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看看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2 17: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继孔子之后成就最高的儒学大家,被尊称为亚圣,孔子与孟子合称为儒学二圣。然而,很多人只知道孟子的伟大成就,却不知道他的成就是怎么来的,孟子所有的成功都是得益于母亲的教益。

孟子是邹国人,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年轻守寡,将所有的悲伤化作力量,全心全意地抚育儿子。为了培养儿子做个有用之才,孟母可谓费尽了心思。俗语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孟母非常注意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在怀孕期间她就非常注意对儿子的胎教,曾经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看看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孟子的家原先靠近坟场,附近有一大片隆起的坟堆,还不时有殡葬的队伍从家门前经过孟子稍稍年长之后,便和邻近的小孩一起到场去游戏,甚至一大群小孩还学人家出殡的仪式。孟母看见儿子整日只做这些事,非常担心,她明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道理,为了给儿子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她毅然决定搬家。这次搬到了市场旁边,本以为这下该好了,但是不久,孟母又发现儿子整日在市集里边嬉戏,和小孩们又学起了商人做买卖谈生意的事情来。

看看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孟子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孟母当然希望儿子将来能够走向仕途,而不是做一个惟利是图的商贾,于是孟母决定再一次搬家。这次她选好了地方,搬到了学宫旁边。战国时期中国的学术氛围非常浓,统治阶级意识到学识的重要性,各国都开设了官学,士人阶层的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上学。孟子每天看见一些举止彬彬有礼、气质儒雅风流的士人,双方之间见面还要作揖打拱,就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便也学着别人作揖打拱,嘴里学说一些之乎者也的话,孟母看见这种情况,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才是她想要的效果。

看看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孟母三迁之后,终于为儿子找到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等到孟子再年长一些,孟母便省吃俭用地将儿子送到学堂里面去上学,每天高高兴兴地送儿子出门,回来之后就陪同儿子一起温习功课。

看看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一天孟子从外面归家,孟母正在织布,她问儿子:“你今天去哪里了?”孟子小声地说:去外面玩了。”孟母拿起一旁的剪刀,喀嚓一声就将手中快要织完的布剪断了。孟子吓得战战兢兢,问母亲为何要这样做,孟母严厉地说:“读书就织布一样,你读书是为了扬名立万既然确立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如果中废止了,就像我织好的布被剪断一样,做的都是无用功,一切都还得重来。你将来没有修好德行,就会去做盗贼。”孟子听从母亲的教诲,从此以后坚持向学,再也没有荒废过一天学业。当时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盛行时代。孟子稍长,其母建议他学习积极向上的入世之道—儒学,并为他选择了孔子的弟子子思为老师。孟子非常刻苦努力,最后终于成了著名的儒学大师。

看看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孟子一直都有治国的志向,他在齐国一直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想离开齐国。但是母亲已经年迈,为了侍奉老母,他只好待在齐国。孟母看见儿子面有忧色,靠着门框叹气就问怎么了。孟子说:“我听说有才能的人是不会受无功之禄,不贪图荣华富贵的。如今我在齐国虚有其名,齐王根本就不采纳我的政见,我早就想离开了,但是母亲您年老体弱,我放心不下,所以才会叹气。”

看看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孟母说:“夫妇人之礼,精五味,擅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己,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馈,攸遂。’诗曰:‘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这是一段非常著名的论妇人之道的言语。孟子明白母亲深明大义,于是放心前行。

看看孟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后来,孟母于孟子周游诸国之际病逝,载誉归来的子悲痛万分,将母亲归葬于邹国。后人为了纪念孟母的慈母风范,为她建造了一座祠堂,叫做孟母祠。

每一篇文章都用心去写,因为历史是厚重的,历史的韵味是所有书籍中最让人着迷的,历史上的每一个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重新来的,小编将从不同角度,加上自己的领悟和见解写出每一篇文章,愿在这里每天坚持分享自己的原创的优秀作品给大家,你的喜爱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欢迎大家评论分享专属于你的意见或建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齐灵公母亲让男宠男扮女装进宫,被发现后引发齐国内乱
...在一群妇女中乘坐辇车进入齐国王宫,和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偷情。这件事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该男子再次依约前往王宫,结果在王宫中遇到了齐国大夫鲍牵。鲍牵看到一
2023-06-04 17:54:00
看看苏东坡和孟子的母亲如和教育儿子
...生中的影响,可谓巨大。其实在很多家庭中,母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远比父亲要重要得多。为什么呢?因为父亲忙着在外,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一般来说是远胜父亲的。这事儿我们从历史上也能
2024-09-29 14:07:00
孟子和宋王宴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名叫孟子。他毕生都致力于宣扬“仁政”“王道”。人们都说他是圣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称他为“亚圣”。这一年,宋国的国君声称要施行仁政。孟子听说后,
2023-05-30 08:58:00
...文不值,那些读书人本来就看不起自己这个放牛出身的穷孩子,有了亚圣的言论做依据,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于是朱元璋这才雷霆大怒,痛骂孟子:老匹夫,如若在世,定要将其千刀万剐,不仅
2023-03-15 14:50:00
揭秘叔孙宣伯的流亡人生
...齐国生活宣伯离开鲁国后,前往齐国投奔自己的老情人声孟子。早在鲁成公迎娶齐灵公的妹妹时,宣伯前往齐国接亲,就与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搞在一起。为了更好地与声孟子私通,宣伯还将自己的
2024-03-15 06:43:00
“孟母三迁”的教育意义
...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后,便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城镇集市旁,然而,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事情。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
2024-09-10 14:07:00
易牙把儿子当成美食送给齐桓公,也是害齐桓公饿死的凶手
...次齐桓公对易牙说:''我什么山珍海味都吃到了,就是小孩子没有吃过。''所以小编在上文提到,齐桓公并非传统的明君,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易牙听齐桓公这样说,他就把自己的儿子杀
2023-04-21 20:10:00
...导作业而吵架。母亲报了警,见到警察后说:“我们这个孩子学习不好好弄。我说他,他还还嘴。你们能不能帮我一下?”出警的有一位警察是00后,秒变“家教”,辅导孩子英语,首先指出问题
2025-05-21 04:02:00
齐庄公因偷情遭弑:权力游戏下的爱情悲剧
...地位不如从前。齐灵公因为宠爱戎子,戎子将姐姐仲子的孩子视为己出,就要求齐灵公废除太子光,改立姐姐的孩子公子牙为太子。尽管仲子不同意,但是齐灵公不听她的劝告,将公子光放逐,改立
2024-03-07 12: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