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樊霞 成利军
作为我省海拔最高的村之一,位于太行之巅的济源思礼镇水洪池村的发展,离不开几次“修路”。
因山高闭塞,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该村村民依然过着与世隔绝、几近原始的生活,村里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村民们推磨捣碓、砍柴刨地,出门靠爬山,运输靠肩担。
村民们强烈地意识到,要想改变生活,必须有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在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苗田才的带领下,该村家家集资、户户筹款,有的把姑娘的嫁妆卖了,有的把耕牛卖了,一共集资7000多元,用来购买崩山开路的炸药。
全村人达成一致:16岁至60岁的男性村民全部上路,自带干粮和被褥,自备工具,修路所需的炸药等物资由各家筹集。
“愚公移山是他们一家人干,俺这儿修路是全村人一起上,就不信这路修不通!”1985年冬,苗田才带着48个男劳力,踏雪破冰,拉着粮食和铺盖卷儿,带着铁锹、钢钎,向门前的大山发起了挑战。
经过整整10年苦战,凭着一股韧劲、一把子力气和最原始的工具,村民们打通了3条隧道,终于修成了近14公里的盘山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又用6年时间将“平板车道”拓宽成了现在的“机动车道”。
路修通之后,因其独特的石头房、石板路、古树群、革命旧址、森林等资源,水洪池村很快热闹了起来,很多人来这里摄影写生、徒步骑行、露营避暑、拓展训练、红色旅游、现场教学……近日,在村头开农家乐的村民苗保同开心地说:“俺村现在是热门儿,郑州、洛阳的人都往这儿跑哩。”
村子成了“热门儿”,部分村民审时度势,开饭店、当导游,吃上了“旅游饭”,念起了“生意经”。土蜂蜜、野菊花、冬凌茶、柿饼馍……村里的土特产成了城里人眼中的“香饽饽”。苗保同说:“夏天来这里旅游避暑的人特别多,光是卖手擀捞面条,一天就能卖1000多元。”
2019年,南起济源、北至北京的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开工建设,其中一段从水洪池村经过。村民们意识到,这条路对村里的发展又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不少村民主动参与到这条路的修建当中。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贯通开放之后,水洪池村这一段独特的森林、泉瀑、峡谷等旅游资源,吸引来众多的户外爱好者,村里的人气更旺了。有的农户仅卖土蜂蜜一项,一年收入就达5万元。避暑山庄、户外运动救援服务站等先后在村里开业运营。
为了进一步彰显“旅游+”效应,2020年,我省南太行旅游公路济源段开工。水洪池村人更是热情高涨,部分村民再次投入到修路大潮中。2021年这条路建成通车后,村里的游客更多了,纯净水、高山育苗等客商投资项目也纷至沓来,为村里带来了无限“钱”景。
“我们现在又在谋划一条新路。”10月26日,该村党支部书记苗生平说,村子地处豫晋交界处,通往山西的路年久失修,行车不便,“下一步,我们准备对这条路进行改造提升,与山西的道路对接,这样俺村就能迎来更多的省外客人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