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相 信14
最后的晚霞1
蔡磊/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2 年7月11日下午,我的助理小马收到一条消息:“我丈夫去世了,我们想捐献,该怎么做?”
这是一位黑龙江病友的家属。病友才40多岁,发病三年。渐冻症患者去世往往是因为呼吸衰竭,或者一口痰堵住而窒息,短短几分钟内人就没了,连叫救护车都来不及。而因为捐献脑组织和脊髓组织对于时间要求非常高,家属没有时间整理心情,即使之前做过决定,在亲人突然走的那一刻还是非常艰难。而这位女士在巨大的悲痛下还能遵照丈夫的捐献意愿,第一时间联系到我们,这种决心让人动容。
接到消息后,小马来不及询问家属更多,马上翻找联系人。即使再难过,我们也需要赶紧行动,这样逝者的脑组织和脊髓组织才有希望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有条件接收遗体、进行解剖并获取脑组织和脊髓组织的机构,主要是高校,特别是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规范化建设的19个“脑库”,它们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12个城市的医科大学。按照一般的捐献取样本的流程,患者去世后需立刻被送到当地的“脑库”,由专业人员解剖、取样,并妥善保存,然后交给“脑库”留存,以供后续其他研究者使用。
而这位患者所在的黑龙江省还没有建立“脑库”。小马联系到了有解剖和取样能力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恳请他们接收遗体并取样。
对方老师问:“你们是逝者家属吗?”
“我们不是家属……”
“这件事我们只能跟家属谈。
事后这位老师和我们解释说,如果非家属对接解剖事宜,恐怕会引起纠纷。好在当时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赵洪涛理事长得到消息后,及时帮我们协调、沟通,对方才消除了误会。当天晚上,我们得到消息,逝者捐献的脑组织和脊髓组织取样完成,遗体也一并捐给了医学院校,成为“大体老师”(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
很久以后小马跟我说,第一例捐献完成,她几乎一宿都没睡着,说不清楚是什么心情。忙乱的联络沟通之后是焦急的等待,等石头终于落地了,既谈不上欣喜也谈不上悲伤,整个人是蒙的。“就觉得很震撼。不能说,一说就想哭。”
后来我们又一次次经历了这样的震撼时刻。一位山西太原患者的捐献过程可谓惊心动魄。山西也没有“脑库”,当患者家属联系到我们时,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发育和功能人脑组织资源库负责人马超教授,积极联系山西医科大学的一位老师,请求他们接收并获取脑组织和脊髓组织。
明日看点:最后的晚霞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