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青年农创客为草莓园插上“智慧之翼”
姚立凡:为实现农民群体生活富裕而奋斗
富美姚庄·身边的共富人物
N晚报记者 孔嘉敏 通讯员 周士律
冬天是吃草莓的季节,作为草莓种植户,姚立凡的冬天是忙碌的。
8年前,还不到30岁的姚立凡放弃了杭州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嘉善姚庄,选择成为一名农创客。对于他的这一举动,身边的人多数不理解,可他却说,即便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能走出一条“新型路”。
如今,36岁的姚立凡已经成家立业,更是在2020年通过自留地置换,“拎包入驻”了姚庄镇搭建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为自家草莓园插上“智慧之翼”。
搬入小微产业园
向智慧化转型
“我从不后悔当初为了归属感放弃高收入。”前几天的一个上午,在大棚忙着采摘草莓的姚立凡看着占地6亩的草莓大棚,内心无比踏实。
姚立凡是土生土长的姚庄人,他的父母曾经种过蘑菇,所以当他想要创业时,回家当农民的想法很自然地浮出脑海。随即,购入大棚、草莓苗,姚立凡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成为一名农创客。他曾在寒冬的凌晨独自开着货车将新鲜的草莓运往周边城市的水果集散中心,也曾在春日的午后守在主干道边呼唤来往的游客进棚采摘草莓,就这样,他的草莓种植事业在小打小闹中逐渐小有规模。
而对于姚立凡来说,搬入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则是其事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永远小打小闹也不可取,总要向规范、智能看齐,特别是在数字奔涌的今天,想要做出一番成绩,就要向智慧化转型。”姚立凡直言,搬入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正是他转型的契机。
穿行于跨径12米、顶高4米的钢结构大棚中,姚立凡热情地介绍着园区的“福利”,“这里配备了高效节水生态灌溉系统,以及标准化沟渠和智能监控系统,这么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在小村里可不多见。”
据他介绍,几年前,姚庄镇对几个紧邻村的6000亩农田进行统一规划,由镇里出资建设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集中面向有种植需求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以棚换棚,像农房集聚一样集聚起种植户。而他之所以选择“拎包入驻”,除了园区的智能设备外,更吸引他的是园区具备专业公司统一管理。
“以前‘单干’时,琐碎的事情特别多,大棚坏了要自己修理,垃圾也要自己清运,现在减少了这些额外的精力付出,一门心思搞种植搞销售,让我对事业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姚立凡笑着说。
带领传统农民
打开互联网销路
近年来,围绕“三农”问题,姚庄镇落子频频,用生动实践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这背后,最大受益者就是像姚立凡一样的农创客。
就拿这座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来说,不仅植入了“互联网+”、VR等技术,还打造了智慧生态种植、智慧绿色设施、整体监控安防、智慧园区功能、智慧体感交互、智慧停车系统六大应用配套场景,不得不说,这儿已然成为充满科技趣味的现代农业生产生活体验地。
“搬入产业园后,有很多游客会主动上门采摘,客源问题真的不用愁了。不像以前,农户们都散落在各处,没有一个地标性建筑,自然没有游客主动上门采摘,每年春天我都要跑到主路边吆喝。”说起产业园的好,姚立凡滔滔不绝。
在众多传统农民中,姚立凡一直拥有互联网思维,当初的他毅然拍板,成为第一批搬入产业园的种植户之一,如今的他又用成功的案例带动身边的种植户搬进了产业园。他说,很多老一辈不敢轻易尝试,他的父母与亲戚就是这样,所以他只能带好头、打好样,用实际行动带领他们。
如今,姚立凡的草莓园已经步入正轨,他又开始思考如何迎接下一步转型。“还是比较希望能转幕后吧,想把重心放在互联网销售上,现在我已经开始尝试线上销售了。”姚立凡表示,目前镇上的种植户还是以老一辈为主,他们多以传统模式进行销售,不仅累,而且销路受限,他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种植户将他们的农产品以更多的方式销售到更广的地方。
“一群人富了才是真的富!作为年轻人,我本就应该为实现农民群体生活富裕而奋斗,为乡村振兴添一份力。”姚立凡坚定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0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