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3 11:05:00 来源:戏说三国

皇后作为皇帝正妻,是一国之母,理应出身高贵,事实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的皇后基本上都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唯独明朝是个例外。我们先来细数一下明朝十六帝各自皇后的出身。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仅立一后,即郭子兴养女马皇后。马皇后9岁丧父,随母、姐在堂叔马玉芝家寄养成人,并非名门出身。

明惠宗朱允炆一生仅立一后,即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皇后。光禄少卿在明朝建文年间是正四品官,因此马皇后也算出身显贵之家。

明成祖朱棣一生仅立一后,即徐达之女徐皇后。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被封为魏国公,官至中书省右丞相,兼任太子少傅,死后更是被追封为中山王,因此徐皇后是妥妥的名门望族出身。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明仁宗朱高炽一生仅立一后,即指挥使张麒之女张皇后。张麒是因为女儿嫁给了当时还是燕世子的朱高炽才得以被授予兵马副指挥一职,因此张皇后并非名门出身。

明宣宗朱瞻基一生立有两后,即光禄卿胡荣之女胡善祥和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孙皇后。胡荣是因为长女入宫为女官才被授为锦衣卫百户,胡善祥被册封为太孙妃时才升为光禄寺卿,因此胡善祥并非名门出身。孙忠则是靠自己从县学进入国子监为监生,于建文元年(1399年)被任命为山西介休县主簿,不久后改任河南永城县主簿,主簿只是个九品小官,因此孙皇后不算名门出身。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明英宗朱祁镇一生仅立一后,即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钱皇后。钱氏出身明朝的靖难功臣世家,钱皇后的曾祖父钱整是朱棣做燕王时的老部下,祖父钱通官至金吾右卫指挥使,父亲钱贵继承了祖传的武职,后南征北战并凭借战功升至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佥事在明朝是正四品官,因此钱皇后也算出身显贵之家。

明代宗朱祁钰一生立有两后,即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之女汪皇后和出身于民间的杭皇后。汪皇后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金吾左卫指挥使是正三品官,因此汪皇后也算出身显贵之家。至于杭皇后则籍贯不详,只知道是出身民间,并非名门闺秀。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明宪宗朱见深一生立有两后,即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吴皇后和瑞安侯王镇之女王皇后。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是三品官,因此吴皇后是名门出身。至于王皇后之父王镇则是父凭女贵,并非名门望族。

明孝宗朱佑樘一生仅立一后,即昌国公张峦之女张皇后。张峦是秀才出身,以乡贡进入国子监,因其女张氏被选为皇太子妃,特授鸿胪寺卿,因此张皇后并非名门出身。

明武宗朱厚照一生仅立一后,即庆阳伯夏儒之女夏皇后。夏儒是父凭女贵,因女为皇后才被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因此夏皇后并非名门出身。

明世宗朱厚熜一生立有三后,即廪膳生员陈万言之女陈皇后、张楫之女张皇后和方锐之女方皇后。这三位皇后都不是名门望族出身。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明穆宗朱载垕一生立有两后,即锦衣卫百户李铭之女李皇后和锦衣卫副千户陈景行之女陈皇后。这两位皇后的父亲职务都不高,不算名门出身。

明神宗朱翊钧一生仅立一后,即文思院副使王伟之女王皇后。文思院副使隶属于工部,是正九品官,因此王皇后并非名门出身。

明光宗朱常洛一生未立后,嫡妻郭氏在自己还是太子时就去世了,而郭氏的父亲郭维也并非名门望族。

明熹宗朱由校一生仅立一后,即张国纪之女张皇后,并非名门望族出身。

明思宗朱由检一生仅立一后,即周奎之女周皇后,并非名门望族出身。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算起来明朝二十一位皇后只有五位算是出身名门,其余皇后大都来自民间,这是为何呢?

首先就是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儿时也念过一年私塾,出家后在皇觉寺也学过文化,尤其是起义后还有一大帮子谋士给他讲课,因此文化程度不低,对于历史是相当了解。后宫干政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汉有吕雉、唐有武则天,为了杜绝这种情况,防止前朝与后宫勾结,朱元璋还能特意定下了祖训,有言“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既然老祖宗都定下了规矩,后世皇帝自然只能照办。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其次就是为了保证皇帝血脉的纯正与优良。既然皇后不用出自名门望族了,那么可挑选的范围就广了,为了选到最合适的人选,明朝皇后的挑选程序十分严格,采用“逐级筛选淘汰法”,要经历海选、初选、细选、精选、宫选、妃选、推送、钦定八道程序,在这种标准的把关之下,一般最终所选的皇后内在素质和外在仪容都能以保证,与皇帝所生的子嗣也会更加优秀。

明朝的皇后都出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之女通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6 21:46: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皇后:出身卑微与以身作则
...。但唯独大明,自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始,终其一朝,明朝的皇后在史学家以及后世的评价中,赞誉非常之高。“是以终明一代,宫壶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严,超秩汉、唐”--《明史。后妃传
2023-11-23 17:27:00
嘉靖皇帝与陈皇后的悲剧:权力、爱情与忠贞的冲突
...镇上扬名,不少的达官贵人踏破门槛都只为见她一面,在明朝开年之初,太监也是来到民间选拔妃子,陈莲被看上,当时的陈莲早就心有所属。虽然陈莲不愿意,但是皇帝的命令不得不从,陈莲因此
2023-09-24 17:38:00
明朝皇帝为何偏爱取民间皇后?
...,也能自己处理后宫事务,为皇帝解除后顾之忧。然而,明朝的选后制度却非常特殊,皇后大都来自民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到末代皇帝崇祯的周皇后为止,基本都来自平民之家。这
2023-11-20 08:31:00
明朝的妃子和皇后为何大多数都是平民
...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高,大多都是平民,为什么会这样?一、政治上控制极端,不需要政治联姻1、管理控制严格,不需要政
2023-06-11 14:08:00
明孝宗与张皇后爱情故事背后的政治风波
...只是个秀才,顶多算是书香之家的小家碧玉了。因为按照明朝中后期的选后制度,皇后往往出自平民之家,所以这并不算什么特例。这位张皇后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二月初六与时为皇太子的
2023-09-16 14:04:00
明朝孝洁陈皇后的故事:从得宠到失宠
...无才便是德”,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为荣。尤其是在明朝礼教盛行之后,对女子的约束日益加深。女子只有两次决定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出生,一次是嫁人,除此之外人生轨迹是完全固定的,大
2023-09-24 19:13:00
古代皇后选拔:容貌、才德与家世的重要性
...个规矩也就意味着妃子只能从大户人家选取妃子,不过在明朝朱元璋时期,他却立下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规矩,那就是包括太子在内的王公贵族的妻子必须要从民间选取,这个规矩可以说是有点另类了
2023-11-05 22:13:00
大明废后胡善祥,因无子被朱瞻基厌弃,被贵妃孙若微挤下后位
...人能体会。朱瞻基到底对她有多大仇多大怨才会下此狠手明朝最后一个平民皇后大明1428年,明宣宗朱瞻基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废掉贤后胡善祥,立贵妃孙氏为继后。朱瞻基是明朝仁宣之治的缔
2024-12-15 19:14:00
明朝后妃为何大多来自民间
...也是尊贵无比,不是来自世家大族就是他国公主。但是在明朝,后妃大多来自民间,这是为何?一、与明朝开国帝后身份有关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朱元璋不过是一
2023-06-06 14: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