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凶险!大呕血、肝移植……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多学科
接力救治肝癌终末期重症患者
本报记者 关海芳 通讯员 施桂伶
本报记者 关海芳 通讯员 施桂伶
内镜止血、确诊肝癌、急寻肝源、行肝移植……肝癌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险象环生,多学科团队迎难而上、接力抢救——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演了一波生死时速的场景。
突发 呕血打乱诊治计划
近日,46岁的患者小金(化名)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长期乙肝病毒携带未能治疗、腹胀、腹壁静脉曲张、肝硬化、肝多发占位,考虑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有门脉高压、腹水等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同时不排除已经出现了肝癌的可能。”通过快速问诊、体格检查,该院老年病学消化内科刘莹副主任医师作出初步判断。
为尽快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小金入住老年病学消化内科病房。谁都没想到,重重难关悄然来临,周密的诊治计划被突发的呕血打破——入院第2天清晨,小金突然感觉一阵恶心,抱着床边的桶大口大口吐起了血。小金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手脚无力地躺在病床上,一旁的妻子手足无措。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大、病情凶险,6周的病死率高达20%,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消化系统的急症之一。消化内科姜海行教授当机立断,指挥团队有条不紊地展开抢救。
奋战 两次内镜止血成功
急诊内镜下,4条曲张的静脉就像凶恶的大蚂蟥盘亘在小金的食管里,食管下端、胃底还能见到缓慢渗血的创口,大量的血液堆积在胃腔里……内镜视野之下一片血淋淋,医务人员不由得冒了冷汗。
就在即将进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之际,小金突然出现呛咳,心率快速上升,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经过消化内科兼内镜中心主任覃山羽教授及消化内科姜海行教授两次内镜治疗后,终于成功止血。
“今晚对患者来说极为危险,值班医护人员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科室所有医护人员随时待命,与胃肠腺体外科、内镜中心密切联系,做好抢救准备!”老年病学消化内科病区主任黄雪教授接棒抢救,为小金保驾护航。
经过积极的内科和内镜下治疗,小金当晚没有再出现呕血等现象。术后恢复良好,逐渐开放饮食。这一难关,总算熬过去了。
新生 肝移植手术顺利
尽管第一次出血已经止住,但治疗团队仍丝毫不敢松懈。后续的全腹部动静脉造影检查提示,由于肝癌的侵犯,小金出现了肝动静脉瘘,这使得门脉压力更大,易引发再出血,且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高,短期内再出血会比上次出血更凶险,病死率更高。
入院第11天,由老年病学消化内科、器官移植科、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放射学科、超声医学科、PET—CT等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对小金的病情展开讨论及全面细致评估,认为肝移植是目前能都同时解决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佳选择。然而,正当大家全力寻找肝源时,小金再次出现呕血症状,血常规提示他体内的血红蛋白仅有正常人的一半——不能再等了!
“我们尽一切努力为他争取到供肝。”器官移植科主任董淳强主任医师说。入院第24天,小金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肝源。由董淳强主刀,输血科、麻醉手术中心等多学科全力配合,小金接受了肝移植手术。
术后经过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科等多学科的细心监护,闯过了重重难关的小金迎来了新生,新的肝脏工作良好,小金也顺利出院。
提醒 早发现早规范治疗
专家提醒,该患者出现“乙肝—肝硬化—肝癌”,是临床常见的“肝病三部曲”。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早期并无任何不适症状,极容易被忽视,往往发现时已是疾病终末期。当发现乙肝病毒感染时,应早期规范治疗,避免肝病继续进展。
病情进展到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更应终身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定期随访,每3个月进行肝癌相关筛查。
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血管性介入治疗、消融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化疗、放疗、肝脏移植等。据介绍,该院器官移植团队近3年来已完成肝肾等大器官移植超500例,2023年上半年器官移植手术均成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9 09: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