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晓丹 李艾琳 郑英姿 刘凯
10月2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称,该院采用“肝癌定向治疗术”将一位患者治疗成功。
今年5月26日,53岁的赵叔(化名)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就诊,CT检查发现他的右肝有巨大软组织肿块,确诊为肝细胞癌。
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经评估,赵叔右肝肿瘤体积较大(最大径13厘米),伴多发子灶和血管侵犯,已属于中晚期,而且有多年的慢性乙肝,直接手术切除效果不佳。专家团队经多学科讨论后,建议先进行介入联合靶向、免疫抗肿瘤治疗,希望肿瘤能够得到控制并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8月23日,经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后,赵叔右肝肿瘤受到控制,肝癌标记物甲胎蛋白也从术前16848ng/mL降到480ng/mL。继续保守治疗,肿瘤可能会耐药而重新加速生长,而接受手术则有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但是,要完整地切除肿瘤,剩下的健康肝脏体积太小,仅有380mL,占标准肝体积的31%,切除后发生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风险极大。

▲ 系统治疗后的肝脏CT三维重建
(橙色为肿瘤部分、红色为拟保留肝脏,灰色为拟切除肝脏)
针对这种情况,ALPPS(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术式,最早由德国学者Hans Schlitt在2007年实施。手术分为两期:一期手术将左右肝分隔开,将连接右肝的门静脉结扎“断供”;待一段时间后,健康的左肝“长大”,再行二期手术将右肝切除。这种技术为残余肝体积不足的患者提供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
“但ALPPS也存在局限性,不仅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而且一期手术分开后,病肝一侧的肿瘤还是有活性的,在第二期手术之前肿瘤仍保留在体内,有转移扩散可能。”中山七院普通外科的汤地介绍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2017年首创“多器官维护系统”,为离体多种器官创造接近生理条件的灌注压、温度、氧合及营养支持,可长时间维持离体器官的活力和功能,破解了器官缺血损伤世界性难题。
“在ALPPS术中,若结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器官隔离治疗技术,可以再上一层‘保险’。”在一次讨论会上,汤地提出了引入器官隔离治疗技术想法:在ALPPS一期手术过程中,对荷瘤侧肝脏进行高浓度化疗,可以灭活肿瘤,大大降低肿瘤转移扩散和术后复发的几率,同时保留侧肝脏不受到高浓度化疗药物影响,实现“肝癌定向治疗”。
基于“多器官维护系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探索“器官定向治疗”技术,可使用高浓度药物,只作用于肿瘤侧肝脏,对健侧肝脏及全身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反应较小甚至没有,真正实现了肝癌的精准治疗。
9月14日上午,一期手术开始。医生对右门静脉和肝右静脉进行插管并接入灌注设备,通过“多器官维护系统”维持右肝血供和活性,实现了右肝的“无缺血完全隔离”,并持续灌注2小时化疗药物灭活肿瘤组织。其中右肝内化疗药浓度最高达到外周血500倍。由于实施隔离灌注,手术结束时,外周血未检测出化疗药物,证明高浓度化疗药物集中在荷瘤侧肝脏。

▲ 手术团队与赵叔一家做术前沟通

▲ 9月14日一期手术灌注化疗中
术后,赵叔被转入ICU悉心照护,术后6天后回到了普通病房,恢复得很好,未发生并发症,血液中甲胎蛋白一路下降。
2023年10月13日上午,赵叔接受二期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手术。第一次术后近1个月,赵叔腹腔内粘连明显,视野有限。手术团队克服操作困难,仔细松解粘连,充分暴露了右侧肝脏,顺利实施了右肝的切除。二期腹腔镜手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促进了赵叔的术后快速康复。据了解,这也是深圳首例全腹腔镜下实施的ALPPS第二期肝切除手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