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0 21: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自秦始皇统一南北后,中原的分裂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急于想要修复的创伤。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长达三百余年,作为继承正统的南朝对北方的想法从未断绝。

从衣冠南渡以来,南朝共发动过十六次大小不等的北伐,希望能重新统一天下。然而,一次又一次北伐却宛如石沉大海,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块心头肉收复,究其原因,主将的失误和无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东晋祖逖北伐:初出茅庐寸功未立

公元313年,祖逖时年三十五,虽在北方声名显赫,却蜗居在乱世中的扬州穷山僻壤丹阳,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这一年,晋愍帝遭汉赵所灭,百官望朝东晋上表,要将天子牌位迎奉到建业,平定汉赵,迎驾北归。

祖逖此前尽管一直未肯出仕,但心中却还憧憬着为国尽力的机会。他深感此次正是天赐良机,属检身立命的大好时机。于是毅然率部曲渡江北上,向来等强敌石勒宣战,中流击楫立誓要复中原,否则就誓不归乡。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一开始祖逖北伐如入无人之境,轻松收复河南大片国土。然而就在他准备一鼓作气深入中原的关口,却遭到司马睿派来的戴渊的阻挠。戴渊不仅没有提供额外援军,反而处处刁难祖逖,极大打击了祖逖的士气。

加上先前积劳成疾,祖逖最终气绝中原,寸功未立便以失败告终。这次北伐虽然收复了部分河南之地,但很快就在祖逖去世后全数失守,不能不说是主将祖逖猝然离世,才导致的失败。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庾亮北伐:蹉跎光阴愚蠢之至

公元339年,庾亮已执政东晋八年之久。当权期间,他大肆报复异己,屡次铸成大错。此时石勒去世的消息传来,众人都不相信石虎能控制住局面。庾亮力主趁机北伐,郗鉴等大臣都极力劝阻,但庾亮依然我行我素。他派出多个方向的军队北上,却在刚开始时就遭到后赵军队疯狂的反扑。

邾城不出一个月就失守,率领邾城守军的毛宝和樊峻双双投江殉节。其他路线上的军队也接连遭溃,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降北者的潮水。最终这场北伐败得一塌糊涂,庾亮声名扫地,也在次年气得去世。庾亮此战可谓愚蠢之至,惨败不亚于祖逖,同样可归咎于失误的主将。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殷浩北伐:自负多于才干再次惹祸

殷浩本是个清谈之士,志向远大却又傲慢自大。公元349年,石虎死讯传来,他得到要好的司马昱大力举荐,出任扬州刺史。殷浩开始趁机扩大自身权力,与桓温争权。352年,他首次北伐,就在许昌城下遭遇惨败。

次年再次率大兵北上,遇到姚襄反叛即弃兵掠民狼狈南归,再次失败。这一次,不仅北伐无功,殷浩还被桓温彻底打压,罢官贬职三年后含恨而终。殷浩在这两次北伐中暴露出了自不量力的荒唐,志大才疏,没有实际才干与胆识支持,难怪接连遭遇败绩。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桓温北伐:一人难撑,孤掌难鸣

桓温以一人之力几乎推翻了东晋朝政,对抗军阀势均力敌。他也曾三次亲自率军北伐,试图完成统一大业。354年,他率军四万突入关中,陷洛阳,但粮尽不得不撤。356年,重夺豫、青、兖三州,再次进军洛阳。然而皇室不给桓温援手,拒绝由他出镇洛阳。

于是桓温也只能丢下毛穆之等部下象征性驻守,自己则返回荆州老巢。北伐的中原之地刚一失手,很快又被北方军队夺取。369年第三次北伐,他被前燕名将慕容垂击敗,损失三万精锐。可见,再强大的桓温也难以一人独自完成北伐大业,没有朝廷大力支持,北伐难以成功。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刘裕北伐:宿将荡平南北两虏

公元409年,刘裕趁南燕犯境之机,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他亲自率军深入燕境,以步兵围城,水攻城池,同时打击燕军士气。次年,刘裕在广固城下俘虏南燕主慕容超,一举灭亡南燕。

416年,他继续发动北伐,分兵五路夹击后秦,很快攻占长安。刘裕两次北伐均取得巨大成功,将南北两大敌国消灭。这主要得益于他身为出色的军事家,以及统帅南朝强大国力,出色宿将辅佐的结果。只可惜他没有长期驻守关中,北伐的成果没有巩固。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刘义隆北伐:才疏主帅屡败屡战

公元430年,刘义隆趁北魏交战之机发动第一次北伐,很快收复河南部分失地。不料手下将领到彦之竟怯战不前,任由魏军反扑。445年第二次北伐,主帅王玄谟不听劝阻分散兵力,大军覆没。

次年再次出兵,由于战略布局错误,刘兴祖的进言不被采纳,最终三路大军各自为战,无功而还。刘义隆三次北伐均告失败,主要原因就是选择错误的将领,实在是疏于智谋,不识大体。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陈庆之北伐:短暂辉煌,换来血染太行

大通二年(520年),北魏发生河阴之变,于是萧梁决定趁机发动北伐。陈庆之奉命护送北魏宗室北归称帝。他以7千之众大破北魏名将元天穆的30万大军,一马当先杀入洛阳。

可惜扶持的傀儡皇帝元颢昏庸无能,尔朱荣来攻,陈庆之只能狼狈而退。这次北伐创造了奇迹般的战果,但由于选错人,功亏一篑。陈庆之也没有受到责罚,反而更得宠信重用。可见梁武帝也难辞其咎,才使北伐重蹈覆辙。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吴明彻北伐:勇冠三军终难支

陈后主在位时,吴明彻两次率军北上。573年,他首次北伐,深入齐境,破城濮阳,收复整个淮南地区。只因陈宣帝不打算长期驻守北方,这场北伐虽占领广袤国土却无疾而终。

577年,吴明彻再次北伐,起初顺利击败梁士彦,但很快就在遭遇宇文邕后溃不成军,只能狼狈逃归。宇文邕利用河水阻断,使陈军寸步难行。吴明彻以一当十,力战被擒。这次失败主要是北周实力强大,加之北方宇文邕布置得天衣无缝,吴明彻实在难以抵挡。

南朝的十六次北伐,到底谁的战果最大

结语

南朝十六次北伐的过程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主将们或是自大轻敌,或是孤掌难鸣,抑或是遭遇变故,屡败屡战,始终未能实现南朝君主们统一中原的心愿。正所谓兵贵神速,围魏救赵,机不可失。

这十六次北伐充分暴露了南朝统治阶层在领兵北伐这件大事上决策和指挥的失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次次战败积累起来的心理阴影,才使南朝朝廷对北伐这件事兴致渐减,最终丧失了收复中原的信心与决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晋十六次北伐全回顾,哪次效果最佳
...恢复中原之志,共进行了十六次北伐,可惜没有取得多大战果,最后还是托生于北朝的隋朝统一天下。那么这十六次北伐哪次效果最好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东晋——祖逖北伐建兴元年(313年
2024-02-19 13:27:00
后三国时代,为何北周灭了北齐,南陈却无动于衷?
...把淮南之地全部都给吞并了。这下完犊子了,太建北伐的战果毁于一旦,北朝再次饮马长江,历史留给南陈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不是这个时候北周武帝宇文邕忽然病逝了,说不定就把南陈顺便一
2023-01-02 15:56:00
东晋最爱收复失地,胜过任何朝代
...刺史桓冲指挥,东路军由兖徐刺史谢玄指挥。其中,北伐战果最丰硕的非谢玄莫属,谢玄以北府兵为主力,以骁勇善战的刘牢之为先锋,接连收复兖州和青州,兵临冀州。385年,刘牢之深入冀州
2023-02-15 21:37:00
简介东晋时期大臣殷浩
...即就因诸子夺位而大乱,东晋朝廷决定乘后赵大乱而收复中原和关中地区,统一全国。永和六年(350年),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殷浩接受朝廷之命,以收
2024-07-04 21:59:00
...即就因诸子夺位而大乱,东晋朝廷决定乘后赵大乱而收复中原和关中地区,统一全国。永和六年(350年),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等职。殷浩接受任命,并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另一边,桓温也上
2024-06-02 16:20:00
冉闵:杀胡令下的民族英雄,魏昌之战的悲壮结局
...石勒慕名而降。永嘉二年称帝建汉,史称后汉。刘渊久居中原,仰慕汉化,以汉朝后嗣自居(据传冒顿单于娶汉朝公主,后代皆以刘姓),他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称汉以怀
2023-11-22 08:00:00
...陈一次“淝水之战”,击败了南征的隋军,也不可能扩大战果,杨坚休养生息后,南朝一样耗不起。刘裕死后,宗室无休止的内讧与战乱,几乎耗尽了南朝的元气。到南朝陈建立的时候,江南气数已
2024-07-08 21:36:00
东晋兴师北伐屡屡功败垂成,始终未能恢复中原统一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已沦丧于胡人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爱国之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都有北伐之举,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
2023-09-05 18:58:00
...说:“当年沙苑交战,我们不幸受挫,宇文泰都没能扩大战果,何况是今天这狼狈模样。”很遗憾,高欢没能采纳,他选择班师回朝,宇文泰躲过一劫。高欢此举,让他与统一北方参加而过,等他再
2024-07-08 22: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