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太行风|涿鹿寻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08:49: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阅读提示

涿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涿鹿故事里,蕴含着中国历史长河奔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潜藏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壮大发展的密码。

“千古文明开涿鹿”,这一论断出自陈穉常先生力作《中国上古史演义》第二回的标题,并得到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肯定,是学术界研究“涿鹿”在中国上古史中地位的重要参照。

经过沧桑岁月的洗礼,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涿鹿域内,依稀可辨的残垣断壁、出土的石器与骨器、俯拾皆是的陶器碎片,以及到处散落的历史遗迹,仍然透露着丰盈的信息。拨开层层迷雾,从中或许可以破译出一个文明起源的隐秘暗语。

太行风|涿鹿寻古

4月11日拍摄的张家口市涿鹿县中华合符坛。杜船摄

不久前,带着好奇和期待,我们去探访涿鹿黄帝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帝石像。石像为后人纪念黄帝而造,与想象中上古时代帝王的形象基本吻合。高约十几米的石像赫然伫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给予人们对历史和生命无限的遐思。

黄帝城,亦被称为“轩辕之丘”“涿鹿故城”,距矾山镇两公里。整座城池,南北长510至540米,东西宽450至500米。南、西、北尚存残垣,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状如卧龙。最为独特的是城门,仅有一座,位于西南角。

城垣四周散落着不知名的野花,在夏风中恣意摇曳。

徜徉于黄帝城内,如同行走在时空隧道中。萋萋芳草间,颓圮的废墟中,细碎的陶片俯拾皆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擦去附着的黄土,陶片上的纹理清晰可见。它们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细泥红陶和龙山文化时期的篮纹泥陶。驻足于此,凝视着手中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陶片,依稀听到了那生生不息的脉动,看到了动人心魄的辉煌历史从这里开始书写。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脚步变得规矩起来,不再散漫随意。此时此刻,我们已不是行走在普通的原野之上。

黄帝泉,位于黄帝城东南500米处一个幽静院落中。院中参天的杨树散发出淡淡的香,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落于水面上。微风袭来,倒映着树影的水面掀起层层银色涟漪。一块块白石,在黄帝泉周边堆砌出整齐的泉壁,形成一个周长近百米的泉围。黄帝泉共有7孔泉眼,日夜不停地喷涌着甘甜的泉水。泉水形成约800平方米的水面,南部留有出水口,清澈的泉水从这里汩汩涌出,滋养着周边8个村庄的农田。

太行风|涿鹿寻古

4月11日拍摄的黄帝泉。 杜船摄

冬不结冰,夏不生腐,黄帝泉水温四季都保持在12.5℃至13.4℃之间。泉水具有滋润肌肤、医治疾病之功效,无论多旱多涝,都未曾枯涸和外溢。当地一则谚语形象地道出了黄帝泉为百姓带来的益处:“用它浇地庄稼旺,用它饮马马儿壮,用它做饭饭菜香,用它洗脸脸蛋光。”果不其然,在这里偶遇的男男女女都有着光洁红润的脸庞,他们面对来客总是以纯朴的微笑相迎。

初到涿鹿的人们,极易把黄帝泉和阪泉相互混淆。究其原因,盖为中国古代最为权威的两部地理志《魏土地记》和《水经注》都把二者混为一谈的缘故。这种谬说,以讹传讹近2000年,后来的学者对此鲜有质疑,直至今日依然未能完全修正。

太行风|涿鹿寻古

双孔直背石镰刀(红山文化),涿鹿县矾山塔寺出土。涿鹿县委宣传部供图

阪泉,位于黄帝城西南2.8公里处上七旗村,古为涿水重要源头。相传是炎帝族人饮水之处。阪泉泉口西侧,现存一石阜,为黄帝祠遗迹。上世纪50年代黄帝祠仍见残垣断壁,而后渐渐湮没于历史烟尘中。

抵此探访,岂能无感?若无人介绍,恐怕任谁也不会想到,眼前仅剩裸露石块的一汪不起眼的泉水竟与中华文明始祖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书》云:“涿鹿在上谷,今见有阪泉地、黄帝祠。”《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唐代《括地志》对此记述尤为详尽:“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妫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从黄帝泉与阪泉之误中,我们深切理解了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中的喟叹,深感觅得真知不仅需要破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

出黄帝城,在连通涿鹿县城与矾山镇公路的西侧,立着一座不足百米的土山。这是一条较为繁忙的公路,车辆川流不息,但鲜有人在这样一座孤寂的小土山前驻足停留。然而,极可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书写正是从这座小土山开始落笔。这座在路人眼前一闪而过的小土山,便是釜山。

骄阳之下,釜山被绿意葱茏所包围,但仍掩盖不住历史和时间所赋予的沧桑。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向上攀爬,不知不觉抵达山顶,脚下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栽种着杏树、桃树以及不知名的果树。自山顶眺望或俯瞰,整座山分为整齐有序的三层,犹如一座人工建造用于重大活动的神坛,从形制上判断,自然形成的可能性极小。

太行风|涿鹿寻古

石纺轮(红山文化),涿鹿县矾山塔寺出土。涿鹿县委宣传部供图

出涿鹿县城,往东南20余公里,便到了因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闻名遐迩的温泉屯村。村落房屋错落有致、整洁温馨,村中央一棵枝叶婆娑的古槐,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悠久而传奇的历史。距古槐不远,坐落着一座极具北方特色的院落,院落的东北角静静地立着一座小而旧的庙宇。这座北方寻常的小庙因与丁玲的结缘,而被历史和时代所书写。

从温泉屯村驱车北行,不久来到了外虎沟村。这里盛产葡萄,拥有国内著名的古葡萄群,其中,被称为“北国明珠”的葡萄藤存活了300余年,是全国栽植时间最长的单株葡萄。时至今日,这株葡萄藤依然生机盎然,枝蔓蔓延。

穿过古葡萄群,徒步进入一条深邃的黄土沟壑,循着村民踩踏出的黄土小径,朝着不远处的山峦前行。这条沟是当地著名的葡萄沟,一根根葡萄藤爬满了沟顶、沟底、沟沿、沟坡。走出山谷,到达桥山山脚,抬头极目远眺山顶,一座圆如满月的天然拱形石桥赫然跃入眼帘。透过石桥孔洞,隐约可见蓝天。在石桥附近的平地上,有一祭台,高约1.5米,长宽各2米,似为人工凿成。

太行风|涿鹿寻古

短柄圈足陶豆(红山文化),涿鹿县矾山镇黄帝城遗址出土。涿鹿县委宣传部供图

桥山东北3公里处、今温泉屯村东,建有温泉行宫,据说为历史上帝王祭祀黄帝休憩之用,相传建于舜,北魏重修,史称“南宫”。《魏土地记》对此有清晰叙述:“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北魏时,先后有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以太牢祠黄帝”。祭拜黄帝陵多由温泉屯行宫出发,经虎沟村至桥山。

从山底沿着石阶攀援而上,行约百米,一座建筑赫然在目。建筑为四角飞檐亭,前有一亩见方的大理石铺陈的广场,四周为玉石栏杆所环绕,后为一座山包,为当地村民传说中的黄帝陵。山陵坐北朝南,较为矮小,其西南有一条顺着山势蜿蜒不绝的沟,沟深处有古庙一座,香火至今未断。

关于黄帝到底葬身何处,除陕西黄帝陵之外,民间还存在河北涿鹿、河南灵宝、北京平谷、甘肃正宁、山西临汾等不同说法。虽然这些黄帝陵有可能只是衣冠冢而非实冢,但追怀人文先祖的心情和意愿无疑是相同的。

太行风|涿鹿寻古

灰陶双连壶(战国时期),涿鹿县矾山镇黄帝城遗址出土。涿鹿县委宣传部供图

蚩尤寨与西北方向的黄帝城仅相隔3公里,明朝以来,这里一直被称为“蚩尤寨”。当远远地看到那三座一字排开的耸立寨基时,刹那间,一种莫名的对蚩尤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三座寨基从南至北一字排开,每寨之间约有300米间隔,有小路连通。南寨约7200平方米,用以军需储存;中寨较小,约有南寨的一半,为指挥枢纽;北寨最大,约10000平方米,为屯兵所用。在兵寨的墙基下,建有一条条曲折蜿蜒的地道,地道的入口处,不时钻出一张张顽皮的挂着道道泥印的孩子笑脸,空旷的原野上,不时回荡着孩童们无忧无虑的欢笑声。

蚩尤文化一直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据村民介绍,蚩尤寨附近曾存有蚩尤庙,每逢祭祀日,十里八村的人们纷纷到此祭拜。传说由蚩尤栽种的两棵古树,虽存世千年依旧枝繁叶茂、苍翠葱郁。古树环绕的那眼清澈的蚩尤泉,冥冥之中似乎是战神以自己特有的温柔,千百年来默默造福着这一方善良的百姓。蚩尤虽是一位失败者,但也是一位英雄,当地老百姓并没有忘记他。

返回的途中,再次回首蚩尤寨,恍惚间,高耸的寨墙幻化为战神铮铮铁骨,苍劲的千年古柏似乎在展示着战神永不逝去的雄风,树下那眼千年古泉仿佛正在讲述着五千年前的传说。

蚩尤坟位于涿鹿县与北京市接壤的群山中。出矾山镇,沿两山相夹的柏油路,在路旁一条清澈欢腾的河流陪伴下,一直往南行驶约20分钟,转过一道山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就扑入眼帘。

蚩尤坟坐落在塔寺村东南的山脚处,为篮球场大小的土质山包,被4棵挺拔的古柏所环绕。与蚩尤坟相对的山脊上矗立着一座古塔,为金代建筑,距今已千余年,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明晰而孤清。塔身共9层,颜色呈赭黄色,刻有为守墓人所著的文字。村口曾有一座佛寺,多年前已被山洪冲毁,地基仍清晰可见。村南是一条蜿蜒曲折、深不见底的山谷,远处隐隐的山峰是山谷的终点。越过山峰,便到了北京市门头沟。据村民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曾在山谷挖掘出众多形态各异的陶器,后经考证,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太行风|涿鹿寻古

涿鹿山。涿鹿县委宣传部供图

驱车驶离村落,山头挂着的夕阳散发着耀眼的光,犹如中华文明之光,照射着群山和村落。

告别涿鹿,正值中午。整洁宽敞的街道、整齐崭新的楼房、街上忙碌的身影、庭院内幸福祥和的笑颜,无不透露着勃勃生机。整个小城繁华而不失恬静,现代而不失古朴。被桑干河滋养的涿鹿儿女,在这片古老丰饶的土地上,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正在书写着一个个新辉煌,实现着一个个新梦想。

(郑恩兵 张秀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9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今年1月28日,涿鹿故城(黄帝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成功挂牌。这标志着涿鹿历史文化日益受到重视。而随着炎帝黄帝蚩尤征战融合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精神意义
2024-04-13 07:55: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丨探寻中华文明 游览大好河山
...开涿鹿”,如果您沿着京蔚高速旅行,怎么能不去涿鹿县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看看呢?走进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中华三祖堂,里面有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塑像,黄帝气宇轩昂、炎帝睿智儒雅、蚩
2025-10-08 07:49:00
新闻纵深|文化IP如何赋能文旅产业
...——来自涿鹿黄帝文化保护传承恳谈会6月17日拍摄的涿鹿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的中华合符坛。 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摄■ 阅读提示6月17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主
2024-06-20 09:08:00
...报讯(记者郭晓通 通讯员王爱爱)1月28日,涿鹿故城(黄帝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张家口市涿鹿县博物馆举行。据悉,涿鹿故城(黄帝城)遗址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2公里处,长宽
2024-02-22 18:56:00
涿鹿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迈向新高度
...”品牌。加强文物遗址保护,开展科学发掘。今年1月,黄帝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目前,涿鹿县正在按照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标准编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黄帝城省级考古遗址公
2024-04-15 08:54:00
黄帝一生有25子,这12个姓氏是直系子孙,当中是否有你的姓氏
...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但实际上中华是有三祖的。在涿鹿县黄帝城的中华三祖堂里,供着的可不单单是黄帝和炎帝,蚩尤也在那被供奉着呢。咱中华民族有三大文明始祖,那就是黄帝、炎帝和蚩尤,这
2024-12-01 09:17:00
“蚩尤”究竟是什么?为何黄帝要对他赶尽杀绝?说出来可能你不信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有一座黄帝城。在黄帝城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中华三祖堂,堂内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三大祖先:黄帝、炎帝和蚩尤。前两位的选择十分合理,但这第三位蚩尤又是怎么来的?难
2024-11-11 11:20:00
涿鹿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推进会在河北涿鹿召开
...中新网张家口4月11日电 (高红超 王爱爱 朱文君)11日,“涿鹿对话”——涿鹿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推进会在张家口市涿鹿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学会、中国先秦史学
2024-04-11 21:14:00
这些年来,我多次来涿鹿这块热土,总有感动,今更思绪如涌。涿鹿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最早见于上古典籍《逸周书》的《尝麦解》和《史记解》。涿鹿县及其周围地区,地处蒙古高原东南缘坝下及太行
2024-04-12 09: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