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有一座黄帝城。
在黄帝城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中华三祖堂,堂内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三大祖先:黄帝、炎帝和蚩尤。
前两位的选择十分合理,但这第三位蚩尤又是怎么来的?难道他也是我们的祖先吗?
蚩尤的外貌
我们常自称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国人,这是因为五千年前,正是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的联手,才造就了后来的历史,也成就了我们的存在。
然而,五十六个民族的祖先并不只有这两位,其实还有另一位祖先——蚩尤。
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蚩尤的记载,皆将其描绘成一个非人形象。
例如,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山海经》记载,蚩尤请来了能够操控风雨的神仙,企图用洪水淹没黄帝,但黄帝则派遣旱魃加以抵挡。
《山海经》中的内容固然不可能全然相信,毕竟其中的记载过于超乎常规。
在汉代典籍《龙鱼河图》中记载,蚩尤共有八十一位兄弟,他们皆为动物形态,却能说人类的语言,显得极为可怖。
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皆是铜头铁臂、刀枪不入,并且以沙为食。每逢上阵,这八十一个怪物无一不势不可挡,纵然是黄帝,也难以与之抗衡。
在南北朝时期的书籍《述异记》中,蚩尤被描绘成一个“耳鬓如剑戟,头上生角,曾与轩辕大战,凭借牛角顶撞敌人,让人无法正面对抗”的“牛魔王”形象。
因此,蚩尤头上长角已成为现代人普遍接受的观念,许多地方的蚩尤雕像都带有角的形象。
唐代的文献中再次提及了《归藏·启筮》中的一段话。
这本周朝古籍《归藏》,与《连山》《周易》并列为“三易”,然而如今早已失传。而在这部书中,蚩尤的形象再度展现出诡异的变化。
《归藏》记载:“蚩尤出生于羊水,拥有八只手臂、八只脚,头发稀疏,曾登上九淖讨伐空桑,最终被黄帝斩杀于青丘。”在这里,蚩尤已经完全化作了一个生来便是八手八脚的怪物,完全失去了人形。
然而,鉴于唐朝佛教的兴盛,再联想到佛教中的种种怪物,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蚩尤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到了宋代,蚩尤的形象重新变得神秘。《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记载:“三代的彝器上,常刻有蚩尤的形象,作为对贪婪暴虐者的警示。这些形象大多呈现为兽形,并配有肉翅。”
这里的蚩尤没有手臂,取而代之的是用“肉翅”代替了双臂。
其实宋代的人也感到困惑,估计当时能找到关于蚩尤的书籍比我们现在要多得多。而那些书中对蚩尤的描绘,大概也是形象各异、怪诞奇特的。
因此,宋朝人一开口便说道:“蚩尤乃天符之神,形态无常”,将蚩尤视作神仙,他的形象并非固定,经常变化,显灵现世。
既然蚩尤的形象已无法确认,不如我们重新出发,回顾一下他与炎黄二帝交战时,究竟有没有展现出什么独特之处?
但是这种事情当然不能依据《山海经》。那么,还有哪些书籍记录了当时的事情呢?当然是司马迁的《史记》。
炎黄对战蚩尤
《史记》记载,黄帝之前由神农氏执掌天下。神农氏尝遍百草,身体始终健朗。
再强健的老人,也终有老去的那天。当神农氏年迈到无法行动时,四周的诸侯便开始彼此征战,争夺下一任首领的权位。
一旦战争爆发,受难的总是百姓。即使在上古时期,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神农氏曾有意出兵平息诸侯之间的纷争,然而最终却因力量不足而未能如愿。
此时的黄帝应当是神农氏的属下,他开始学习如何使用武器,特别是干戈。黄帝学成归来后,便代替神农氏率兵征战各诸侯。
黄帝的武力极为强大,他精通各种武器的使用,因此在战场上无往不胜,攻无不克。各路诸侯纷纷畏惧他的威势,先后前来归顺称臣。
黄帝迅速将大部分诸侯归于自己的势力之下,只剩下炎帝和蚩尤这两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尚未被征服。
蚩尤实力过于强大,尽管有众多支持者在背后助力黄帝,黄帝依然不敢贸然与蚩尤交锋。正当黄帝准备应对炎帝之时,炎帝却主动前来挑战。
炎帝心中十分不快,因为他看到黄帝四处征讨诸侯,借此扩充自己的势力。原本两人的实力不相上下。
然而,黄帝部落的壮大使得他与炎帝的实力差距显著拉开。可以预见,这个差距在未来只会进一步扩大。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炎帝也开始调动军队攻打各诸侯。然而,炎帝行事有些鲁莽,黄帝则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他总是先行劝降,只有在劝降无果的情况下才会动用武力。
然而,炎帝的做法截然不同。他每次出兵,都是先打一仗,再来考虑是否选择归顺。
凭借炎帝那种狠辣的作风,直接将诸侯们逼到了黄帝的麾下,最终所有诸侯都成了黄帝的属下。
炎帝心中十分不甘,于是便与黄帝约定在阪泉进行一场决战。
黄帝与炎帝在阪泉大战了三场,最终彻底击败了炎帝,使其心服口服。自此,炎帝归顺于黄帝,成为了他的部下。
在炎帝被收服后,只剩下蚩尤一个了。
蚩尤实力强大,即使黄帝与他交战也难以占据上风。蚩尤之所以被称为兵器之神,绝非毫无根据。
黄帝凭借自己掌握了武器的使用,战斗力就大幅提升了,那么蚩尤的军队每个人都配备武器,这场战斗该如何应对呢?根本无从下手。
据传黄帝率军征讨九黎族的蚩尤,连战九次,结果全都败北。回想此前黄帝在平定诸侯的过程中,从未遭遇过失败,而面对蚩尤却连续战败九次,这足以证明蚩尤的实力强大。
决定命运的一战
炎帝和黄帝联手依然无法战胜蚩尤,但最终蚩尤却败北了。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用“运气”来解释或许更为恰当。
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是如何交战的吧,这要追溯到黄帝与炎帝在阪泉的那场战斗。
当年在阪泉之战中,炎帝战败于黄帝,黄帝一如既往地宽容,并未对炎帝加以惩罚。于是,炎帝返回了自己的领地,亦不再与黄帝为敌。
然而,炎帝在阪泉之战中损耗了大量战力,如今正处于虚弱阶段。
九黎部落作为炎帝的邻居,自然不会错失这一良机。于是,蚩尤率军对炎帝部落发起了进攻。炎帝一方明显无法与蚩尤抗衡,只能匆忙带领族人撤离,奔向黄帝部落寻求援助。
因此,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联合起来,形成了我们熟知的“炎黄结盟”。
蚩尤绝不会允许炎帝部落的人逃脱,穷追不舍,一路追赶至黄帝部落附近,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黄帝向麾下的诸侯们征调兵力,将他们的战士悉数召集而来。由于这场战斗关乎生死存亡,必须全力以赴。
传说蚩尤作战时,常在战场上制造浓雾,使得黄帝一方吃了不少苦头。虽然呼风唤雨的能力可能无法实现,但营造出类似于浓雾的假象,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这件事或许确有其事。也许蚩尤一行人真的掌握了某种点火冒烟的“技巧”呢?
黄帝的臣子“风”,在北斗七星的指引下,发明了指南车,借助它成功带领黄帝走出迷雾。黄帝身边并非缺少能人。
此刻,黄帝的军队已在迷雾中困守了整整三天三夜。经过九次挫败,黄帝终于洞悉了蚩尤的战术,于是在涿鹿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期间发生的任何情况,都可能被视作敌人的进攻行为。
或许黄帝的军队遭遇了一场大雨,他们便认为这是蚩尤召唤的神灵在捣乱。
战争的结局我们早已知晓,蚩尤战败身亡,随之消亡的还有九黎部落的“军事力量”。
九黎部落听闻此消息后,有些人主张留下来,选择臣服于黄帝;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立即逃离,绝不能向黄帝屈服。
九黎部落因此分成了两支,一支留在了原地,即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另一支则南迁,成为了今天自称蚩尤后裔的苗族。
如今看来,蚩尤并非什么邪恶的神祇,只不过是个有实力的凡人罢了。
作为一个“反派角色”,后世的人们对他进行了种种奇特的改造,这才使得蚩尤呈现出各种恐怖的形象。
事实上,他们的法术完全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例如天气变化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而如今,众人皆认定蚩尤头上生有角,但谁能证明那真的是他本身的角呢?
那两根难道不能是从牲畜身上取下后,再戴在自己头上?这样的方式或许可以用来吓唬敌人吧。
多年来,这两根角一直让人感到畏惧,可见它的威慑效果确实不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