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聚焦“好心研学” 打造“云游课程”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19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广东省茂名市东湾学校

聚焦“好心研学” 打造“云游课程”

漫步小东江畔,杨柳依依,书声琅琅。从2019年起,在小东江两水交汇河湾处,坐落着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广东省茂名市东湾学校。学校致力打造“好心教育”办学品牌,秉承“以心为本,诗礼传家”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河湾课程”体系。其中,基于研学的跨学科学习课程——“云游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承百年积淀 创新“河湾课程”体系

作为南北朝政治家、军事家冼夫人的故里,茂名被称为“好心之城”。冼夫人“吾是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爱国故事广为流传,其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穿越了时空,增添了茂名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由此衍生出的独具特色的“好心文化”是岭南本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今,“好心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茂名人。

茂名市东湾学校坐落于“好心文化”起源地的母亲河——小东江两水交汇成“人”字形的河湾处。为大力弘扬和培育“好心茂名”精神,学校把“好心教育”确定为办学品牌,以“河湾”作为校园课程符号,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人”字为原型,创新由代表“三江”的“润泽课程”(学科课程)、“融汇课程”(社团课程)、“云游课程”(研学课程)组成的“河湾课程”体系,基于核心素养重视基础教育各学科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云游课程”

学校围绕核心素养,结合“好心教育”办学体系中“培养知书达礼的‘好心人’”目标,构建了“河湾课程”体系。“云游课程”作为“河湾课程”体系的特色课程,深受东湾学子喜爱。如果说“河湾课程”体系是学校创新突破的重要举措,那么“云游课程”则是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石。

“云游课程”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通过实践探究、同伴合作、多维互动,实施跨学科融合研学,从根本上消除过去文理分开、思维固化、唯分数论的弊端。

打好课堂底色,实现“自主式”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在“云游课程”构建之初,学校基于“润泽课程”积极构建“润泽课堂”。“润泽课堂”是让学生享受美好、快乐而有效的课堂,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目标,遵从学生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人格,以敬畏学生生命与守护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及知识构建,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为践行“润泽课堂”理念,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分别研发有学科特色的专题活动。例如,语文科组分年段研发辩论赛、演讲赛、故事会、新闻评论等活动,数学科组结合财经素养研发超市购物、实地考察等专题活动,通过“自然生长、互润互泽,润泽点拨,润泽提升”等环节构建自主课堂,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此打造一种真正有学习发生的、和谐的、富有生成性的课堂形态,实现“自主式”教学。

“自主式”教学的提出,为学校“双师项目式”多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实践依据。“双师项目式”教学是指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由“双师”(两名教师或多名教师)合作完成一节课程,主要以“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注重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利用项目式的学习与实践,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这为接下来基于研学的跨学科“云游课程”的构建打好了底色。

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相长形态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学变成了一种探索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乐在其中,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学习模式的不断成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课程的认同感。基于此,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丰富的本土历史文化遗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积极构建基于研学的跨学科“云游课程”。

“云游课程”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学校以“小学追本溯源,中学四海弘扬”为指导思想,每学年确定一个星期为“研学周”,根据学科融合确定研学内容和研学任务单,编写研学教材,根据茂名小东江的流域,确定如下9个研学地点及对应研学年级:好心湖(一年级)、山阁镇(二年级)、根子镇(三年级)、分界镇(四年级)、谢鸡镇(五年级)、长坡水库(六年级)、茂名湾区(七年级)、湛江湾区(八年级)、粤港澳大湾区(九年级)。通过学科融合的研学课程,旨在带领学生用小学6年时间走完小东江流经的6个主要城市及乡镇,再用初中3年时间走完3个主要海湾,用“6+3”的模式,从“河”到“海”,传递“好心茂名”的精神,再把这种精神带出河湾,让它注入大海、走向世界。

“云游课程”打破了人才培养的学科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真正落实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融合式教学,通过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呈现,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立德树人 驱动“云游课程”实施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研学教育价值的深度思考,结合本土“好心文化”,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将“润泽课程”与“云游课程”融合,通过“润泽课程+”跨学科研学校本课程实施,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学校的“小学语文+”跨学科研学校本课程构建。

与时俱进,潜心研读新课标

学校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目标,以“学段要求”“学习任务群”为抓手,拓展、整合、优化课内外资源。

以二年级“走进山阁老区,弘扬‘好心精神’”课程设计为例。此“学段要求”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内容,“学习任务群”包含三类群:一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内容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内容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内容为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通过课内学习内容将“山阁老区”研学项目进行融合,链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通过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以语文为中心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开发,弘扬茂名“好心精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用心制定研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以《2022版新课标》为指导,通过研读课程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及学段要求,以素养为领,分类落实,板块推进,围绕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根据各个研学点的实际情况,按如下要求确定研学目标。一是文化自信目标:溯源茂名“好心精神”,弘扬茂名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好心少年”,厚植学生热爱家乡、感恩家乡的情感。二是语言运用目标,根据学段要求及跨学科科目要求而定。三是思维能力目标,根据学段要求及跨学科科目要求而定。四是审美创造目标,根据学段要求及跨学科科目要求而定。

精准踩点,精心实施研学项目

实地踩点,了解情况,确定位置,是后期开展研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通过网络信息、旅游公司及联系研学点负责人等多种途径,了解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初步遴选地点。借助旅游公司的力量,组织学校部分领导及各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实地走访,围绕研学目标,通过听、看、拍、问等多种形式记录相关资源信息,根据实地走访记录的资源,基于研学点总目标,各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组织研讨,确定梳理研学资源、细化研学目标、确定研学内容、制定研学手册、发布研学方案。根据确定的研学目标,踩点团队从研学资源中确定研学内容,根据课程设计原则,精心设计“小学语文+”跨学科研学任务单,编制研学手册。随后,学校与旅游公司签订合同,制定详细的研学方案,包含研前“双师”课程安排、研中教师分工安排、研后评比展示安排、安全应急预案等内容。

跨学科研学项目稳步实施,收获颇多。家长表示:“这群娃太棒了,以前的春游变成了现在的研学,当初的吃喝玩变成了现在的玩中学、学中玩,真正把看到的内容学得透彻。”教师表示:“东湾‘云游课程’真正发生在路上。踩点,设计研学手册,研前‘双师’课堂,研中做任务,研后作分享……在聆听分享的同时,赞叹每个孩子绽放的方式。”

躬耕三载潜育人 成果丰富显特色

经过三年的探索,学校构建了“双减”背景下基于“好心文化”的“微风德育”研学课程体系,切实解决“只游不研”、研学内容重“智育”轻“德育”、实施策略单一及评价不完善等问题,为教育系统推广研学活动提供可行的决策支撑,为教育系统同行研究者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研学实践渗透德育可行性开辟新途径。

在研学方式上,一是推行知行合一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构建了“知识+研究+实践+创造”“线上+线下”“虚拟+现实”“校内+校外”的交互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研学的教育意义。二是倡导“跨学科融合”的“双导师”育人模式,开启了“双师项目式”研学课堂的新结构形态。

在研学对象上,学校针对低年级学生大胆尝试,将研究对象定为一至九年级学生,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取母亲河边离学校最近的乡镇作为研学点,遵循趣味性、简单化、游戏化等原则,研发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低年级研学课程。除了惠及本校学生,还辐射集团学校,体现了课题研究对象的广度。

如今,为擦亮茂名“好心之城”这块亮丽的招牌,树立“好心教育”的品牌,弘扬茂名“好心精神”,学校沿着小东江流经的河湾开发了一批研学基地,开辟了“好心研学”的新路径。目前,东湾学校的“云游课程”以广东省重点课题研究为抓手,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研究论文8篇,编写校本教材7册。学校成为茂名市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顾问单位,也为兄弟学校的研学课程开发提供了模板和参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9 11: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山东省青岛南仲家洼小学打造跨学科融合课程 实现全环境育人山东省青岛南仲家洼小学秉承“和雅育人”的办学理念,自2015年启动跨学科融合课程研发,由一门到多门,已
2024-03-29 09:21:00
...教育报山东省滕州市文化路实验小学核心素养导向下探索跨学科学习新时代教育领域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变化更迭,这促使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2023-11-06 10:06:00
...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
2024-01-14 09:04:00
打造省实气质和粤西特色相融合的教育发展体系
...名学校博士导师团队”,参与省实茂名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课程建设,开展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引领学校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由来自全国各地“牛校”刚退休的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组成的教育督
2023-05-30 06:48:00
...程实施办法》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施行坚持素养导向 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记者 任娜 7月7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陕西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将于今
2023-07-08 03:45:00
...学生家长掌握科学锻炼的理念,让每一段时空发生效能。跨学科综合性主题课程。体育学科有综合性特征,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以体育文化节为抓手,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角度出
2023-10-19 09:51:00
跨学科主题学习赋能新课程改革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郭华 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新课程再次迭代为更“新”的课程
2023-12-27 09:05:00
...上学期设置入学适应期。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得以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2023-05-04 07:29:00
无锡一中锐意探索大课堂、大平台融合育人
...素质教育的同时,在全市高中学校中率先探索融合课堂与跨学科融合,通过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具有一中特色的融合育人样本。跨界课堂拓
2023-06-28 06:1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