09-08 10:49:00
对虾过敏多吃几次就好了?食物过敏可不能瞎胡闹
...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主要地位。研究显示父母双方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发生过敏的机会约为70%(50%~80%),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发生过敏的机会约为30%(20%~40
2024-07-04 13:2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AI 赋能医疗:数据安全与创新推动医疗数智化变革
“前段时间,我有幸在北京大学参与了AI与医疗信息化专题课程学习,了解医疗数据安全防护、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等前沿内容。课堂上
2025-11-27 12:19:00
糖尿病足:沉默的致残杀手
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有一个并发症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发作却可能导致患者足部溃烂、感染,甚至截肢,它就是糖尿病足。据统计,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
2025-11-27 07:13:00
多囊卵巢综合征难怀孕?医生教你助孕小技巧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妇科门诊中比较常见,是一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通常在青春期发病,且发病率较高,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5
2025-11-27 07:13:00
从用药到饮食:结核患者的全周期护理手册
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治疗周期长且易复发,系统性全周期护理对提升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诊断确认后的药物干预与康复阶段的营养支持需要精细控制
2025-11-27 07:13:00
熬夜、压力大伤神经?神经外科医生的护脑指南
在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很多人习惯熬夜。不少人会在熬夜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头晕眼花等情况,并且变得比较暴躁。若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
2025-11-27 07:13:00
养胃只喝白粥?医生提醒:这几个“伪养胃”做法正在伤胃
不少人把养胃等同于饮食清淡到只喝白粥、温水不离手或饭前先来片“胃药”。这些看似温和的习惯,常在悄悄伤胃,使人营养失衡、胃酸紊乱
2025-11-27 07:13:00
医生拆解“降酸公式”:吃对火锅 不易痛风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火锅成为很多人餐桌的“顶流”。然而,不少人担心:“吃一顿火锅,会不会让尿酸飙到失控
2025-11-26 08:27:00
冬季运动隐形风险需警惕 各年龄段安全指南请收好
随着冰雪运动热度攀升,滑雪、滑冰等项目成为市民冬日休闲首选。然而低温环境与场地特性叠加,使得冬季运动暗藏诸多“隐形风险”
2025-11-26 11:35:00
三诺糖尿病逆转公益沙龙在长沙举办,联糖日倡导全球关注糖友健康
11月22日,三诺糖尿病逆转中心在湖南湘江新区成功举办了一场以糖尿病逆转为主题的公益沙龙。活动吸引了众多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参与
2025-11-26 11:51:00
燕之屋:如何选择真正有滋养价值的燕窝
燕窝作为传统滋补品,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也让消费者困惑不已。面对“燕窝什么牌子的好”这一问题
2025-11-26 11:53:00
天津康汇医院:临床技能提升通过交流实现
在天津康汇医院近日举办的首期“影像读片系统”使用经验现场交流会上,临床医师们通过实践与讨论,显著提升了影像诊断能力。本次活动由科教科组织
2025-11-26 11:54:00
从“走出去”到“扎下根”:以岭专利中药如何连获50国“通行证”
11月22日,从在越南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海外论坛获悉,中国创新中药领军企业以岭药业生产的17个创新药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并上市
2025-11-26 11:55:00
冬藏养阳,滨城区三河湖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您送上冬季养生指南
鲁网11月26日讯“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黄帝内经》早已揭示冬季养生的本质在于“藏”。随着立冬节气到来
2025-11-26 16:09:00
播州区石板镇:“莓”好时光到!采摘正当时
多彩贵州网讯 初冬的暖阳洒在田野间,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天旺村田垄间的草莓大棚鳞次栉比,像一个个铺展在乡野的白色画布,清甜果香顺着微风弥漫开来
2025-11-26 21:03:00
天冷血压易“抬头” 三招稳住血压
秋冬降温后,不少高血压患者会发现血压悄悄升高——这不是错觉!低温会让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就像水管遇冷变窄,水流压力自然上升
2025-11-26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