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印度外长苏杰生这段时间正在东南亚进行访问,重点放在了菲律宾,首要议程是两国的海上防务安全合作。似乎是想在南海,开辟一条面向中国的战线。
【苏杰生到访菲律宾】
这次访问的时机比较微妙,因为前不久,中菲才在仁爱礁爆发摩擦,面对中方海警的水炮夹击,菲律宾的运补船还打出了白旗。
苏杰生选在这种时候来访,意图可以说是呼之欲出。小马科斯政府估计免不了要先诉苦一番。此外,菲律宾也是印度军工的老客户了。印度制造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菲律宾率先引进,也打算面向南海部署。而印度也可以借此向中国展示一下自己在南海的“存在感”。
这里补充一句,苏杰生访问东南亚期间,时常把中印实控线争端挂在嘴边,说什么中印改善关系的前提是实控线态势改善。
不过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矛盾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那么在与中国共同管控摩擦的前提下,印度也开始有意识地为在外交上打“持久战”布局。苏杰生对菲律宾的访问,就是其中一环。
【菲律宾从印度采购“布拉莫斯”导弹】
目前的态势已经是一目了然。中印正在外交上互相开辟新战线,中国这边通过与南亚小国密切互动,隐隐然构建出了一个“环印度包围圈”,而印度反手就加强了介入南海的力度。
当然,“环印度包围圈”并不是专门冲着印度去的,这是中国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的正常外交互动,得到了南亚小国主动响应。
他们之所以不跟着印度跑,归根结底是印度自己的地区合作倡议没有充足的吸引力,再加上印度对小国的外交手段比较粗暴,变相把自己孤立了。所以这个“环印度包围圈”的形成,实际上是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
而不明就里的印度,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想把账算在中国头上,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另外,中国最近还在跟不丹热切互动。随着去年不丹外交大臣访华,中不在边界问题谈判上屡屡取得进展,两国正式建交的日子,可能已经很接近了。
不丹只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不是唯一的例子,像是马尔代夫、尼泊尔,斯里兰卡,还有孟加拉国,这段时间都显著加强了与中国的互动。
【菲律宾打出了白旗,这一画面让小马科斯很难堪】
而不丹的特殊性在于,作为历史上印度的附庸国,同时也是南亚唯一没有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小国,它与中国只要一天不建交,印度就可以通过不丹,彰显自己在南亚地区的“大国影响力”。
但反过来说,一旦不丹开始推动与中国的建交,也是给外界一个信号,那就是印度的话,在南亚已经不好使了。
而为了延缓这一趋势,莫迪亲自跑了一趟不丹,承诺向不丹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紧接着,又把目光放在了东南亚方向,开辟一条全新的战线。
这也是为什么,苏杰生在菲律宾要优先跟小马科斯讨论海上防务合作,因为只有在这个话题上,双方才能一拍即合。印度要通过介入南海,加强自己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对冲中国在南亚构建的“包围圈”;
【苏杰生访问东南亚,不忘谈中印关系】
而菲律宾这边呢,则是寻求更多国家它们在南海的非法诉求撑腰,在外交和防务方面提供支持。如今印度主动上门谈合作,更是让小马科斯政府求之不得。
印度在南海开辟新战线,既有自身的战略利益考量,也有向美国献殷勤的意图。去年印度总理莫迪访美,美方就宣布,美国与印度将就南海问题深化合作,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美国目前加大对南海问题介入力度,还时常打出“航行自由”的旗号,而莫迪政府也很乐意在这个问题上附和美国,为美印关系寻找更多共同语言,哪怕代价是地区安全风险升高。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印度看似是在和菲律宾谈合作,但本质上是在向菲律宾背后的美国表示自己在南海问题上的“诚意”。
【美印将在南海加强互动】
只不过,为了加强与菲律宾的互动,对冲中国的包围圈,印度从外交、军事、经济这几个方面着手,开辟了另一条战线,但相比中国而言,落后趋势很明显。
一方面,是我们这边起步更早,布局更完善,无论是发展与南亚小国的合作关系,还是说在中国-东盟的框架下管控南海局势,我们到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处理办法。哪怕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跳得再高,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菲关系目前有不可替代性。
至于印度这边,虽然想在海上防务问题上,向菲律宾示好,变相彰显存在感。但这等于是把南海问题,作为了印菲关系的核心,那就是一条腿走路了。一旦菲律宾日后调整政策,重新往杜特尔特时期的路线靠拢,菲律宾与印度的合作关系,一旦没有其他支柱补充,将很快失去动力来源。而莫迪在南海的外交投入,也会打水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