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俗话说“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干部”,2023年,退役军人王瑞权被组织任命为余庆县永兴村第一书记,主持村全面工作。有人对他说,乡村振兴会比脱贫攻坚更累更苦。然而他欣然一笑,誓要把乡村旧貌再换新颜。
他是夯实基层的“实干家”
“你今天穿得才像个干部哩!”一位群众遇到正准备去镇里开会的王瑞权打趣到。自从担任永兴村第一书记后,王瑞权身上的衣服就没干净过,当时要啃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旱改水”项目,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困难,他迎难而上,为确保按时打田、栽秧,他整天穿着以前当兵时的体能服往田地里跑,时常将“私车”当“公车”用,当人手不够时,还将家里的小卖部关门,叫上妻子一起下田插秧,几天下来,夫妻俩肤色都黑了好几度,最后如期完成300余亩“旱改水”项目任务目标。
“他对村里的大小事都非常上心,干事劲头很足,不仅村民喜欢他,我们村干部也很敬重他。”永兴村监委会主任蔡德容介绍到,王瑞权喜欢干实事,自从去到永兴村工作后,村支“两委”成员工作状态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把王书记当作学习的模范。
他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村寨水渠淤泥成堆、自来水管年久失修、道路受到损坏……王瑞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短板,王瑞权抱着“一次协调不了我就协调两次”这种工作思路,四处奔走,不辞辛劳,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资金用于村庄建设。前不久,永兴村的大堰沟渠因年久失修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垮塌,针对这一情况,王瑞权说干就干,一边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一边申请资金,经过半个月的抢修,“垮水沟”变成了“民心沟”。
同时,为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王瑞权结合危房改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危改补助范围实施改造,已改造竣工9户,已兑付补助资金15.5万元。打工回乡的村民不禁感慨:“村里越来越漂亮了,到处都通了新路、烂棚烂房子没有了,比我们在外面还好!”
他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空壳合作社、集体经济单一、产业发展滞后……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这个问题每天都萦绕在王瑞权的脑海里。
面对现状,王瑞权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立足本村资源优势,深入分析市场前景,逐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到了突破口。村级要发展,集体经济固然重要,于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企业签订红高粱订单收购协议,在全村开展“红粱”收购,由企业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指导,村集体统一收购交付企业,预计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此外,王瑞权和村“两委”班子积极打造农业示范点—生态养殖“稻+鱼”300余亩,切实为村民增收致富。
永兴村的泥土里,记录着王瑞权日夜耕耘的足迹,对于他来说,从一名军人到第一书记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王瑞权经常受到身边同事的夸赞,而他只是淡淡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做的都是很平凡、普通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夸奖的。”
如今的永兴村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王瑞权在永兴这片热土上,继续燃烧着军人的热血,谱写人生新篇章!
一审:王 信
二审:余从源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23: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