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最穷铁帽子王,因背黑锅欠雍正38万两白银?至今没还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22 09:58:00 来源:戏说三国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皇帝亲赐的终身荣誉,爵位还能世世代代传下去,家族享受荣华富贵,地位稳如泰山。然而,在这“铁帽子王”里,有一个家族却活生生把这份荣耀过成了笑话。

他们的祖先靠着战功封王,家底丰厚得吓人,可到后来却落得个负债累累、家道中落的下场,甚至穷到连王爷的葬礼都要向朝廷借钱。最离谱的是,这家族因为一场战役欠下了清政府38万两白银,六十多年都没还清,最后连债务都跟着清朝一起“埋进了历史”。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代“铁帽子王”家族会从辉煌走向没落?

故事发生在清朝初期,那是一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为了稳定江山,皇帝们对有功之臣格外优待,赐爵拜王,封地赐财,营造了一批荣光满满的“铁帽子王”家族。其中,顺承郡王府的勒克德浑就是最早的一批幸运儿。

他的父亲曾是皇太极身边的开国功臣,勒克德浑更是在年仅十七岁时就带兵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被封为顺承郡王。除此之外,他还为家族积累了大量财富,堪称清朝贵族中的佼佼者。然而,这样一个风光无两的家族,却因为后代的不争气和一场历史性惨败,落得个家破人亡、负债累累的结局。

说到底,顺承郡王府的兴衰,和清朝本身的起落一样,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勒克德浑的家族原本是清朝的中流砥柱,他的父亲跟随皇太极开疆拓土,功勋卓著,深得皇太极信任。勒克德浑继承了家族的忠诚和实力,年轻时便跟随摄政王多尔衮南征北战,平定江南,战功显赫,得到了顺承郡王的封号。然而,父辈们拼来的基业并没有在后代手中发扬光大。

清朝最穷铁帽子王,因背黑锅欠雍正38万两白银?至今没还完

勒克德浑去世后,家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后代王爷不是早逝,就是惹事,甚至有人因违纪被夺爵。一直到锡保这一代,家族才迎来短暂的回光返照。

锡保是顺承郡王府第五代传人,因为治军有功被雍正皇帝晋升为亲王,一度成为雍正面前的红人。然而,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决定对准噶尔军队发动围堵战役,这场战役成为了锡保的滑铁卢。战役失败,雍正将罪责统统扣在锡保头上,甚至将战争损失算成了他的“欠款”,直接让顺承郡王府背上了38万两白银的巨额债务。

事情的导火索是雍正七年的和通泊之战。这场战役是清政府为围剿准噶尔部落而发动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锡保被任命为掌镇将军,负责指挥清军的救援力量。然而,战场上的局势往往比朝堂上的计划更加复杂。

雍正九年(1731年),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清军因为皇帝的战略失误和指挥混乱,导致了惨烈的失败。四万清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两千余人突围而回。这一惨败震动朝野。

雍正皇帝自然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锡保就成了背锅的最佳人选。

雍正的判罚不仅剥夺了锡保的亲王头衔,还将他降为郡王。更致命的是,雍正将这场战争的全部损失——包括军费、装备和阵亡士兵的抚恤金——全部算在锡保头上,总计38万两白银。这笔债务对于一个贵族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即便变卖全部家产,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清朝最穷铁帽子王,因背黑锅欠雍正38万两白银?至今没还完

面对这笔从天而降的巨债,锡保心里再清楚不过,这锅他不背也得背。无奈之下,他只能领旨回府,一边接受降爵的羞辱,一边开始变卖家产还债。家里的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田产房契,只要能变现的财物,统统拿去典当。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凑出一小部分欠款,剩下的根本无力偿还。

为了节省开支,锡保遣散了大部分家仆,原本热闹非凡的王府如今冷冷清清,甚至连日常生活都变得窘迫。家族成员为了还债,不得不省吃俭用,从过去大鱼大肉的生活变成了每日窝头野菜果腹。这样的日子让顺承郡王府彻底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甚至成为其他王府的笑柄,人人避而远之,生怕被借钱。

更悲惨的是,这笔债务不仅压垮了锡保本人,也拖累了整个家族。锡保去世后,他的后代仍然背负着巨额债务,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到第五代郡王去世时,家族甚至连一笔像样的葬礼费用都拿不出来,只能再次向朝廷借钱。

为了给先人安葬,顺承郡王府不得不以“王爷家族”的名义向清政府申请五万两白银的借款,这笔钱又成了新一轮债务的开始。

随着时间推移,这笔债务越滚越大。到了晚清时期,顺承郡王府已经彻底沦为京城里最穷的贵族家庭,不仅家道中落,甚至连基本的体面都维持不下去。而清朝的制度也规定,王爷及其后代不得从事其他职业,这彻底断绝了他们自力更生的可能。

清朝最穷铁帽子王,因背黑锅欠雍正38万两白银?至今没还完

最终,这个“铁帽子王”家族在清朝灭亡后,彻底被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段历史被学者们挖掘出来,顺承郡王府欠下的38万两白银成为历史的笑谈。国家的更迭让这笔债务彻底消失,而顺承郡王府的荣光也随之烟消云散。曾经叱咤风云的“铁帽子王”家族,如今只剩下一个悲凉的故事,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网友热议】。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纷纷发表意见,有人调侃,有人感慨:。

“清朝的铁帽子王,真是铁得掉渣,欠债也能世袭!”——用户“历史小学生”。

“一个家族背了六十多年债,最后还要靠清朝灭亡才摆脱,这锅背得够久啊。”——用户“杠精研究所”。

清朝最穷铁帽子王,因背黑锅欠雍正38万两白银?至今没还完

“看来‘铁帽子’不仅抗打,还抗压,这债压了几代人都没压垮。”——用户“键盘侠二号”。

“雍正皇帝真会甩锅,这都能算到王爷头上,也是绝了。”——用户“清史迷”。

“顺承郡王府的后代真是太惨了,荣光没了,债还没完,活得还不如平头百姓。”——用户“吃瓜群众代表”。

面对这些评论,不禁让人感慨:这些“铁帽子王”的荣耀,究竟是天大的恩赐,还是一场无尽的枷锁?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铁帽子王”到底是福是祸?当初得了皇帝的恩赐,风光无限,可后来却因一场战争赔上了整个家族的未来。皇帝一句话就能让人荣华富贵,也能让人家破人亡,这样的体制下,所谓的荣耀真的能让人心安理得吗?

您怎么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2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最信任的铁帽子王打光百年家财,每年5000两俸禄入不敷出
...越的坎。02而真正让顺承王府跌入万丈深渊的,是发生在雍正年间的一场战争。当时的第八代郡王锡保,原本是雍正帝非常倚重的心腹。不仅每年能领双份俸禄,还因战功被封为顺承亲王,可谓春
2024-11-18 11:28:00
胤祥被封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清末他的后代如何?
...,和硕肃亲王豪格,以及和硕庄(承泽)亲王硕塞。到了雍正时期,胤祥因为自幼与雍正关系便比较亲密,并且在夺嫡之争中,坚定的支持了胤禛,得到了雍正的信任。雍正一继位,便任命胤祥为四
2023-01-30 18:03:00
聊聊铁帽子王怡亲王胤祥以及他的子孙是如何承袭爵位的
...二个铁帽子王中,皇太极册封了七个,顺治册封了一个,雍正册封了一个,同治册封了一个,光绪册封了两个。今天带您着重了解由雍正册封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胤祥,以及在他之后的后世子孙
2023-03-04 16:29:00
清朝历史上的铁帽子王到有多铁呢
...国时期的功臣,属于是恩封。这四位分别是怡亲王允祥(雍正帝在位时期最为信任的十三弟)、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这三位都是晚清宗室中的朝廷重臣)。如果有铁帽子王获罪
2024-04-30 17:25:00
雍正亲封的世袭罔替铁帽子王,传了7代人,最后被一个女人废了
...慈禧对身份显赫的铁帽子王载垣痛下杀手,逼他自尽呢?雍正帝封十三弟胤祥为怡亲王时,曾特许爵位世袭罔替,成为大清自开国以来的第九位铁帽子王。为什么到了慈禧这里,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
2022-12-20 18:11:00
...的行动,壮大了清朝,最后让康熙在驾崩前立下遗诏,令雍正乃至后来的皇帝都要善待礼亲王一脉。康熙的遗诏中,除了强调自己孙子弘皙需要雍正善待以外,其他的儿子都没有什么交代的。可是礼
2024-05-27 06:53:00
清代怡亲王允祥家族:荣耀与传承,铁帽子亲王与郡王、贝勒的辉煌
...替之外,还有一个郡王,两个贝勒,外加一个和硕公主。雍正旨意亲王之外另赐一个郡王雍正皇帝对允祥那是掏心窝子的宠爱,可以说除了皇帝宝座之外,其他能想到的荣誉几乎都给了允祥。雍正八
2024-03-24 06:48:00
清朝时期的亲王是什么样的待遇?每个亲王所享受到的待遇一样不?
...外的赏赐,如此一来,亲王的收入就会更为丰厚了。就拿雍正皇帝最为宠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来说吧,雍正对胤祥极为喜爱与信赖。鉴于胤祥在康熙朝未曾获得封爵,雍正老是担忧胤祥面临经济上
2024-12-01 09:17:00
历史上的果郡王是怎样的人
...王爷,他跟甄嬛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后来生下了弘曕,雍正发现甄環与允礼有私情,逼迫其毒死允礼。那么历史的果郡王真的是这样吗?非也!历史上的允礼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他的母亲陈氏
2024-05-15 13: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