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序言:北来太子"案是明朝末年最为玄幻的一桩悬案。左良玉拥护这位身份不明的"崇祯太子",但是当时把持朝廷的大臣马士英等人,由于害怕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垄断地位拒不承认这位“太子”,于是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但是最后失败身亡。那么,为什么左良玉会迫不及待拥护身份不明的"太子"起兵?又为什么综合实力已经一骑绝尘的左良玉部队会失败?
一、“北来太子”案与左良玉"清君侧什么是"北来太子"案
在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之时,李自成已经掳走了崇祯帝的三个皇子,而其中就有崇祯皇帝的太子。
明廷被迫南迁后,在南京重新建都,弘光皇帝登位,但是左良玉对于这个弘光皇帝是十分的不承认和反感的,因为他什么都不是就继承了大统。就在这时,弘光元年,南京街头出现了一名自称为"崇祯太子"的年轻人,让整个弘光政权震惊,这让明廷产生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他必然是假冒,一种则是认为他是真的,而左良玉就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
其实像左良玉这么精明的武将自然知道"崇祯太子"是假的,因为这样一个少年不可能穿过李自成的包围圈来到南京。但是左良玉要的就是一个借口,一个向朝廷、向马士英发难的"清君侧"理由罢了,造反一触即发。
左良玉"清君侧"始末
弘光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假称太子密函的左良玉起兵前往南京进行"清君侧",要求诛杀马士英。当时左良玉的军队是自汉口达蕲州二百里,舳舻相接
。"显示出自己的兵力充沛。但是左良玉想要确保自己能够成功,还必须拉拢袁继咸入伙。
可惜的是,袁继咸是忠实的朝廷拥护者,处处维护弘光朝政的利益,面对左良玉的请求袁继咸表示拒绝说先帝之旧德不可忘,今上之新恩不可负,甚至愿意以死表决心。这让左良玉非常无奈,但是好在袁继咸的部下却已经与左良玉勾结,最终两支部队还是走在了一起。
终于,四月四日,左良玉到了九江,但是在这个时候左良玉竟然以久病之躯恸浔变之惨,一时殒命。
这件事发生的太过突然,让人始料不及,主帅出师未捷而身先死,一时军心散了一半。
诸将为了自己的大业,一时间将左良玉的死讯秘不发丧,然后推举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上位继承父亲的军队,还将袁继咸关在船中继续东下,占领了向太平府方向的所有城池。但是却在板子矶被黄得功的部队打的粉碎,左梦庚、黄澍仓皇回逃,率领剩余的数十万大军的一半投降了清军,剩下的部队投靠了何腾蛟,参与明朝的抗清大业。
由此,左良玉"清君侧"的闹剧彻底结束,并且带来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晚明政府的迅速衰亡。
二、"清君侧"带来的影响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最大的影响就是自己首先成为大动乱的牺牲品之一,最后身死道消,还拉下个造反的千古罪名。
其次就是将晚明政府彻底推向深渊。左良玉率领大军东下,将南京的门户武昌弃于不顾,把南京首都彻底地暴露了出来,马士英为了应对左良玉的造反只能抽调江北的兵力,这就让江南一带的重要防线全面涣散:时左兵东下,士英尽撤江北劲兵,堵据上江"。江北防线空虚,清军长驱直入南下,如入无人之境。
最关键的是,左良玉的部队是南明政权唯一一只,也是最后一只强大的精锐部队。左良玉死后,军队被他的儿子当做礼物献给了清朝。随后,清军大举入侵,不费吹灰之力就入关,一路势如破竹挥军南下,将晚明灭杀在南京,完成了清朝的大一统。
由此可见,左良玉的"清君侧"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不但自己殒命,还连带着明朝一起陪了葬,这辈子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三、为什么"左良玉"要迫不及待的"清君侧"?
左良玉“清君侧”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那么为何左良玉起初要迫不及待的“清君侧”呢?
1、实力强大,却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
在崇祯时期,左良玉有着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兵团,被崇祯皇帝封为宁南伯,他的功绩有玛瑙山大捷、大败张献忠等等,更为关键的是他掌握着南京政府的命脉,因为他把持着南京的上游防线。
崇祯自缢后,弘光皇帝即位,左良玉对这个新皇帝是不太愿意承认的,因为他认为弘光没这个实力或者不合法,但是在众多手下的讨论和建议,以及权衡利弊以后,他还是勉强承认了这个政权。
为什么左良玉打心底不承认弘光政权呢?还是由于实力的问题。左良玉在崇祯时期就已经崛起了,拥兵自重目无君主,人人都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左良玉也是一样。他实力强盛,完全就没必要再听朝廷的调度,如果他再认可了弘光政权,那么好不容易得来的自由又没了,又要回归明朝武将地位低下的状态,处处制肘。
而他更讨厌的就是马士英等人,明明是没什么实力的文臣,却因为江北四镇而牢牢掌控住弘光朝政,还把自己排除在"权力中枢"以外。明明自己是最强的,但是却受到这样的待遇,是谁都忍不了,更别说是一位强大的武将。
2、与东林党交好,受到马士英集团的打压
明朝末年,政治黑暗,以马士英为首的集团买卖官爵,被人戏称为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引起了东林党人的反对,于是马士英集团开始了对东林党的打击。一时之间,党争又重新充斥了明朝的朝廷。吕大器、姜曰广、刘宗周、高弘图、徐石麒皆与士英龃龉,先后罢归。这些都是东林党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的不公待遇引起了江南士子的群起激愤,但是架不住马士英的残酷手段,一时之间江南士人岌岌自危。
左良玉素来与东林党交好,公开支持东林党,那肯定就遭到了马士英的集团的疯狂打击。特别是在封赏武将的时候,本来左良玉应该是第一功劳,奉为第一镇将,但是在马士英等操作下,先封了其余四将,最后才轮到他,针对之意非常明显,而且还时刻提防左良玉。史料记载:马士英、阮大铖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板矶城为西防。所以,左良玉在不满弘光政权和马士英集团的状态下,恰好遇到“北来太子”案,便借机“清君侧”,想要击败马士英集团和弘光政权,建立新的朝廷。
四、左良玉"清君侧"又为何败的如此儿戏?
有了充足的理由和充足的动机,左良玉发动大军,浩浩荡荡的前去“清君侧”,但倏忽之间便败了,不仅自己身死道消,自己的儿子也惨败而终。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左良玉军队为何败的如此儿戏呢?
1、治军不严,军纪涣散
一只纪律严明的军队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但是看看左良玉的军队,左良玉的部队一半是强盗,淫人妻女,还强抢民女,对老百姓抽筋剥骨,压榨民脂民膏,这简直与禽兽、强盗没有区别,难怪当时南方的士子不支持左良玉的"清君侧",其实他才是失民心的那个人。
而且,左良玉因为实力强大,为人嚣张跋扈,时常不把人放在眼里。"清君侧"时左良玉起兵东下,就有传言认为其实际上是为了避战李自成,遭受时人的抨击。
他死后,其儿子左梦庚是个庸才,难以收服父亲以前的部下,因此在"清君侧"的过程中,其实左军的军心已经没有办法团结了,所以才会被黄得功一下子击溃。左良玉的军队战斗力之差,简直就是乌合之众,浪费了这八十万大军的响亮名头。
2、明朝始终对武将有排斥心理
明朝也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武将地位极其低下,而且朝中内外对于武将都是非常的提防。所以马士英集团即便是做出了祸害国家、卖官鬻爵的事情,但是东林党人仍然不想使用武将来解决朝中的矛盾。
本来左良玉与东林党是交好的。但自作清流的东林党始终认为传统的伦理道德不可违背,因此当左良玉想要清君侧大举东下的时候,马士英和东林党都调转矛头对左良玉口诛笔伐,连左良玉的好友袁继咸都不肯帮助左良玉"清君侧"。不得人心的"清君侧"很难成功。
总结:
最后的结果不可更改,左良玉"清君侧"失败了,赔上了自己的性命,甚至还有明朝的国运。不过,在明朝晚期这个特殊阶段,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思维。左良玉出兵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匡扶朝纲,他也没想过要自立为王,他心里还是认可自己是明朝的武将,只不过他不能忍受马士英集团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