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伴随最前方刀盘的缓缓转动,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顶推到预定位置,顺利出洞。这也代表着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顺利贯通。
据介绍,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北至潞苑北大街,路线全长约16公里。其中,入地改造段约9.2公里,包含约7.4公里盾构隧道及隧道内6座横通道。隧道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单条隧道开挖断面达202平方米,最深处位于地下75米。每洞布置3条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成功掘进7.4公里的隧道,看似距离不长,但背后难度不小。“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超敏感环境等施工难点,对盾构施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项目负责人孙旭涛说。
孙旭涛介绍,“京华号”是首发集团联合中铁十四局等单位量身打造的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并在国内首创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同步双液注浆技术,使得浆液固结时间从8小时缩到1小时,并能快速达到有效强度,形成对隧道的加固、地层的支撑。
据介绍,“京华号”实现了地面沉降的毫米级控制,在穿越风险源过程中,沉降始终控制在3毫米内,管片上浮不超过10毫米,确保盾构施工对地面既有建筑的零扰动。
自2021年5月始发以来,“京华号”盾构机先后攻克11项技术难题,顺利穿越京哈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50余处风险源,并创造了16米级盾构单月进尺542米的掘进纪录,申报研发工法、专利等23项。
伴随隧道接收井处的盾构机顶推到位,在始发井处安全质量监控中心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大屏上、在900余公里之外南京的盾构智慧管控中心里,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的盾构井工程进度条也都已经“拉满”。
搭建“云上隧道”,让工程建设“耳聪目明”是这一项目的鲜明特点。安全质量监控中心基于BIM、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形成涵盖科研、生产、施工装配等融合一体的智能生产体系,实时更新隧道内画面,盾构机推进环数、推进速度、推力、俯仰角及分区压力等重要信息也一目了然。管理系统还可对掘进异常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并通过手机短信推送到主要管理人员。
“其实不只是预警,如果在盾构机向前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也可以直接‘连线’身处南京的专家,进行远程‘问诊’。”孙旭涛说,“南京的盾构智慧管控中心还可以对盾构机进行远程驾驶。就像汽车向无人驾驶发展,盾构机的无人驾驶,也是在科技进步带动下,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项目。其建成后,原东六环车流将在地下隧道通过,确保市民车辆通行畅通。而地上现有的东六环主路,将建设成为高线公园并改造成为慢行系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更使得通州城区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2:46: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