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宰相与丞相的概念是不同的,丞相是个官职名,在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丞相可以没有,但宰相一定是有的,宰相是对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俗称,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宰相与君主又是不同的,皇位是世袭制,宰相职位则是全凭自己本事得来的。唐朝著名的宰相魏征得李世民重用,让李世民有感而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但魏征儿子们的成就都没有超过他,其来孙魏谟倒是在唐宣宗年间成了宰相,不过魏征的妻子是河东裴氏,是有名的望族,这一家族在唐朝出了17位宰相。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实行的是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唐初,皇室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五姓七家”,这意味着,就算宰相衣锦还乡,不再拥有至高权利,但其地位还是远远在县令之上。
县令是一县之长,虽然是七品芝麻官,可却有“县太爷”的称号,天高皇帝远,县令称第一,无疑是地头蛇般的存在,不过在唐中期之前,县令的出身通常比不上宰相,县令管得了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却万万不敢动那些门阀大族,尤其是“五姓七家”。
科举制度逐渐取代门阀制度后,天下读书人皆可通过科举考试走向仕途,那么没有家族的支撑,宰相衣锦还乡,没有了昔日的权势地位,与县令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县令主管县区财政、治安等,做的好是父母官,做的不好就是地头蛇,北宋名臣包拯,走向仕途后是从知县做起(有人常将县令与知县搞混,以为是两个不同的官职,其实在唐以前县的长官称县令,宋代以朝廷大臣到地方兼领一县之长,称“知(主持)某县事”,简称为“知县”。)
宋代的知县不仅管理全县的行政,有的还兼管军事,身边设有县丞、主簿等。
包拯为官廉洁公正、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知县虽是一个七品芝麻官,但如果宰相衣锦还乡后犯了事,包拯也会上报给皇上,参这位不再是宰相的宰相一本,然后依法处置。
不过包拯做知县时并未与宰相起冲突,由于能力突出,敢言敢语,后升任为了监察御史及知谏院等官职,却也是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因此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但看得出来,知县是无权直接处置已经辞官的宰相的,要上报给长官,再由皇帝定夺。
王安石在宋神宗年间做过宰相,辞官回乡后,其小舅子得罪了嚣张的金陵太守,金陵太守便让当地知县去王安石家抓,这可激怒了王安石,而金陵太守却不过是登门向王安石谢了罪,人还是照抓。
后来宋神宗得知了此事,当即就免去了金陵太守以及知县的官职,而后又为王安石的家人安排了官职,此事才结束,可见一切还是要按程序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