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陈锡良:多才多艺的老报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7 08:5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凡人剪影 / 李寿生

陈锡良:多才多艺的老报人

陈锡良:多才多艺的老报人

陈锡良新著:《黄毓祺传》《高僧巨赞画传》封面。

陈锡良:多才多艺的老报人

前不久,陈锡良先生来常寻访有关家谱,与常州日报的老报人合影留念。左起:史燕、董阳、汪利宁、朱琪、陈锡良、李寿生、金仲良、盛祖祥。

今年76岁的陈锡良在江阴颇有名气。他会作文,又会画画,已正式出版连环画册7本、传记文学3部。近为创作新著,来常寻访有关家谱,与常州日报的老报人欢聚一堂。彼此几十年不见,气氛十分热烈。

我与陈锡良相识于1982年,他是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考首届毕业的本科生。当时南师大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在全省各新闻单位供不应求,他和张亚青先生(后调省委办公厅当领导秘书,曾任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江苏省委党史办主任)分到常州日报。我们三人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他绘声绘色跟我讲了许多1977年高考的故事,一些情节跟电影《高考1977》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和他共事3年多,他的艰苦朴素、刚直不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锡良老家在江阴市月城乡,家属务农,家中有四五亩责任田,一到周六,他就急匆匆地往家赶,有时赶不上汽车,就骑自行车回家,常常大汗淋漓骑3个多小时。今天从常州骑车到江阴月城当然不用那么长时间,因为那时的石子马路曲里拐弯,坑坑洼洼。

1966年,锡良于江阴南菁中学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0年,累活脏活样样都干,耕犁锄耙无所不能。因此,他完全是副农民模样,一口浓重的江阴口音,胡子拉碴,脸庞黝黑,穿衣着裳从不讲究。中午一般在食堂吃饭,下午采访回来,晚了就在宿舍打开洋封炉(燃料是煤油,当时非常流行)自己做饭,大多是咸饭之类。米是家里带来的,放些黄豆煮煮,有时放几片咸肉,弄得满屋飘香。

锡良在常州日报的时间不长,但他对这张报纸很是留恋。常州日报40周年报庆时,他精心创作了一幅国画,从江阴赶到常州,专门前来祝贺。陈锡良在报社干了3年多,写了许多很有分量的报道。他不仅写新闻通讯,还写内参,敢于碰硬。他的一篇反映某行业职工疾苦亟须解决的内参曾得到市委领导的表扬。他跑过纺织系统,近年碰到纺工系统的熟人,他们至今仍然怀念锡良,说他作风踏实、待人诚恳,采访时深入车间和工人打成一片。他不以稿谋私,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调回江阴老家的陈锡良,先是在月城中学当教师。江阴日报成立,随即被调至县报重操旧业,任政文科长。他占了民主人士的光,江阴司法局需配备党外人士,没有学过法律的陈锡良阴差阳错地被相中了,当上了江阴市司法局副局长。陈锡良从此进入政界,并担任江阴市、无锡市人大代表10年。退休前几年,他一直任江阴市文联副主席,业余爱好也从新闻写作转向文艺创作,先后出版的连环画有《喋血孤城》《千古奇人徐霞客》《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青鸟》《吴歌春雷》《江上抗倭》《高僧巨赞画传》等7本,传记文学著作有《铁面仁心杨名时》《破解周璇身世之谜》《黄毓祺传》等3部。我对连环画似懂非懂,但对传记文学颇感兴趣。比如线装书局出版的《破解周璇身世之谜》,书中列举周璇各种身世,有的说“上海人,弃婴”,有的说“常熟人,私生子”,有的说“金坛人,被送养”,有的说“常州人,被拐卖”,以及混合说等等。为此他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重点阐述“江阴说”,辨析“常州说”。他几次来常,找知情人了解细节,敲钉转脚,一丝不苟,每个章节都用事实说话,列举各种正史和野史,从中分析、比较、论证,最后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我是常州人,当然希望“金嗓子”周璇是常州人,但我更相信历史研究的科学性。相比较而言,陈锡良书中的“江阴说”比“常州说”更严谨科学,更令人信服。大凡读过此书的人,无不为陈锡良独到的视角、精辟的分析所折服。

锡良的连环画新作《江上抗倭》,描绘明朝江南(以江阴为主,兼及常州)抗倭的历史,着重描述江阴知县钱錞率领兵民抗击倭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从画面到文字,格调高雅,故事生动,时代气息浓郁。锡良在江阴的老朋友、后调常州工作的一位市领导对该书作了精彩点评:“哲人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读史能明志。因此,我乐意作序,并向江阴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推荐这本爱祖国、反侵略的爱国主义乡土读物,希望江阴的老老少少都能喜欢这本连环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巡抚贪污210万两,朝臣上奏抄家论罪,最终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接到山东巡抚黄炳的密折,揭发原山东巡抚、云贵总督蒋陈锡贪污白银二百余万两。雍正是清代历史上,惩贪反腐最彻底的铁腕皇帝,就是贪污二千两,也会落得抄家罢官的下场。二百余万两,蒋陈
2022-12-23 18:40:00
一二三等功拿遍!每年清明节他们都会来到这里
...誉室,驻足功臣榜前,敬礼缅怀他们的英雄前辈——烈士陈锡华。2011年10月22日,陈锡华带队抓捕毒贩,遭到对方的顽固反抗,在与毒贩展开殊死搏斗时,陈锡华坠入湍急的河流壮烈牺牲
2024-04-03 16:44:00
...自:太原晚报 在安徽合肥逍遥津街道拱辰社区,101岁的陈锡芳正饶有兴致地观赏樱花。春风吹动着她的满头白发,这一刻安静美好。这天是出门理发的日子,陈锡芳早早起了床,吃完饭后便赶
2023-11-30 07:09:00
广州三民岛断桥之后:果农亏钱找船运货也不让果实烂在地里
...货车进来,这里的农产品(销售)基本完蛋。”金果园的陈锡波在岛内承包70亩的苹果蕉园,因为断桥事故,只能不断延后砍蕉时间,蕉园更是因无人打理长满杂草。更让他焦虑的是,7天后,上
2024-02-28 09:21:00
八路军129师抗战第一仗震惊天下
...129师在刘伯承率领下,出师抗日。八天之后,手下的团长陈锡联就按照刘伯承的指示,夜袭阳明堡,炸毁日军飞机24架,使急欲攻下忻口的日军丧失了空中突击力量,从而支援了阎锡山所部的
2023-08-31 17:35:00
寄出一件包裹,传递一份温暖
...到了机场中队寻求帮助。接到贾女士的诉求后,工作人员陈锡赓非常重视,详细了解了当事人的事情经过。陈锡赓通过贾女士提供的出租车车牌号展开了询问调查,然而由于提供的信息有偏差,一直
2024-01-05 01:41:00
断桥后,三民岛种植户的“临时”生活
...,“不会看着地上的果子烂掉的。”民立村苹果蕉种植户陈锡波说,包船的话,搬运和人工费摊下来,“一担(100斤)成本20块钱”,就算菜卖出去了,几乎没钱可挣,但不卖连本都收不回来
2024-03-13 09:57:00
...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而“三陈”则是陈赓、陈再道和陈锡联,而“三梁”则由梁仁芥、梁兴初和梁必业组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陈”战功卓著,职位显赫,但相比之下,为什么他们的知名
2025-05-27 16:00:00
发挥优势 助力沈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市政协委员陈锡民:发挥优势 助力沈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上,我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加快我市大语言模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提案。”在市政协委员、东
2023-12-30 03: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