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杨颖慧 通讯员 董晓萍 制图 张利昌
这几年,“减负”在教育领域是个热词,其实在基层村(社区)组织中,它也是个高频词。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经过统筹部署、持续推进,几年来,各地在治理文山会海、减少不必要的督查考评、树立正确政绩观等方面取得了成绩,解决了一系列突出问题。
今年6月1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通过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如今,基层减负进行得怎么样了?记者通过走访嘉兴部分村(社区),了解基层减负的现实状况。
用“减法”为基层“松绑”
平湖市钟埭街道大力村村民朱建林买完菜,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顺道来取自己的低保证。办事员周丽婷热情招呼朱建林坐下,并将办好的证件递了过去。
朱建林告诉记者,今年9月,她到村委会交了低保申办材料,其余事项均由周丽婷全程代办。有了这张证,朱建林便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听到朱建林道谢,周丽婷笑着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办的事儿。”
村级组织的工作事务究竟有哪些?如今周丽婷的心里跟明镜似的:“‘村级事务清单’明确了村里应当承担哪些工作、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是不该由村里做的。”
周丽婷提到的“村级事务清单”,其实是2015年嘉兴开展“三清理四规范一提升”和“三多”工作回头看时梳理的,彼时为了给基层减负,明确了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职事项37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40项和考核评比项目6项“三张清单”。
过去,一些上级部门向村里下派任务、要材料、要报表等比较随意。“报表要得急,时间催得紧。”周丽婷回忆,经常是当天接到填报表格通知,当天下班前就必须反馈,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手忙脚乱。“有了‘三张清单’,我们就能对不合理的工作任务说‘不’,也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多年来,人少事多工作杂,一直是村(社区)干部的困扰。而一度村(社区)被看作是“万能”的,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得管。如何让村(社区)减负?其实,嘉兴从2008年开始就推行村(社区)事项准入制;2014年,全市开展了村(社区)“机关化”和村(社区)事项清理整改。
最明显改变从“摘牌”开始。如今,平湖市钟埭街道大力村村委会门口仅挂着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四块机构牌。
“要是搁在几年前,咱们村挂的牌子还多着呢,什么某某服务站啊、某某中心、某某之家等等。”大力村党委书记冯建卫说,“以前牌子多,各种冗杂的名头也多,不仅影响了我们基层工作的积极性,还降低了群众的满意度。”
2019年,全市开展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整治,将基层减负工作纳入党委巡察、正风肃纪和专项督查,严格明确城乡社区“4+8+X”挂牌规范;2021年,全市9个城乡社区被确定为全省村(社区)减负增效监测点,运用动态监测机制,准确掌握村(社区)减负增效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减负增效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进工作。
南湖区东栅街道南江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郑凡君对此也深有体会。她说:“我们通过‘制度进屏’,清理了社区的墙面,运用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效能。”
嘉兴市民政局副局长徐国炎介绍,今年,在浙江省村(社区)减负清单指引基础上,嘉兴再次明确了道路交通安全、行业管理等8项取消和禁入事项,同时清理了64项违规进驻事项,让基层办事有据可依。
平湖钟埭街道西林寺社区就是省减负增效工作监测点之一,改造后的服务大厅已“化身”为居民会客厅,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不仅让工作人员能近距离、面对面地为群众办事,更是让群众感受到了服务的便捷和快速。“你看,我们社区里的牌子少了,宣传阵地实现共享后也少了。基层负担减轻之后,我们的效率大幅提高了,也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了。”钟埭街道西林寺社区党委书记倪美群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1179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牌匾清理工作,仅今年1至8月,整合各类宣传阵地198个,摘除各类对外挂牌、室外服务标识牌和室内功能室指示牌共计1008块,清理下墙制度348件。
村民务工时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去银行贷款时的偿还能力证明、保险理赔认定时的失业证明……提起过往诸多证明,不少村干部表示,这些证明让村委会开具,既不科学,也增添了基层负担,还让村民多跑了腿。
对此,嘉兴开展“村社万能章”治理专项工作,全面清理各类“奇葩”证明,切实整治村(社区)各种无用证明,明确出具意见和盖章事项保留清单5项,取消出具证明和盖章事项28项,并通过书记论坛、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让居民第一时间知晓,解决来回跑、多头跑的麻烦,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初以来,清单外证明事项压减了100%,村社组织一律不再出具意见和盖章。
用“加法”为实干赋能
基层负担减下去,一方面,村干部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百家门”,把减轻工作负担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动力;另一方面,村民能够享受更多更加便利的服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果把上级的政策和要求比作千条万线,那么基层就是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而今年6月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就是传递了要毫不松懈整治形式主义、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信心这一强烈信号。
基层减负,首要的就是增加人手,解决基层事多人少的难题。令冯建卫感到宽慰的是,去年村里新招聘了3个人,村班子成员增加到了11人。“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3名小年轻帮忙分担了很多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市新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2529人,目前已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9.4人。新任专职社区工作者“认百家门”活动达到100%。
随着人员的增加,不少村(社区)还建立起社区服务全响应制度,推出“八点半”延时服务,通过“走、看、听、问、记、办”六步走动式工作法,实现“问题在一线了解、方法在一线研究、矛盾在一线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提高了70%以上。
海宁市长安镇仰山社区于2021年5月建成运行。全新的设施、温馨的布局、多元的功能……它的设置突破了社区传统的服务模式,致力于为居民幸福“加码”,为干部“松绑”。
记者在现场看到,浙江福如海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的社工正为老年人免费理发,和平景苑小区的居民带着孩子在儿童区域玩耍,还有不少居民在阅览区读书看报……仰山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张诗芸说:“基层负担减轻之后,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群众。”
宽敞明亮的烘焙区,散发书香的阅读区,充满童趣的游乐区……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介绍,一般人很难将嘉兴经开区嘉北街道振兴社区的居民会客厅和传统的社区办事大厅联系起来。
该会客厅于2021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并设置多个功能区,改“办公柜台”为“服务吧台”“交流吧台”,不少社区老年人感叹:“社区大变样了,方便了我们这些听力不好的老年人。”
无论大事小事,居民都愿意到居民会客厅来走一走、坐一坐,居民自治意愿明显提升,邻里矛盾更少了,社区生活更和谐了。振兴社区居民会客厅自建成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超2000人次,处理解决各类群众问题300余个,承办各类活动40余场次,以贴心的服务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数字化改革是社区减负的“利器”,嘉兴结合“未来社区”“智慧社区”建设的契机,做好“减法”,合并“同类项”。长安镇开发的基层数据协同系统“长安通”,汇集社区日常工作各类碎片化基础数据,建立基层统一的标准格式标签,由系统自动清洗整理归档。与上级平台、各类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交互,突破条线壁垒,共享基层数据,做到“数据综合采集、报表一键生成、服务主动提醒、表单准入审核”,社区工作者每月平均可节省30个小时表单填报时间。
张诗芸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有了基层数据协同系统后,少了上级部门的催、少了社区干部的忙、少了对社区居民的扰。”三个“少”字充分体现了数字赋能助力基层减负的成效。
“两眼一睁,干到熄灯。”有社区干部这样形容社区工作。确实,社区工作多,又很重要。如何链接聚拢资源,解决基层治理合力不足的难题?嘉兴激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要素,将“五社联动”融入基层治理中,通过项目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人才联育等形式释放联动效应,实现减负增能。
全市30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进网格送服务”活动,打造熟人社区。63家专业服务机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行、助急、助医等居家上门服务。44个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募集慈善公益基金9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服务“一老一小一新”、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困难群体等基层治理服务领域。
徐国炎表示:“只有让村(社区)真正减负,现代社区建设才能更高质量推进,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治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解决一批难点问题,使得村(社区)干部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带领发展、推进治理、为民服务等工作,以更加奋发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村社高质量发展。”
村(社区)减负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一切工作的落实往往体现在村(社区)层面。
基层减负,就是要规范好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减轻村(社区)行政事务负担,规范管理村(社区)工作机构和服务空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从而真正把村(社区)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轻装上阵”,投入到乡村振兴和现代社区建设中,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再攀新高。
“嘉一度 加1°,让新闻态度丈量新闻深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