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千年“舌尖非遗”天水呱呱:用“勺”搅出的生计与乡愁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24 14: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千年“舌尖非遗”天水呱呱:用“勺”搅出的生计与乡愁

图为天水常记呱呱店铺最具故事的“老物件”,正是用它才一勺一勺搅出的荞面呱呱。(资料图)天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兰州2月24日电 (崔琳 裴婷婷 何慧娟)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一勺一勺搅出的荞面呱呱,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至今绵延传承2000余年,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生活方式,也用美食传承着一方文化。

每天深夜时分,老字号天水常记呱呱的生产车间就会灯火通明,磨浆、过滤、慢煮、搅拌……一番熟练操作后,带着诱人香气的呱呱便顺利出锅。为保证最佳口感,这些新鲜出炉的呱呱会在天亮前准时送至各个销售店铺。

“那时候纯手工边撒边搅,勺子、锅台里沸腾着的是一家子的生计。”趁着休息的间隙,常记呱呱传承人常晓旭和母亲张巧玲闲聊起来,常晓旭想把勺子放在非遗展馆里,得到了母亲的赞许。

为彰显文化记忆,常记呱呱非遗展馆正在当地西关古城筹建,而常晓旭提及的勺子,则是展馆中最具故事的“老物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对呱呱制作技艺烂熟于心,但每当看到奶奶用来搅呱呱的这把勺子时,她依然很有感触。

千年“舌尖非遗”天水呱呱:用“勺”搅出的生计与乡愁

图为天水呱呱。(资料图) 天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勺子的底部被磨得很薄,甚至有了破损,但长辈们传承的技艺和精神却历久弥新。”常晓旭说,对于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是时代赋予手工匠人的责任。为了让呱呱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2016年她参与经营常记呱呱,成为第六代传承人。

常记呱呱最早可追溯到百年以前,20世纪70年代,常晓旭的奶奶蒋花棠靠着熟练的手工制作技艺,在马路旁摆个小摊就开张了,老人每天手里攥着的那把勺子,是全家的营生,也是特殊年代独有的美食符号。

晨光熹微,烟火气里顾客如往常般纷至沓来,一碗碗呱呱被依次调上盐、醋、蒜汁、芝麻酱、油泼辣子等调料,热气腾腾如同一座小火山般放在食客面前。多调一点味太重、少调一点太寡淡,呱呱的大小和调料的浓淡在张巧玲手中完美融合。

“一锅呱呱看起来简单,实则工序繁杂。”张巧玲介绍说,从荞麦、辣椒、芝麻等选材到制作就需20道传统工序,前后近20个小时才能完成,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把关。

“那时候呱呱两毛钱,我们都是拿着碗去买,吃一碗能回味好长时间。”年过六旬的刘阿姨想起这些陈年往事记忆犹新。她说,儿时惦念着的一碗热辣咸香的呱呱,如今已深深刻进了全家人的味蕾。

跨越时间的轴线,呱呱在天水这座古城驻守着光阴。这碗“舌尖上的非遗”,承载的是几代人的匠心,是天水人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时代记忆,更是浓浓的乡愁和深厚的文化根脉。(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4 1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城“势”而上 | 天水爆红:始于麻辣,终于文化
2024年火爆全国的新晋“顶流”当属天水麻辣烫。一口热辣滚烫,带火一座城。就连《天水日报》都发评论感叹:泼天的富贵,终于来到天水。从滋滋冒油的淄博烧烤,切花摆盘的哈尔滨冻梨,到红
2024-03-28 10:19:00
...的盛夏,后有“尔滨”冰雪的燃冬,春暖花开之际,甘肃天水凭一碗麻辣烫火了,席卷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热榜。麻辣烫火了!为啥是天水?一碗飘香的麻辣烫,是当地人唾手可得的快乐,也“烫”走
2024-03-19 03:22:00
一碗天水“麻辣烫”盛出沸腾文化IP
...的盛夏,后有“尔滨”冰雪的燃冬,春暖花开之际,甘肃天水凭一碗麻辣烫火了,席卷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热榜。麻辣烫火了!为啥是天水?3月16日,在天水市秦州区的天水名优小吃城一麻辣烫店
2024-03-19 10:41:00
【这个城市有点潮】天水:在“陇上江南”体验舌尖上的“热辣滚烫”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这个春天,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裹满了酱汁的蔬菜、豆皮、手擀粉等食材,搭配灵魂的“甘谷辣椒”,天水麻辣烫隔着屏幕都能把人香到“迷糊”。走进甘肃天水这座西北小城,
2024-04-03 13:46:00
千年壁画“活”了 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巡展亮相武科大
...的魅力。本次展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敦煌研究院和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科技大学沁湖美术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承办,不仅吸引了200余名专家学者和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更让
2025-03-31 20:26:00
秦安花椒的前世今生
本文转自:天水日报 □ 一石甘肃人的饮食里,花椒的角色不像蜀地川菜里麻辣的特征那样出挑,因此黄土高原上以陇人的淳朴、善良和热情,混合了秦椒的花椒粉和七寸红的辣椒粉,端出一盆香辣可
2024-04-15 00:15:00
东西问丨高世华:古丝路千年葬俗有多少东西方交融互鉴?
...:古丝路千年葬俗有多少东西方交融互鉴?——专访甘肃天水市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高世华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一张曾用金箔装饰过的巨大石床,被十余帧雕刻彩绘屏风三面合围,其上不乏中式楼阁
2025-04-04 20:04:00
本文转自:天水日报天水“宠粉”再升级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天水千古秀》震撼回归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张彬霞】3月25日晚,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天水千古秀》在天水大剧院震撼回
2024-03-26 00:24:00
一碗麻辣烫,读懂一座城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旅客乘坐天水“麻辣烫”专列。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宋佳龙商家正在制作麻辣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天水“麻辣烫一条街”吸引游客“打卡”。新甘肃·甘肃
2024-03-22 12:4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