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我的男友是NPD,但我离不开他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5-01-23 10:35: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学会脱离有毒关系,努力远离那些可能带来情感伤害的人,对许多深陷其中的人来说,是一件很有必要但难以完成的事。邱雨薇以她的咨询案例为例,尝试让受访者和更多人自我觉察,建立真正健康的关系。

作者 | 简墨

编辑 | 腾宇

题图 | 《好团圆》

在外人眼中,小艾算得上是一个幸福的女孩: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生意人,家庭条件优渥。读高中时,父母为了让她开阔眼界、获得更好的发展,将她送到美国念书。

大学毕业后,她在西雅图找到了一份金融产品的销售工作,并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了丹。

丹看起来温文尔雅。在和丹的相处过程中,小艾发现两人不仅都热爱写作,还都转过行,有不少共同认识的人。诸多的巧合和丹的温柔体贴,令小艾心动不已。两人很快确定了关系。

但不久后,小艾发现丹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他逐渐变得不再关心小艾的需求,还会对她周围的朋友、家人恶语相向,甚至是之前他用来夸赞小艾的优点,也成为了攻击小艾的理由。

一开始,小艾以为这只是情感磨合,或是过往糟糕的恋爱经历影响了丹。但后来她慢慢意识到,无论自己如何调整行为、降低期待,丹始终看不到她的需求,还会将责任抛给她。

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即便心里明白及时止损或许是最好的结局,但小艾总是在去留之间纠结。

她找到心理咨询师邱雨薇,试图弄清楚自己在这段关系中遭遇了什么。

他是自恋型伴侣吗?

在找到邱雨薇之前,小艾因为和丹的情感问题找了几位咨询师,但觉得没有触及核心问题,也解决不了困扰。她听到了邱雨薇有关自恋型伴侣的播客,决定再次寻求帮助。

第一次咨询,她开门见山:“我怀疑自己遇到了一个‘有毒’的伴侣,但不是很确定……”,并坦诚表示,自己鼓起勇气和男友分手,但对方一直纠缠,不知道怎么办。

自恋型伴侣,或者说自恋型人格障碍,是近两年被人们广泛讨论的心理学病症。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人习惯以“NPD”代指患有自恋型人格的人。有网友总结其特质是“自恋自大自负,且极具侵略性”。

在《恋爱中的暴君:自恋型男友识别指南》一书中,邱雨薇援引了临床心理学家拉玛尼·德瓦苏拉博士提出的CRAVED模型,以此作为判断对方是否为自恋型伴侣的依据,具体内容是自恋型人格表现为六类行为模式:冲突性(conflict)、固化(rigidity)、对抗性(antagonism)、报复性/受害者/脆弱性(vindictiveness/victim/vulnerability)、特权感和剥削感(entitlement/exploitativeness)、失控(dysregulation)。

(图/《恋爱中的暴君:自恋型男友识别指南》)

顺着小艾的叙述,邱雨薇询问是哪些原因使她难以和男友分手,小艾告诉她:“我怀疑他对我进行情感控制,我又非常心软,所以一再陷入了我想分手—对方拒绝—我妥协的境地里。”

小艾回忆了与丹恋爱的全过程,不少细节让她如今回想起来觉得奇怪:刚和小艾交往时,丹说了许多不幸经历,比如:幼年时母亲患上脑癌成为植物人,父亲因为忙于照顾母亲对他关心甚少。上初中时,因为没有人给他做饭,所以他经常挨饿。后来遇到了一个给自己带饭的女孩,两人自然发展成为了情侣,但这名女生情绪不好时会打骂他。

两人第一次发生性关系时,丹极力拒绝使用避孕套。他告诉小艾,自己很久没跟人亲密接触过了,不想做避孕措施。虽然后来丹在小艾的要求下勉强接受了,但他此后又多次拒绝使用避孕套,完全忽略了小艾的感受和安全。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表达对非正常关系的期待。当小艾明确表达自己无法接受时,丹仍会不时劝说小艾,不要放弃和多人同时恋爱的想法,甚至他在出轨被小艾撞见后还气定神闲地否认。

同样颠倒黑白的桥段,在小艾外出旅行时也曾发生。当时她和朋友自驾旅行,便拜托丹帮忙照顾家中的宠物。其间小艾和丹分享旅途中拍下的照片,丹一直没有回复。当小艾问丹为何不理自己时,丹却瞬间发火,说自己生着病还要替她照顾宠物,他质问小艾是不是想听自己说“好好享受”。

丹的话让小艾不由生出了歉疚感,可她转念一想又觉得委屈:为什么只是想让对方回复一条信息,他就这么激动呢?后来自驾结束、回到家中时,小艾和朋友发现她家的大门甚至没有锁上,丹则推卸责任,坚持说门是锁着的。

“这种否认事实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情感操控,叫作煤气灯效应。”邱雨薇说,煤气灯效应是一种隐性的亲密关系暴力,其目的是通过否认受害者的精力和感受,让受害者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从而服从控制者。

这种控制手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会对人的自尊产生破坏性影响。受害者若长期生活在煤气灯效应下,就会产生抑郁、焦虑、无助、羞耻等一系列感受。

当小艾坚持分手时,丹大吼大叫,不断指责小艾:“你跟那些抛弃我的人有什么区别?”丹的话让小艾产生了深重的内疚感,她一度以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同理心的人,每每看到丹可怜的样子,她会觉得是自己让他失望了。

分开并不意味着一段关系的失败,即使来访者选择留下,身边人也无权嘲笑或指责。(图/受访者提供)

通过小艾的叙述,邱雨薇发现小艾男友身上表现出的特质,与CRAVED模型多处吻合:他总是使用回避、否定、扮演受害者等对抗性方式去回应小艾的情感需求(C);忽略小艾对一对一关系的要求,不断试探她的底线(R);出轨后否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使用煤气灯效应控制小艾(A);分享自己之前的不幸遭遇,指责小艾不体贴自己(V);和异性的边界模糊,质疑小艾的情绪和判断力(E);在小艾提出分手后情绪失控(D)。

结合男方表现出的特质,邱雨薇判断对方是一名自恋型伴侣,且是一位脆弱型自恋伴侣。她告诉小艾,脆弱型自恋伴侣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扮演受害者。他们会通过隐晦的操作手段,让受害者感到内疚和自责,甚至妥协。

“这段关系如果继续下去,你很可能还会受到同样的虐待和打压,甚至产生身心问题。”邱雨薇强调。

难以改变的伴侣,

不断改变的自己

小艾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彻底从关系中脱离出来。

她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因为同情和理解丹,不知不觉就想回到有毒关系里。她告诉邱雨薇,她理解丹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都是因为小时候缺爱,被同学带跑偏了。

“有毒”是人们形容不正常亲密关系时常常使用的词语,而身在其中的人普遍的反应是不知所措。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定义“什么样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时曾这样形容:(糟糕的元素)像化学毒素一样蔓延至人的整个身体,而人在孩童时代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

邱雨薇见过太多无法摆脱有毒关系的来访者,他们中不少人会问:“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帮助他吗?他像个孩子一样,被好多人抛弃了,好可怜。”

邱雨薇在团队督导中。(图/受访者提供)

“遗憾的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自恋型伴侣,幸存者都无法改变他们。”邱雨薇在《恋爱中的暴君:自恋型男友识别指南》一书中,记录了多位关系中的“幸存者”试图改变自恋型伴侣的经历,但即使是面对较为温和的良性自恋伴侣,他们也经常束手无策。

不久前,王琪的丈夫告诉她,自己通过社交软件找到了“真爱”。王琪突然失去生活重心,连续一段时间情绪起伏很大,伴随着严重的睡眠障碍。

咨询过程中,王琪得知丈夫可能是一名良性自恋伴侣,于是问邱雨薇,这是否意味着丈夫还有改变的可能?邱雨薇告诉她,良性自恋的人和其他类型的自恋者一样,很难和人进入深度亲密关系,这一点不会因为对方的“温和”而改变。

咨询过程中,这一点渐渐被认证。一个有力的例子是,丈夫出轨后,曾发短信询问王琪是否要一起回公婆家度过周末。接到短信后,王琪做了十足准备。她试图通过短信,和丈夫进行有效沟通。

短信里,她将自己对公婆的印象、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过往经历说出来时,丈夫只是轻描淡写,说自己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客观坦诚,都是王琪想得太多,劝她如果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世界只会变得冰冷,“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大度些”。

当被问收到丈夫的信息有何感受时,王琪告诉邱雨薇,她感到丈夫只是在说希望家庭和谐,但没有计划实现,且至今都没觉得自己做错什么,而是让她做出牺牲、努力。

无法觉察自己的行为,很难共情伴侣的处境,是众多自恋型伴侣的特点,这也造成了在心理咨询领域,咨询者往往是受虐者。

邱雨薇曾接触过几名自恋型人格的来访者,他们中有些人觉察到自己确实对伴侣有控制、打压的行为,因为婚姻濒临崩溃而寻找帮助;有些在伴侣的要求下走进咨询室,希望做出一些改变;还有些是出于证明自我、对抗咨询师的目的来访。

邱雨薇在线上分享有关亲密暴力的知识。(图/受访者提供)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与自恋型人格的来访者交流时,邱雨薇明显感觉到,他们从不会真正与咨询师深入对话。面对那些可能含有“指责”意味的话题会刻意回避,有些人还会妄图推翻幸存者建立的认知,希望咨询师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一同指摘幸存者,从而让自己“免责”。

曾经有一位幸存者在咨询结束后中断了与自恋型伴侣的关系。后来这名自恋型伴侣通过幸存者的介绍找到了邱雨薇,并表示自己也想做出改变。在谈话中,这名自恋型伴侣分享了诸多过去相关的事情,似乎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但当邱雨薇邀请他谈论内心的感受,面对自己拒接电话、拉黑幸存者会给幸存者带来何种影响时,他立马将自己置于受害者一方,开始细数自己对伴侣做了多少浪漫温馨的事情。

几次沟通后,这名自恋型伴侣消失了。

离开不是结果,是漫长的过程

对来访者而言,咨询的理想结果是脱离有毒的亲密关系,或者获得在这段关系中正常生活的能力。但在现实案例中,邱雨薇发现不少人仍会选择回到有毒关系里,即使亲人、朋友多次劝说都很难改变结果。

于他们而言,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诸多无奈,包括孩子、经济条件、尚未解开的心结等。在这一拉扯过程中,施虐者会如丝线一般,一次又一次拉动受虐者的心弦。

在纽约一家咨询中心,邱雨薇在为学员讲授关系咨询相关的课题。(图/受访者提供)

试图挽回丈夫无果后,王琪从家中搬了出来,开始学着将注意力从丈夫身上移开,关注自己。

王琪终于选择主动脱离,而丈夫尝试挽回,频繁给她发消息、买东西、打钱。一开始王琪很清楚,对方只是在使用一些浅层的挽回手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但过了一段时间,王琪又开始陷入怀疑和心软的循环:自己是否应该给丈夫一次机会?

“这种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然后再努力清醒的状态,是疗愈的必经阶段。”邱雨薇在《恋爱中的暴君》一书中提到,“用力过猛,为时已晚”是自恋型伴侣挽回对方回到暴力循环中的重要方式,其表现出的改变往往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和伴侣共情,只是希望对方继续留在关系中,以便让自己“吸血”。

为了防止王琪这样的人再次陷入困境,周围亲朋总会怀着爱与清醒尝试救赎,不厌其烦地重复自恋伴侣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事实。

王琪曾经和一位刚离婚的朋友聊起感情现状,朋友劝她不要主动联系丈夫,但王琪还是忍不住联系了,朋友也觉得很委屈:“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到?我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宝贵,为了你的事情不断地刺激自己的神经,对我来说也是种创伤。”

邱雨薇能理解亲朋这是为把王琪的伴侣“渣”的一面指出来的做法,但她也指出:“离开是过程而不是决定,幸存者并不是想离开就能离开的。一味劝人离开一段有毒的关系,可能会让幸存者更加怀疑自己的感受,陷入无力的循环中,生出类似于‘我为什么没有早点离开他’‘我为什么离不开他’的疑问,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最终,王琪还是选择暂时留在关系里。邱雨薇接触的来访者中,有近一半人选择了维持现状,摆脱有毒关系往往不是一次斩钉截铁的切割,而是一场艰难的,会让人岔气和力竭的长跑,在抵达终点之前,除了保持前进,还需要给自己补充足够的能量。

在邱雨薇接触的来访者中,超过90%均为女性。(图/受访者提供)

因此,对于选择留下来的人,邱雨薇建议可以尝试以下技巧,避免被无限“吸血”:一是恢复对自己情绪和感受的信任,重新认可自己的感受;二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去建立更多的支持系统,比如积极发展一些伴侣、家庭之外的关系,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点等;三是梳理好自己的边界,夺回自己的精力和感受情绪的权利。

“只有自身的力量感越来越充足,幸存者才能更有力量向外探索。”邱雨薇说,“但这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豆瓣9.1,脆皮打工人心情修复指南
... Jonah Hill 向大众介绍了他的心理咨询师 Phil Stutz 用来帮助来访者的“一套视觉工具”。Hill 演过《华尔街之狼》《点球成金》
2023-12-16 14:25:00
《蛮好的人生》:吴雅快逃!就凭这一句话,小艾总比薛晓舟更不配
...等过,鼓励过,出谋划策过,向自己妈妈借钱帮助他,可男友实在是恨铁不成钢,就好像迂腐的书生,守着自己所谓的文人风骨,不向社会妥协,他情商更是一言难尽,人情世故更是,一眼就能望到
2025-04-24 22:33:00
多少年轻人,正在重新养育自己
...」安全型依恋皮特·沃克曾提出,经历过原生家庭创伤的幸存者最典型的特征是「依恋障碍」,也就是在和他人建立关系、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方面会遇到困难。而通过和他人建立起安全性关系,比
2024-03-16 16:08:00
咨询手记:爱情如茶,懂节奏的女人最让人心动!
...不是索取关注,而是创造\"被需要\"的价值感。记得有位来访者,在男友创业失败时没有说教安慰,而是默默整理行业数据,在某个加班的深夜把分析报告放在他桌前。这种\"主动的被动\"
2025-05-25 16:29:00
陈瑶放弃陪伴男友成长,选择富二代是对的吗?
...剧《蛮好的人生》里,陈瑶饰演的吴雅,引发热议。她和男友分道扬镳,火速投入“小艾总”的怀抱,这选择是否正确?有人斥责她拜金,有人赞同她明智。这事,得仔细说道说道。故事脉络:吴雅
2025-05-03 15:48:00
婚姻遇到背叛,对于被背叛者来说,是痛苦还是伤害
...咨询的过程中,心理老师并不是把方向和建议明确的告诉来访者,并不是像一个老师一样指导来访者怎样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并不是直接告诉来访者该原谅背叛,或者该直接离婚。因为这样的
2022-12-13 10:23:00
一位婚姻咨询师的感悟:婚姻这道选择题,从来不是非此即彼!
...注是:“爸爸妈妈在教我怎么爱别人。”这让我想起一位来访者杨女士。之前,她一直纠结要不要为孩子维持婚姻,直到有天发现女儿在过家家时说:“宝宝乖,妈妈和爸爸虽然分开了,但都超级爱
2025-04-12 20:55:00
一个细节,说明他不是正缘,别再浪费时间了
...得被重视,因为我需要你看到我情绪背后的需求。然而,来访者小鱼却说:“每次当我需要他,他都会推开我。”电话里笑嘻嘻的女孩,是我的来访者小鱼。他们分手一年多了,但是一想到前任,她
2024-04-25 06:17:00
每日阅读|读一本好书之《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它如何帮助人们克服困难。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各式各样的来访者:看所有人都是“白痴”的约翰、年轻有为但身患癌症的朱莉、年老而绝望的老太太瑞塔、还有酗酒而为恋爱挣扎的夏洛特。不同的来
2024-05-25 06:1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