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馆陶、冠县一带是什么时间由卫国改属晋国的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5:3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河北省馆陶县和山东省冠县两地隔卫运河相望,今天虽然分属两省,但是它们的渊源极深,不说近代因行政区划变更造成原馆陶县的一部分被划归到冠县,就从历史上来说,两者也是有着同一起源。

在两地地方志的“沿革”中,都记载着这样的一句话:“春秋时晋冠氏邑”。意思是说,在春秋时期,今天的馆陶和冠县都是属于晋国的“冠氏邑”。

馆陶县、冠县的县志“沿革”的记载中,均有“春秋晋冠氏邑”

馆陶、冠县一带是什么时间由卫国改属晋国的呢

从空间维度上来说,春秋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很弱,一个城邑所能够包含、控制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今天属于两省的两地均属“冠氏邑”也很正常。

但是从时间维度上来讲,“春秋时期”开始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元年),结束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时长295年,近300年。

而晋国历史更长,受封于周武王时期的公元前1033年,结束于公元前376年的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有650多年的历史。即便是从春秋时期开始计算,到晋国正式消亡也有394年的历史,近400年。

因此,说在300——400年的时间跨度里来讨论“春秋晋冠氏邑”,就显得有些太不精准了,对于了解晋国冠氏邑的设立没有一点参考价值,那么怎么确定“冠氏邑”设于哪一年呢?

晋国能够设立冠氏邑的首要条件,得是这一区域属于晋国才行,只有属于了晋国才能由晋国来设立冠氏邑。

据《邯郸历史大事编年》记载:“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61年),周公封武王少弟康叔于卫,为卫侯,建卫国,邯郸属卫国。”

此外,在战国时期所著编年体史书《左传》中,记载在馆陶南部大名县东有五鹿城: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杜预注:“五鹿,卫地”。

距离馆陶以西、以南不远的区域均属卫国,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当时馆陶、冠县一带也属卫国。

那么馆陶、冠县一带是什么时间由卫国改属晋国的呢?

这个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632年。据《左传》记载:僖公二十八(公元前632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

卫国以及卫国的五鹿均在馆陶南部,可以想象五鹿既然属晋国,此时位于其北部的馆陶一带也自然就属于了晋国,当时这里仍然是莽荒一片,没有城邑及人烟,所以也不能被史籍所记载。

春秋时期的晋、卫、齐三国,及冠氏、五鹿两城

馆陶、冠县一带是什么时间由卫国改属晋国的呢

“冠氏邑”仍然是在《左传》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据《左传·鲁哀公》的记载,某人劝说某人的一段话中提到了“冠氏邑”:昔晋人伐卫,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因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

在晋国伐卫时,齐国为了吸引晋国军队,减轻卫国的压力,就攻打了晋国的冠氏邑,结果却损失了500战车,战争打输了,只得把济以西的一些地方赔偿给了晋国。

这个“昔晋人伐卫”中的“昔”,指的是在卫灵公三十四年(公元前501年)的晋、卫、齐之间发生的战争。从记载里可以看出,此时“冠氏邑”已经建立了起来,并且还被齐国认为这里是“攻其必救”的晋国的一个战略要地,由此可以推断出,那时的“冠氏邑”无论是在城镇建设,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能够在历史记载中,可以把“冠氏邑”设立的时间推断到公元前632年至公元前501年的130多年时间里,显然这个时间还不算精确,能否再把这个时间段缩短呢?

其实还有个事件可以考虑进去。《汉书·沟洫志》记载:“定王五年河徙”。

按照《禹贡》记载的黄河河道走向,原本在今天河北省南北向的中间经过,今天的馆陶县位于古黄河的东部。

但是黄河在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发生了改道,今天馆陶县城和冠县县城之间、冠县东古城镇东边的老沙河,就是那次改道之后的黄河故道。

馆陶位于两条黄河故道之间,东部的故道晚于西部的故道

馆陶、冠县一带是什么时间由卫国改属晋国的呢

“城濮之战”后,虽然晋国夺取了卫国位于黄河东部的地区,但是由于无险可守,时常受到齐、卫两国的侵扰,无法发展,只能放任自流。黄河向东改道之后,天然的防线实现大幅度向东推移,也就给晋国建立城邑、扩大势力范围提供了机会,“冠氏邑”估计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立并且发展起来的,成为了晋国向东攻略齐国、向南攻略卫国的桥头堡,也成为齐、卫两国选择攻晋而晋必自救的着力点。

如果以黄河改道(公元前602年)之后,河道固定下来能够建设城邑需要10年计算,晋国最初设立“冠氏邑”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12年。而公元前501年“齐为卫故,伐晋冠氏”的时候,“冠氏邑”已经发展到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如果把从开始建城到城邑具有影响力的时间需要50年推算,设立“冠氏邑”的时间应该为公元前551年。

综上所述,春秋时期的晋国设立冠氏邑的时间段应该在公元前612年至公元前551年,大约60年左右的时间里。

晋国设立了冠氏邑以后没多久,就发生了“三家分晋”事件,“冠氏邑”属于赵国,由于地处交通要道,赵王在冠氏邑西北的陶丘旁边设立了馆驿,供来往各国的使者和商旅住宿。在平原地带,人们为了辨别方向,往往会找一些高大的建筑或者自然景观作为地标,馆驿旁的陶丘自然就是最佳选择,看到了陶丘就会有馆驿休息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但是在距离这里几百里的南方,还有座有着“陶为天下中”美誉的定陶陶丘,其名气比起冠氏邑的陶丘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区分两地,就把此地称为“有驿馆的陶丘”,久而久之就简称为“馆陶”,这个名字随着行人慢慢扩散到了各地,其影响力越来越大,“馆陶”一名也就逐渐取代了“冠氏”。直到隋朝,在馆陶县东部区域析置了一个新县,以古冠氏邑为名,取名“冠县”,古老的“冠氏邑”又以新的一种形式得到了重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冠县北馆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奋力谱写文旅工作深度融合篇章
...党群距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以来,冠县北馆陶镇致力于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旅工作的传统壁垒,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公益电影和应急广播“村村响”的文旅平台优势,让新时代文
2023-09-03 08:07:00
乡村文化振兴|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近年来,北馆陶镇着力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进一步增添和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11月15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志愿者组织村民在农家书屋
2023-11-20 09:05:00
冠县统筹涉农资金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地说。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冠县北馆陶镇魏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宗连说,“我们发展油桃设施栽培,连续三年喜获丰收,并卖出了好价钱,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冠县西部
2023-07-26 11:43:00
“四善”教育孕育成长力量
...文转自:聊城日报“四善”教育孕育成长力量——冠县北馆陶镇联合校幸福教育发展纪实特色社团活动■ 张颖 张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因为生命使教育成为可能、变得丰富。冠县北馆陶镇联合校
2023-09-08 10:04:00
​春秋时期的鞌之战,大大削弱了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
春秋末期,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齐国和晋国在山东鞌地(今济南市西一带),开始交战。鲁国和卫国都是晋国的盟国,也参与了这次战争,但是最主要的交战双方还是晋国与齐国。战到最后,晋
2023-01-10 11:12:00
南馆陶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重建
馆陶老街的来历馆陶县城“老街”,是馆陶人民对位于县城东南角“南馆陶”老城的称呼。卫星图上的馆陶老街区域,及纸厂、县委等旧址之所以称为“南馆陶”,是相对于金朝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馆陶县
2023-08-31 19:59:00
山东冠县警方通报网传“9岁男童疑遭故意伤害”案件
...冠县警方”官方微信22日通报称:4月20日14时39分,我县北馆陶镇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一名男孩被同村村民郎某某打伤。接警后,我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协助120将伤者送医救治,并
2024-04-22 21:21:00
周武王九个兄弟的封国都在哪,传承了多少年?
...,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前506年,晋国召集诸侯,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东),亲楚的沈国拒不参加,晋国指使蔡国,出兵伐灭了沈国。沈国享国536年。小结:除
2023-02-23 15:11:00
“州”是什么,其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也成为今天诸多“某州”名字直接来源。河北省南部的馆陶县曾是“毛州”治所。其实“毛州”应该是屯州。州名得自于曾经流经于馆陶县境内的“屯氏河”。西汉时期馆陶一带地图,可见自馆陶
2023-10-27 20: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