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时候还没眼镜,那些近视眼是怎么做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4 16: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很多人都不了解原来周文王、韩非子都是近视眼,但古时候还没眼镜,他们会怎么办,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那么,近视眼是怎么来的?看书看久了,又不注意休息眼睛,这一点,不但现代人有,古人也有,而且,古书上就有记载。

古时候都有哪些有名的近视眼,说出来大家都知道,电影电视剧里常见,一个个风度翩翩,仪态万千的,可谁能想到,他们居然是近视眼呢。

古时候还没眼镜,那些近视眼是怎么做的

这些人有“眼如望羊”的周文王,老先生还喜欢八卦,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看清楚卦象的,宝贝拿起来贴着鼻尖仔细欣赏,想一想都有些滑稽。

“目不丧明”的韩非子,谁能想到,这位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不但口吃,而且近视,条件这么困难,还喜欢游说诸侯,还喜欢著书立说,这份精神,实在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啊。

除了他们,还有“簿书销眼力”唐朝诗人姚合,宋朝喜欢以“水精承目照之”的是非婆子史沆,“素有眼疾,不能远视”的司马光,“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的欧阳修,“少年嗜书谒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的陆游,以及患有“怯远症”的明朝大才子祝枝山,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等。

由此可知,近视眼,从周文王到纪晓岚,从古到今就没断过,好像是文化人的通病,可问题是,古代没有眼镜,他们得了近视眼之后会怎么办?

古代文化人读书人

忍着?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显然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历来矛和盾都是统一的整体,只有矛没有盾,只出现问题,没想出解决的办法,古人能那么被动吗?方法自然有,而且还很高明,不信您瞧瞧,不过在这之前,咱们先得介绍一下“回”字的四种写法。

二:古人怎么称呼近视眼

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套程序,才是负责任的态度,从这个层面出发,可以得知,要想治疗近视眼,解决近视眼的困惑,首先的认识什么是近视眼,以及探讨近视眼产生的原理。

关于这个问题,古人是怎么认识的?

古时候还没眼镜,那些近视眼是怎么做的

关于近视眼,夏朝怎么说不知道,因为那时候有没有文字,还在讨论,商朝呢,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当中,就有“目”、“疾目”等方面的记载。

到了周朝,将周文王称之为“眼如望羊”,什么意思?《释名》中解释,“望羊”就是“远视茫茫”的意思,远一点就看不见,可不就是近视眼吗。

巢元方,隋代医家,《诸病源候论》著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书经》等,将之称为“瞽”、“蒙”、“瞍”,西汉医学家假托黄帝伪作的《黄帝内经》,称之为“目不明”、“目盲”、“视歧”,等于已经有了弱视、近视、散光的记载,将一个近视更加细化,这自然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从此,关于近视眼,古人的认识就越来越是细化。

到了隋朝,杨坚手下的太医令、太医博士,也就是当时著名的大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当中,除了记载已知的各种眼疾之外,还对近视眼的形成,首次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唐朝的一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明确的提出,爱食生,爱食五辛(蒜、葱、兴渠、韭、薤),夜读细书等都是容易引发眼疾,容易引发近视眼的原因,基于上述因素,就提出了约81种治疗眼疾、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首次提出“老人目昏”,对老花眼也有所触及。

明永历年间仇英绘《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到了唐朝,人们对近视眼的认识,就已经达到这个高度,到了唐朝以后,有关近视眼的理论,预防以及应对的方法倒越来越是完备,但叫法吗,无非“眼疾”、“目盲”、“远视不清”等等,倒没多大的变化,至于现在,“近视”,“四眼”等等,叫法是越来越调皮,但文化含义,总觉得少了那么一层意思。

关于“回”字的四种写法就介绍到这里,那么,古人既然认识近视眼,又是怎么对付近视眼,现在最好的方法,眼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三:眼镜的出现

人们普遍认为,现在具有实用功能的这种眼镜,发明于公元1268年至公元1289年之间的意大利弗洛伦萨,大约南宋时期。约1413年,也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传到中国,从此,近视眼就有眼镜戴了。

但是,还有人认为眼镜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因为1976年左右,在山东的东汉墓葬当中,就发现了由天然水晶打磨而成的镜片。

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暂且不论,但,近视眼明朝以后才戴上眼镜倒是真的,但问题是,近视眼产生的比眼镜早,没有眼镜之前,古人是怎么对付近视眼的呢?

古时候还没眼镜,那些近视眼是怎么做的

据有关专家分析,诞生于战国中后期以后的《山海经》,这一部被视为荒诞不经的奇书,上面就有7种防治近视眼的方法,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于治疗近视眼,已经用上了针灸疗法。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上面就记载了70余种治疗近视眼的药物。

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就记载了一些治疗近视眼的偏方,北宋的《苏沈良方》,更是详细的说明:

盛热汤满器,铜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紧闭勿开,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汤沃,汤冷即已。若有疾,一日可三四为之,无疾一日两次,沃令眼明,此最治赤眼,及睑毗痒。

用热水敷眼,可以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清朝的《冷庐医话》更是认为:

服小黑豆勿辍,凡二十余年,迄今目光如旧,灯下可作细字,未始非此方之力。

有一个得了近视的病人,专服黑豆,并佐以洗目法,至今已经全部治愈,晚上,灯底下读个细书,看个小字什么的,莫不清清楚楚。

邗江甘泉2号汉墓出土水晶“放大镜”

等等等等,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就事论事,文中出现的偏方到底有用没用,有没有科学依据,本人没试过,没研究过,不知道)。

古人就是这么聪明,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出现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有很多种方法供你选择。

有眼镜之前,周文王、韩非子她们对付近视眼,大致如此,视之为一种眼疾,用各种方法,想把它治好。

可要实在治不好呢?除了药物和偏方外,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工具,什么工具?

叆叇,这个词可能大家都很熟,但究竟什么玩意,就会有很多人不知道,北宋刘跂在《暇日记》称:

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

古时候还没眼镜,那些近视眼是怎么做的

什么意思?

是非婆子史沆是个近视眼,断案文书看不清怎么办?他有办法,取水晶,磨成镜,放到眼睛前面,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了。

而这个水晶磨成的镜子,古书当中,就称之为叆叇,而且还流传甚广,南宋时,就有人夸这宝贝说:

少年不尽风流态,叆叇斜窥红粉妆

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的确是个很好的工具啊,总结下来,殷商时就有近视眼,战国时就有了详细的预防治疗方法,北宋时有了类似于放大镜的叆叇,明朝有了眼镜,但自从有眼镜之后,近视眼好像越来越多了。

时至今日,走到大街上,特别中小学门口,十个人当中,倒有五六个戴着眼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约都是非常刻苦,夜读细书的缘故,然而不管怎么说?保护好眼睛,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不干净,还怎么观赏大千世界呢。

有诗云:少年不尽风流态,叆叇斜窥红粉妆。

什么意思?戴上眼镜才能看清楚美女,这得有多么麻烦的,哪里比得上双眼1.5,想看哪儿就看哪儿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4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眼镜不合适,竟会影响近视手术效果?
...前,做过哪些了解和准备呢?自己戴的眼镜是否合适呢?近视眼镜过矫的危害既然要做近视手术了,为什么还要关心自己戴的眼镜是否合适呢?正常情况下,近视多少度就应该配戴多少度的眼镜,就
2024-01-11 14:39:00
了解近视的形成 减少近视的发生——知名近视防控专家为您介绍
...小林为大家介绍近视的形成及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生知识。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屈光性近视。屈光性近视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养成了不良的用眼习惯,如不注意用眼卫生,照明光线不合适、躺卧或走
2024-04-24 18:08:00
还在带孩子去眼镜店验光?这些“坑”要避开
...视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全国近视人口已达6亿人,而佩戴近视眼镜,仍是目前大多数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主要选择。然而,眼科医生告诉记者,相当数量的儿童青少年佩戴的近视镜的度数和实际近视程
2023-10-24 11:24:00
如何科学控制近视眼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如何科学控制近视眼韦文正最近,发现一些青少年学生近视度数“飙升”,作为父母,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近视或者近视加重,该怎么办呢?对于家长和学生们关心的这些近视问题
2024-04-25 00:36:00
1000度近视视力是多少
...是成年人的的身上比较多发性,当出现之后,在没有配戴近视眼镜的状况下什么东西都看不清楚。仅有隔得在3公分的状况下,才能够彻底的认清东西,赶到这一水准,对生活起居影响便会十分大,
2023-05-10 11:15:00
...不宜献血王郁:一般600度以上就属于高度近视,因为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本就不健康,易发生视网膜变性和视网膜脱离。长期高度近视者多有眼底病变,十分敏感,即便是200ml血液的突然
2023-06-06 11:03:00
眼镜店验光靠谱吗?镜片度数不准危害有多大?速看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佩戴近视眼镜是大多数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主要选择然而,眼科医生介绍许多儿童青少年佩戴的近视镜度数和实际近视程度之间存在偏差家长要引起重视儿童青少年第
2023-10-24 10:52:00
6亿中国人是近视眼,征兵成大问题,美国是这样对待眼镜兵的
... 图:军检测试视力其次由于观念问题,中国士兵认为戴近视眼镜很麻烦,部队中又缺乏配置战术眼镜。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眼镜掉了、镜片糊了,还得停下来处理眼镜。冬天从室外到室内,动
2023-10-12 17:54:00
娃近视多少度需戴眼镜?开学季这些配镜误区需知晓
...看远戴,看近不戴的错误。正常眼与戴镜(度数合适)的近视眼看近时眼睛都需要调节,通过调节改变眼睛的焦距,将光线聚焦点从远处移到我们看的近距离物体上,这才能看清晰。近视眼在不戴眼
2023-08-29 10: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