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国子监是否只招收名门望族后代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4 21: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直至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子监承担着培养国家文官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然而,关于国子监是否只招收名门望族后代的说法,究竟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子监的招生制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国子监的确倾向于招收官员子弟,这部分学生被称为“监生”。这是因为古代社会的教育资源稀缺,而官员阶层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的子弟更容易获得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上层阶级对教育的垄断。

国子监是否只招收名门望族后代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子监完全排斥其他阶层的学生。实际上,在不同朝代,国子监的招生政策有所不同。例如,唐代的科举制度就为普通百姓提供了通过考试进入国子监的机会。虽然这些机会相对较少,但它们确实存在,并且为一些非名门望族的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此外,国子监的招生政策也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某些时期,为了巩固统治或奖励功勋,皇帝会特批一些非贵族出身的人才进入国子监学习。这些特殊情况虽然不多见,但也反映了国子监并非铁板一块,只招收特定阶层的学生。

综上所述,虽然国子监在历史上确实倾向于招收名门望族后代,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子监的招生政策有所变化,也为一些非贵族出身的人才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国子监定义为只招收名门望族后代的学府,而应该全面地审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和变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应出身高贵,事实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的皇后基本上都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唯独明朝是个例外。我们先来细数一下明朝十六帝各自皇后的出身。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仅立一后,即郭子兴养女马皇后
2023-04-13 11:05:00
朱元璋的深谋远虑:皇后大多出身于寒门,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
...此而稳固。不止清朝,很多朝代的皇后,几乎都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不过到了明朝的时候,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明朝的皇上对于皇后的选择上,大都没有政治的因素,这些女子,她们有的只是寻常
2023-04-20 19:31:00
...生了重要影响。欧阳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画荻教子)。欧阳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
2024-06-06 06:37:00
清朝称的上才子的,也只有他了吧
...进士的时候。纳兰容若也才二十二岁。他的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出身显赫,跟皇室有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所以就在康熙身边做了三等侍卫,后来又晋升到一等侍卫。不仅如此纳兰容若的深情也让
2023-01-04 20:15:00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三大名门望族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延续千年的名门望族。今天国史王(国史通史)就不提古代那些出于政治需要而提拔起来的孔孟世家了。大家族——陇西李氏、琅琊/太原王氏、吴越谦。陇西李氏陇西堂陇西李氏历史
2023-05-11 09:50:00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单由皇帝决定,但是许多人为了过前面的考试,皆投身于名门望族,得到一些政治资源。或许此时的科举制度不完善,但也为这个新建立的政权得到了民心,获得知识分子的支持。由于名门望族在科
2023-01-24 17:15:00
“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是什么梗?
...不容易给欧阳修递话成功,欧阳修觉得对方家境也不错,名门望族,好靠山,但他早有了未婚妻,不可不守信诺,便婉言谢绝了。薛奎一看,这个不成,干脆,又去做欧阳修同学兼好友王拱寿的工作
2025-01-02 17:43:00
了解一下这中国历史上最尊贵的五姓七望
...。一、五姓七望来历五姓七望指的就是在隋唐时期的七个名门望族,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这样七个名门望族。其中姓李的有两户,
2024-02-12 06:18:00
古代除了科举考试能当官外还有什么途径
...的。推选就有些微妙了,通常这种方式会受到地方官员或名门望族控制,有点世袭的意思。相比之下,捐纳就相对容易得多,当然,这也只是有钱人的游戏,只要你有大把银子,心甘情愿奉献给朝廷
2023-05-19 16: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