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4年6月24日,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杨楼村任晓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伴随着一声声悠长的哞叫,一排排整齐明净的牛舍映入眼帘,养殖场负责人任晓勇正在悉心给一头头膘肥健硕的牛儿放水、喂饲料。
据任晓勇介绍,2018年,他跟随返乡创业的号召,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承包了13亩地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开启了自己的“养牛事业”。随着六年时间的积累与努力,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场里有近300头牛,他也成了周边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我养殖的种类以西门塔尔牛为主,这种牛的优势就是长得快、肉质好、瘦肉多,一头成年公牛能长到1600斤,从购买到出售的平均生长周期大概为15个月。目前我大多是销往本地及周边城市,除去人工、饲料等成本,每头牛利润能有4000元。”任晓勇介绍道。
喂饲料。
在养殖初期,因为经验不足,任晓勇经常会求助镇畜牧站工作人员。“养殖中遇到什么困难,咨询他们,工作人员就立刻赶到现场来了。”任晓勇感激地说,“慢慢地经验积累起来,每年也会定期参加区里组织的养殖培训,现在养殖方面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少了。”
说起养殖场的特色生态养殖,任晓勇滔滔不绝:“养殖场的周边有很多群众种植玉米、大豆,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能拿来配比作为牛的饲料,这种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也更丰富。而牛每天产出的粪便,也可以出售给周边农户用作农田的肥料。”在养殖场步入正轨的初期,任晓勇面对每天产生的数量众多的牛粪曾一筹莫展,后来在镇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他将每天的牛粪收集处理后出售给周边群众作为肥料,没想到效果良好,养殖业的粪污资源不仅能改善土壤肥力,提升锁水抗旱能力,还能代替部分化肥的使用,减少农田污染。目前,任晓勇养殖场的粪污资源在周边便可以消化完毕,秸秆变饲料,粪污变资源……在种养业间形成了一条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在创业致富的同时,任晓勇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养殖场规模扩大后,任晓勇便招收周边群众前来务工,目前养殖场稳定有7名工人,忙碌的时候还会增加人数。颜士坤便是养殖场的老员工:“我在这边干了5年了,主要负责给牛喂食、清扫圈舍,每天一早一晚加起来工作四个小时,一个月工资能有5000元。这边离家近,活也不算累,打算长期干下去。”
聊起下一步的规划时,任晓勇有他的思考:“后续准备继续扩大养牛规模,提升养殖品质,也会继续让生态种植循环下去,降本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五马镇紧扣“产业”纽带,以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精品甜桃、牛羊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带动群众增产增收,走出一条产业带动致富的振兴之路。下一步,五马镇将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吴瑕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7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