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特色养殖赋能乡村振兴“蛭”富路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8-14 10:4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走进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八里村水蛭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蓄水池跃入眼帘,从水面望去,隐约可见一尾尾栖息在池底的水蛭。

今年已经是养殖基地负责人王皓从事水蛭养殖的第八年了,王皓表示,水蛭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是他选择从药材行业返乡创业养水蛭的主要原因。目前,该养殖基地已步入正轨,总养殖规模达153亩,共有86个养殖池。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特色养殖赋能乡村振兴“蛭”富路

养殖基地及水塘航拍图。谯城区五马镇供图

“我养殖的品种是宽体金线蛭,这种水蛭晒干后可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破血通经、除瘀消肿的功效。”王皓介绍道。不同于野生品种,这种水蛭不吸血,但药用价值相差无几,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特色养殖赋能乡村振兴“蛭”富路

养殖基地负责人王皓正在查看水蛭生长情况。谯城区五马镇供图

“养殖水蛭对水质、环境和温度的要求十分苛刻。”王皓介绍说,“水蛭喜爱吸附在池底,因此需要格外注意控底,保持水池底部温度、水质都达到要求,否则水蛭极易死掉。”

在提升水蛭存活率上,王皓下了大功夫摸索。除去传统的换水洒药外,王皓还在养殖基地周边承包了一块水塘,并将水塘的水和养殖池的水以管道相连,每个养殖池都可以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实现“水循环”,给水蛭们创造出一个拥有自净能力的水体生态系统,进一步提高水质,确保水蛭存活率。

“目前养殖场的水蛭成活率可达60%,每年产出100多万尾水蛭,除去花费的成本,年纯收入在90万元左右。”王皓说。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特色养殖赋能乡村振兴“蛭”富路

养殖基地负责人王皓展示水蛭。谯城区五马镇供图

水蛭养殖给王皓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水蛭是以田螺为食,一斤水蛭平均每天能吃掉十斤左右的田螺,每隔几天,王皓便会在周边村民中收购田螺,常年带动40余位村民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五马镇把发展特色养殖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方法,立足本地实际,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不断引入多元化养殖品种,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之路。(吴瑕 张文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中华寿桃奏响乡村“致富曲”
...秋九月,白桃飘香。2023年9月21日,走进安徽亳州谯城区五马镇五马村周楼家庭农场,工人和志愿者们正忙着采摘白桃,一派繁忙。据周楼家庭农场负责人周景波介绍,2023年周楼家庭
2023-09-23 13:06:00
...环境品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今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始终贯彻并落实“三个一”战略,强化举措、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4-08-22 16:31:00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生态养牛“钱”景旺 种养循环有“犇”头
...人民网-安徽频道2024年6月24日,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杨楼村任晓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伴随着一声声悠长的哞叫,一排排整齐明净的牛舍映入眼帘,养殖场负责人任晓勇正
2024-06-27 15:48:00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城边“桃花源” 生活“新图景”
本文转自:亳州晚报多年来,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桥口村通过大力发展桃树种植,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并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在由之带来乡村环境面貌蝶变的同时,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2023-10-17 09:48:00
...了正在焦急寻找老人的家人。1月27日上午8时许,谯城区五马镇一位老人走失,热心村民报警寻求帮助。之后民警联系到其家人后得知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当天,龙扬派出所收到当地一村民
2023-02-01 09:29:00
亳州谯城创新实施“三变”改革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赢”
本文转自:亳州晚报五马镇杨楼村利用一废弃敬老院改建的标准化厂房。今年以来,谯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下简称“三变”)改革,
2023-10-13 15:06:00
春分到 抢农时
本文转自:亳州晚报3月19日,在谯城区五马镇五马村,农民在桃园里进行整地施肥。我市农民抢抓春分农时,积极投入春耕生产,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刘勤利 摄
2024-03-21 09:51:00
农技专家下田“传经”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1月31日,在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桥口村桃园,该市举行春季田间管理培训会。果树专家通过开办“田间课堂”、技术培训等形式,帮助果农做好田间管理。 本报通讯员 刘勤利
2023-02-02 07:16:00
奋力开创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市新局面
...十八里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中药材生产专业示范镇;五马镇、谯东镇成为省级中药材种植专业镇。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打造涵盖种质资源保护、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中药材产
2024-03-25 12:2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