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盛夏时节,玉林容县22万亩早稻丰收。县政协推动568个村屯设立“共享晒粮点”,解决农民“晒粮难”。今年,县政协社情民意工作站成立后收集民生诉求,6月上旬驻站委员调研发现,容州镇、十里镇农户收割早稻后担忧缺晒场影响稻谷品质,“共享晒粮点”由此应运而生。(8月13日 《广西日报》)
盛夏时节的玉林容县,22万亩早稻翻滚着金色浪涛,丰收的喜悦却曾被“晒粮难”的愁云笼罩。直到568个村屯的“共享晒粮点”陆续启用,农户们才终于告别了“抢场地、怕阴雨”的焦虑。这场从“晒粮愁”到“晒粮畅”的转变,背后是县政协搭建民意桥梁、创新共享模式的民生实践,为丰收季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底气。
粮食晾晒看似小事,却是关乎收成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农户而言,缺乏安全晒场意味着稻谷易霉变、品质下降,一年辛劳可能付诸东流。容县政协的社情民意工作站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驻站委员深入乡镇调研时,将农户“晒粮场地难寻”的呼声精准收集、快速反馈。这种“群众点单、政协派单、部门接单”的闭环机制,让分散的民生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治理行动,568个“共享晒粮点”的落地,正是政协履职为民的生动注脚。
共享模式的创新,让有限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这些晒粮点或是利用闲置的村部广场、学校操场,或是整合集体用地改造而成,通过“错时使用、免费开放”的共享机制,盘活了农村闲置空间资源。在十里镇的晒粮点,农户们按收割顺序轮流使用场地,村集体安排专人管理,既避免了抢晒冲突,又保障了晾晒安全。这种“不新增投入、重整合利用”的思路,用最小成本解决了大问题,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智慧。
更珍贵的是,“共享晒粮点”晒出了民生服务的温度与精度。传统治理中,农业服务往往聚焦耕种收等关键环节,晾晒等“收尾工作”容易被忽视。容县政协却从农户的“急难愁盼”出发,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末端,让政策红利覆盖到丰收的每一个细节。当农户们看着稻谷在平整的晒场上充分晾晒,颗粒归仓的踏实感背后,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理念在田间地头的落地生根。
从晒粮点的共享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基层政协作为“桥梁纽带”的独特价值——既深入群众收集“原汁原味”的民意,又推动资源整合形成治理合力。这种“小切口、大民生”的工作方法,不仅解决了当下的晒粮难题,更为破解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民生创新越多,农民的获得感就越实在,丰收的底气也就越充足。
丰收的季节,最动人的莫过于农户脸上的笑容。容县的“共享晒粮点”告诉我们,民生福祉藏在每一个具体需求的回应里,藏在每一次资源共享的创新中。当更多地方能像容县这样,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用智盘活闲置资源,就一定能让丰收的喜悦更纯粹,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更牢固。(王恩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