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构建新时期高校德育“三全育人”格局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29 06: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何洁

坚持“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新时期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回应,是对准育人目标、凝聚育人共识、治理育人要素、遵循育人规律、解决育人问题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模式。新时期,高校德育“三全育人”格局的构建是德育工作整体和谐、外延拓展的重要路径。

全员育人强调“三全育人”的主体构成,以“人”为要素,围绕共同教育目标形成一致性的教育合力,构建“人人育人”的德育格局;全过程育人强调“三全育人”的时间要素,需要认识到高校德育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动态发展过程,落实“久久为功”的连续性德育实践;全方位育人强调“三全育人”的空间要素,打破传统固定的德育模式,力求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延伸拓展德育空间,形成“处处育人”的全面育人格局。

建立同向同行的全员育人模式

全员育人是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的基础,是凝聚育人合力的出发点。为解决高校德育中各教育主体缺乏互动、条块分割鲜明等问题,高校需要以“三全育人”为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探索协同性、一致性的育人机制,构建“人人育人”的高校德育新格局。

加强高校党委对德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是落实“三全育人”、创新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力量,可为德育实践指明前进方向。立足教育发展全局,深入日常教育工作展开调研,认识到“以德育人”的重要性与“三全育人”的必要性;鼓励其他教职工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加强引导监督,增强教职工育人使命感。

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主导地位。高校德育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渠道,需要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思政教师应切实关注学生德育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巧妙融入大学生在德育层面存在的困惑、偏差、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引导。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思政教师应突破传统的理论说教,以多元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例如,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价值澄清模式等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利用以创设道德情境为主的体谅模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利用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等,实现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强化高校各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功能。新时期,德育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而是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形成发展“大德育”的要求。专业课教师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挖掘其中的德育要素,发挥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教师在讲授古代文学时,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线索,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各朝代爱国诗人,帮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完善连续互通的全过程育人模式

全过程育人是全员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的依托,是适应教育动态发展特征的重要举措。新时期,考虑到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阶段性与差异性,高校应重视德育培养在时间发展上的连续性与整体性。结合学生发展的个性特点,形成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性化德育过程。

注重德育过程阶段性。大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高校德育工作者应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认知特点,层层递进式安排教育重点。例如大一新生正处于环境改变、角色转变、思想活跃的时期,德育重点应集中在习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等方面;大二大三学生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期,德育重点应集中在理论知识、实践体验等方面,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个人品格;大四学生正处于毕业就业的规划阶段,德育重点应集中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提升德育过程针对性。全过程育人除了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群体的德育任务外,还要明白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整体教育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德育。高校通常以公开课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在把握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应开设特色化选修课程。例如社会公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律教育等。学生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自主选择课程,满足自身个性化教育需求。

健全多维共治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全方位育人是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拓展,强调教育发展的整体性与全面性特征,要求汇集多维度教育要素以实现协同育人。因此,高校应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式的德育模式,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打造一体化、立体化德育格局。

实现课上课下协同育人。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高校应牢牢把握这一主阵地。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学生需求与社会热点,编写优质的思政教科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挖掘、融入、整合德育元素,打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专业课堂。同时,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以及各类主题性教育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鼓励学生参加主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体会人生价值、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德育目标具体化。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育人。高校在把握传统线下德育途径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线上德育平台。高校应不断创新校园文化育人的方法和手段,有的放矢,拓宽活动空间和渠道,为德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开通即时性的互动板块,如“名师德育课堂”等,便于学生以匿名的形式就自身遇到的德育问题、热点事件、争议问题等展开讨论。

实现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德育并非某一主体的单一责任,而是需要依托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通力合作。从家庭角度出发,家长应丰富自身道德知识储备,以正确的对话、规范的行为发挥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子女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主动把握子女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其在道德观念、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与学校同步学生信息,助力学生发展。从社会角度出发,加强社会道德舆论环境建设与网络文化监督,引导青少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营造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加强道德自律。完善社会德育活动配套设施,开放革命烈士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现实依据。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江苏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中国逻辑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c/2021/01/02〉的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9:47: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鹰潭日报许南吉在全市学校思政德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提升新时代思政德育工作水平张子建主持本报讯 (记者余德智)3月18日,全市学校思政德育工作会议召
2024-03-19 09:48:00
...转自:保山日报本报记者刘自明通讯员蔺莉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近年来,全市教育部门主动适应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为主
2023-09-15 14:59:00
鲁网3月19日讯3月18日,济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德润校区举办。会议总结经验,梳理问题,部署重点工作任务,为2024年全市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按下“启动键”。近
2024-03-19 10:07: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长安大学德育心育双向融合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心理健康是青年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三全育人”则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指引、规范和路径。新时
2024-03-25 12:46:00
...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大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德育教学,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创设了包含“和雅德育课程”在内的六大“和融”校本课程,构建了“3133”和雅德育体系,创新实
2023-10-27 03:45:00
...育的品牌项目。竞赛培育 实践育人打造“多元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将传道、授业和解惑相结合,把道德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德育教育体系和
2023-11-29 11:42:00
.../p>《民族团结》《红色广西》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地方德育教材成功开发,160节思政“特色示范课堂”备受师生欢迎;建设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更多高水平的
2022-12-14 07:11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小学思政教育课程与德育相结合的探索——以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中心小学为例洪丽敏 章绍麟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视域下,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蓝本,与初高中进
2023-03-15 02:47:00
...作室来晨曦近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德育”学术研讨会暨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德育研究》开题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全国近百所大、中、
2023-12-29 12:0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