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韩宗峰
6月13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决赛名单,我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17岁中专生姜萍以第12名的成绩晋级。除了姜萍,进入决赛且排名靠前的选手均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数学天才却来自中专,打破了社会对中专生能力的固有认知,令人惊讶。
兴趣、专注、自律是姜萍在数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但天赋的作用恐怕更不可或缺。令人欣慰的是,她通过过人的努力、极端自律,抓住了难得的机遇,没有辜负自己的天赋。但姜萍的“一鸣惊人”也有些运气成分:她在中专遇到了同样有数学爱好、慧眼识才的王闰秋老师,举办方没有设置任何参赛门槛。
有网友将其成功归因于中专“教学制度优势”,认为倘若她在普高就读,未必有足够时间潜心爱好。这当然是调侃,但恰恰也说明,现有的、适合绝大多数人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未必适合姜萍这类专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恰恰需要打破“总分论高低”的评价模式。
指望王老师这样的“伯乐”用个人独到眼光去发现姜萍这样的“千里马”,难免会有大量疏漏。但“伯乐”既可以是一个人,更应该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才用才的体制机制。
目前,我们在选拔这类专才方面已经做了许多探索,比如我国多所实施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提出,对单科成绩超过一定分值的学生,满足相对较低的总成绩要求即可破格入围校测;深圳零一学院在选拔生源时,突破传统人才评价体系,采用“五维”模式选拔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不过,相对于庞大的人才基数,这样的破例还远远不够,社会应该多给专才们开几扇窗。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这话常用以强调人生选择之多,但人生既是旷野、也是轨道。是“旷野”意味着人生之路足够开阔,蕴含无限可能;是“轨道”则意味着我们选择专业、工作等的机会有限,青春、时间和精力也有限,要因人制宜地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赛道”上。不拘一格降人才、育人才,为更多专才开更大“口子”,才能避免“伯乐不常有”的慨叹,把更多“姜萍”引向自己的轨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