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获新突破
新型仿生囊泡可修复心脏损伤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熊子恒)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再获新突破。记者15日获悉,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细胞膜仿生囊泡用于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成果已发表在ACS Nano上,并入选同期封面论文。
论文第一作者,深圳湾实验室和香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赖嘉琳向记者表示,病人突发心梗时,冠状动脉中的血流会受到阻碍,导致心肌缺血。通过介入治疗,医生可以在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部位植入支架,以扩张血管并恢复血流通畅,但是这一过程可能会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导致坏死细胞的积聚并引发炎症反应。
据悉,应对上述损伤,巨噬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负责吞噬死细胞并防止坏死细胞的积聚。然而,在实际治疗中,巨噬细胞相关的免疫治疗往往存在失效的问题,相关药物干预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副作用,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除此之外,降低炎症反应也是修复损伤的重要方面,由于血液供应的中断和再灌注,心肌组织可能发生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的炎症级联,使心功能受损。
“在现有治疗手段中,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容易引发药物滞留问题,这使得药物很难达到心脏受损部位。为了能够更好地修复心脏损伤,我们开发出了一种基于基因工程的杂化纳米囊泡,不仅可以靶向受损心脏部位,还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相关免疫治疗和降低炎症反应。”赖嘉琳说。
据介绍,这种基于基因工程的杂化纳米囊泡由三种不同来源的细胞衍生纳米囊泡组成,分别是通过基因编辑过表达高亲和力SIRPα变体的纳米囊泡、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和血小板衍生的纳米囊泡,分别起到增强巨噬细胞对死亡心肌细胞的吞噬、减轻炎症反应、免受免疫系统攻击的作用,并且有选择性地靶向梗死区域,最终提高治疗效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脏修复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策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