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看展式社交”视域下博物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6-19 19:56:00 来源:映象网

近几年,“文博热”“中国风”成为顶流,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博物馆点燃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作为承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场所,博物馆正在从单一的知识传播平台向多元化社交空间转变,经常有博物馆的文物、文创被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走进博物馆。新名词“看展式社交”悄然进入公共文化语境,参观博物馆早已超越了单纯获取信息的功能,成为一种表达自我、展示品味以及建立群体认同的方式,吸引着年轻人乐此不疲。

一、“看展式社交”成为博物馆的新景观

(一)博物馆的社交热度与日俱增

“看展式社交”是年轻人在文博场馆中发展出来的新交流方式,以观看展览等活动为媒介,通过线上分享展馆内容及心得体会、线下邀约参观、再以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而催生出的新型社交现象。博物馆拥有独特的馆藏资源和文化空间,具备典型的开放性、互动性、场景化等特点,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美学体验,更是绝佳的社交场所。年轻人在博物馆共同探讨藏品背后的故事,分享感受和见解,他们基于共同兴趣爱好间的交流,往往更加真挚、坦诚,有利于彼此之间达成深度的情感共鸣。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4亿人次,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达到62.09%。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约“搭子”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热衷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卡分享在博物馆收获的新体验,社交媒体上“博物馆攻略”相关笔记超千万条。“看展式社交”成为年轻人社交方式中的一股清流,在年轻人中的热度与日俱增,并渐成时尚。

(二)“看展式社交”正在成为年轻人新的交往模式

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小众化、圈层化的特征,他们倾向于追求新颖、独特且富有创意的内容,“看展式社交”突出了年轻人关注的共同话题,成为他们构建社群认同的重要纽带。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看展式社交”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Z世代”的年轻人更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看展体验和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品味和个性,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认同。年轻人在博物馆围绕“分类看展”筛选和细分出“镇馆之宝”、“小众文物”、“显眼包文物”、“明星文创”等品类繁多的社交话题,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博社交圈”。 比如社交平台“小红书”有关博物馆的话题中,“你去过最冷门的博物馆”不断引发年轻人线上分享和线下邀约,提及率很高的洛阳古墓博物馆,分享攻略就高达十几万篇,围绕博物馆所作的各种预习准备更是成为年轻人深入交流、分享体验的必修课。

(三)“看展式社交”成为年轻人文化艺术交流的新渠道

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看展式社交”以特有的沉浸式氛围为年轻人创造了“情绪缓冲区”,使其从日常工作生活的压力中短暂抽离,通过文化体验获得精神疗愈。年轻人围绕藏品解读、知识拓展、交流讨论、扩散传播、文创购买等形成了“围观效应”。比如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会因其美学价值成为“社交货币”,引发年轻人打卡追捧。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凤冠造型冰箱贴,推出8个月销量破百万,其衍生产品系列销售额高达亿元,被称作“当下北京最想拥有的文创产品之一”,年轻人举着同款冰箱贴与文物自拍,历史与现实的同框刷爆了社交平台。此外,“看展式社交”所包含的专业性学术科普、现象级文化事件讨论、关联信息检索搜寻以及鲜活生动的互动方式等,能够让年轻人获取知识、提升审美、增加乐趣、找到学友,这无疑都是年轻人所需要的高质量“社交体验”。

二、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看展式社交”无形中开启了博物馆更多新功能,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如何使之进一步成为更有氛围感、场景感、时尚感、艺术感的新型文化空间,更好满足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精神慰藉的需求,拓展年轻人有营养、有内涵的社交圈层,是博物馆拓展新功能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展陈理念要充分考虑年轻人的兴趣点和参与度

目前,对年轻人“看展式社交”的行为心理和消费心理的研究还不充分,针对年轻人的展陈设计常被忽视,博物馆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充分考虑公众的兴趣点和参与度,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一是基于博物馆大数据,优化空间布局, 开发多元展示方式,增加互动体验等新的社交场景,提升年轻人的观展体验;二是针对年轻人出现的“博物馆疲劳”问题,在参观路径、互动装置、弹性节奏等方面上予以充分考虑;三是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提供专题类图书阅览角、特色餐饮、开放式休息区等服务,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停留时间和交流机会。例如,甘肃省博物馆以馆藏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为原型,打造了“绿马和朋友们之家”主题空间,集展览、互动、消费与文化体验于一体,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文物的现代生活”。这种以网红IP“绿马”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不仅提升了观展的科技感和趣味性,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打卡、拍照、分享的新场景,成为年轻人歇脚畅谈、社交雅聚的文化空间。

(二)促使“知识养成”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动力”

目前,我国传统大型文博场馆发展比较成熟,但是小型专题类博物馆建设还很薄弱,存在藏品匮乏、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能够激发年轻人“社交话题”的专题展馆和主题展览更是量少质低。因此,博物馆要对展陈内容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积极应用数字孪生、交互现实等技术,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感官体验,提升观展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注重年轻人在观展过程中的“知识养成”,在此基础上激发出他们的“社交动力”。比如,安阳殷墟博物馆利用裸眼3D技术,使屯南甲骨、跪坐玉人、亚长牛尊等珍贵文物纷纷“活”起来,不仅精准“复刻”对应的青铜器,也让观众得以更直观地了解其形制与用途;AI智能体“殷小美”能够和参观者实时互动,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参观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和了解殷墟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营造美育社交新场景

博物馆教育正经历着从知识传输向认知建构的范式转变。2022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更新了博物馆的定义,新版定义在延续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欣赏”这一职能,突显了美育在博物馆教育体系中的显著地位,进一步强调了博物馆在丰富审美体验、促进美育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美育社交新场景,要把精心策划的展陈、富有创意的体验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有机融合,为年轻人打开通往知识与美的大门,让他们在欣赏文物、品味历史的同时得到心灵上的滋养与升华。比如敦煌研究院开展的“如是敦煌”系列文创课程、“星空下阐释敦煌”夜场活动、“念念敦煌”系列文创体验课等,通过艺术家、学者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来阐释、传播敦煌文化艺术的现代价值,成为年轻人高度认可的敦煌美学体验。

(四)规范有序地引导“看展式社交”

作为文博事业发展的新景观和年轻人的新型社交形式,“看展式社交”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对文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被社交平台吸引的年轻人,仅把看展当作跟风打卡的需要,甚至一些网红主播把摆拍看展当作吸引流量的手段,一些社交平台上对文博讲解低俗荒诞,让文化遗产的阐释陷入认知迷局。对此,博物馆要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正确引导,使“看展式社交”始终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运行。可以在空间维度上弹性引导,通过分时预约、动态限流等手段建立观展缓冲区;在内容维度上注重“知识分层”体系建设,既保留适合社交媒体传播的视觉奇观,更应设置学术导览、专家讲座等深度认知场景;在科教维度上推动“文化解码”工程,如上海博物馆开发的AR文物解说系统,通过扫描展品触发多维文化信息,使观众在社交互动中完成从“视觉消费”到“知识获取”的跃迁。唯有将流量势能转化为文化动能,方能使博物馆真正成为连接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的“文明路由器”。【作者:周远方 河南省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2024JC090)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坊市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景点主要有李少春纪念馆、廊坊博物馆、林子里烈士陵园、林峰烈士纪念馆、开国元勋纪念馆、廊坊烈士陵园、荣高棠纪念馆、胜芳镇张家大院、廊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3-09-08 09:37:00
...仅以思政课堂为重要支撑,校史馆、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博物馆、历史遗迹、战争纪念馆等都可纳入党史育人资源。与此同时,在校企合作、实践考察、参观体验中开展多元化育人实践也成为可能。
2023-01-16 05:56:00
马萧林委员:“到博物馆打卡”蔚然成风 公众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热点现象,展现新时代文艺脉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博物馆里体验文化年,沉浸式观展与文物“亲密接触”,欣赏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
2024-03-04 16:39:00
...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大思政课”教学内容,旅顺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旅顺万忠墓纪念馆等场馆为“大思政课”提供了极深厚的教育基础,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刻了解旅顺的百年
2024-02-08 00:02:00
当前,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五一”期间,部分城市的博物
2023-07-11 23:45:00
在研学游中“行知潍坊”
...出地域特色,重点打造了以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蔬菜博物馆和青州花卉等为代表的生态农耕之旅,以诸城恐龙、昌乐古火山口、临朐山旺化石为代表的地质科普之旅,以迈赫机器人、景芝酒之城
2024-11-13 10:56:00
交流促发展!40余家博物馆齐聚临沂 共同研讨博物馆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
...者 宿珊珊 临沂报道2023年9月4日至6日,来自省内外40余家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及文博工作者齐聚临沂,参加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培训交流会,共话博物馆
2023-09-10 12:17:00
...的场所是丰富多元的。学校、实验室、大自然、科技馆、博物馆、文化宫、厂矿、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学习场所。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高校可帮助学生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从亲近书本知识走向
2023-12-15 05:48:00
“文博+科技”深度融合,北京博物馆季探索文博发展新路径
...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蕴聪)6月,2025北京博物馆季进入科技月。科技月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区政府、石景山区政府共同主
2025-06-27 21:2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工信部公布产才融合应用场景19个典型案例 软件谷入选国家级名单,南京唯一南报网讯(通讯员林园园记者于洁尘)10月28日
2025-11-03 07:37:00
平价社区超市“跑马圈地”,半年连开20家 超盒算NB在南京一天开4店南报网讯(记者张希)10月31日,盒马旗下硬折扣超市品牌超盒算NB在南京4店同开
2025-11-03 07:38:00
今日关注数字21.9%关键词新动能前三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9%
2025-11-03 07:38:00
新闻纵深·解码钢铁大模型|铁水智慧运输 “火眼金睛”定级
天柱钢铁进行全新智能改造升级铁水智慧运输 “火眼金睛”定级阅读提示铁水运输不再需要司机和道岔工,全程无人驾驶;废钢验质不再依赖人工爬车
2025-11-03 07:54:00
在生成式AI搜索浪潮席卷而来的2025年,选择一名合格的GEO服务商,已成为企业营销决策者的核心课题。然而,市场喧嚣背后
2025-11-02 17:33:00
中新经纬11月1日电 题:零首付租赁,机器人“普惠时代”来了作者 王喜文 北京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近期,智元机器人联合飞阔科技
2025-11-02 10:54:00
中新经纬11月1日电 (袁媛)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
2025-11-02 10:58:00
鸿蒙电脑版微信强势升级:40+项功能释放办公社交新势能
作为超10亿人使用的国民级社交应用,微信深度适配鸿蒙电脑并不断进行版本更新。本次更新,鸿蒙电脑版微信一次性推出40+项实用功能
2025-11-02 14:26:00
正雅齿科与士卓曼集团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合作将整合两家集团的核心优势,以更高的效率和速度推动全球口腔健康市场的增长
2025-11-02 14:26:00
京东服饰联合天纺标发布《新舒适内衣》团体标准 共建行业品质新生态
10月31日,由京东服饰与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内衣行业高品质供应链峰会暨京东服饰&天纺标联合发布会”在天津成功举办
2025-11-02 14:26:00
华为擎云 W515y登顶自主创新性能榜 引领自主创新终端从可用迈向好用
在全球科技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自主创新产业正加速从可用向好用的真替真用阶段迈进。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5-11-02 14:28:00
赛力斯2025前三季净利润超53亿元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10月30日,赛力斯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以亮眼的经营表现和持续攀升的交付数据,再次印证其在中国新能源豪华车市场的领跑地位
2025-11-02 14:29:00
雄安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中国雄安官网11月1日电近日,雄安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正式部署完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雄安新区在构建集约高效
2025-11-02 18:03:00
中国轻奢美护品牌黎科世亮相巴黎设计周,以生物科技融合感官美学
近日,中国轻奢美护品牌SENSLUX(黎科世)凭借其融合生物科技与感官美学的独特理念,在2025年9月举办的巴黎设计周中国创新馆中精彩亮相
2025-11-02 21:50:00
AI盛宴启幕!“科大讯飞1024科博展”燃动合肥
大皖新闻讯 11月2日,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1024全球开发者节科博展在合肥体育中心盛大启幕。从萌趣幼教机器人到智能健康助手
2025-11-02 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