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经常被鼓励要追求高度自律,追求自我提升。然而,很多时候这种“自律”却让我们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我们总是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感觉自己离理想的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为您解析。【为什么你越自律,越焦虑?】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这是朋友圈经常看到的励志语录,也是许多微商、晒娃家长和鸡汤作者的最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相信努力,越来越崇拜自律。于是,“高度自律=高度自由”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睡觉;一天要背200个单词,做200个俯卧撑;每天学习10个小时,周末也不出去浪。
当第N个这样的人在朋友圈打卡的时候,你的内心OS往往是:
“哇,好自律!我做不到,我太差劲了。”
然后一边拖延、焦虑,一边又沉醉在各种碎片化信息之中。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众生沉迷“伪努力”的时代。
努力本身没有错,但很多时候,你的努力很可能只是一个幻觉。
【真正的自律,都是顺应人性的】
知乎上有人问:“坚持每天跑步3公里,会有什么好处?”
下面的高赞回答是:“如果你每天跑步3公里,坚持3个月,你的身体会比以前更健康。”
但问题是:这个跑步的行为能坚持3个月吗?
人性的弱点是:更关注眼前收益,不重视潜在风险。
所以,如果一个人每天跑步3公里,坚持了1个月,然后放弃了。那么很遗憾,他很可能不会看到任何好处,反而会感到失望和挫败,因为“坚持”没有带给他任何好处。
那么如何才能让一个行为坚持下去呢?答案是:把这个行为和当下的某个利益挂钩。
比如,每天跑步3公里,坚持3个月,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
“如果你每天跑步3公里,坚持3个月,你的身体会比以前更健康。这样,到了夏天,你就可以大胆地穿上泳装,而不用害怕肚子上的那两层脂肪。”
这样,就把一个长期的行为(每天跑步)和当下的利益(夏天穿上泳装)挂上了钩。相比3个月后的收益,人们往往更重视眼前能看到的好处。
所以,真正的自律都是顺应人性的。只有长期受益于自律的人,才会爱上这种生活方式。
【自律,始于外驱力,终于内驱力】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逢佳节(比如春节、国庆)之后,总会立志要减肥、要攒钱。然后信心满满地定下一系列计划。
但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为何如此?因为当时的“立志”只是出于外在压力(比如父母、配偶的期待),而不是内在需求。
所以,要想让一个行为长期持久,就需要把这种行为转化为内在需求,让这种需求成为你的“内驱力”。
比如,你想要学习写作。但一开始只是看到别人靠写作赚了很多钱,所以你才想要去学习。这种“立志”只是出于外在压力(钱),而不是内在需求。所以你的行动力往往不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先行动起来!
比如,你可以先尝试写10篇文章(不管写得如何),亲身体验写作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你就会去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你就逐渐发现了写作带给你的内在收益(比如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等),从而把“写作”这个行为转化为内在需求,让写作成为你的“内驱力”。
写在最后
所以,一个真正的自律者不是靠意志力去坚持某个行为,而是靠把这个行为转化为内在需求(内驱力),然后让内驱力去推动这个行为。当一个行为长期受益于内驱力的时候,这个行为就会内化成这个人的习惯。当一个人养成了很多好习惯,这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