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黔言】一条湄江见证八十五载“求是”情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9-02 01:40: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黔言】一条湄江见证八十五载“求是”情

“浙大女生穿泳装在湄江游泳,起初乡民难以接受。但闭塞的山乡最终被科学春风叩开。”在贵州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讲解员刘金亭向参观者介绍着那段历史。今年是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办学的85周年。

【黔言】一条湄江见证八十五载“求是”情

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展出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民族危亡时刻,竺可桢校长带领浙大师生举校西迁,先后到建德、龙泉、吉安、泰和、宜州等地办学,这场历时两年多、跨越六省、行程2600公里的“文军长征”,最终在1940年落户遵义、湄潭、永兴。在湄潭,浙大师生度过了七年的安定办学时光。而曾在湄潭任教或学习的师生中,后来成为两院院士的多达50余位。

当时的湄潭条件艰苦,观念相对闭塞。浙大师生克服困难,坚持教学科研。农学院师生主动向当地百姓传授茶叶种植、水稻增产等农业技术,并开放实验室供百姓参观学习。浙大学生的着装也曾引发当地观念碰撞,但最终逐渐被接受。浙大严谨求实的学风对当地教育风气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黔言】一条湄江见证八十五载“求是”情

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展出图片

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陆昌友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浙大西迁历史。通过查阅《竺可桢日记》等大量原始档案,他梳理出竺可桢校长在遵义和湄潭的具体停留天数。同时,他推动修缮了多处浙大西迁旧址,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珍贵历史。

时光荏苒,烽火岁月早已远去,跨越八十五载的风雨沧桑,让浙江大学与湄潭等西迁办学地的情谊只增不减,地校心手相连,在教育、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为报答湄潭人民在西迁时期的深厚情谊,2012年,在广大海内外浙大校友倡议和捐资支持下,由浙江大学及其校友与湄潭县人民政府联合创办的公立小学“浙大小学”正式落成开学。学校占地77.8亩,设施完善。时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题写校训“求知知真,求是是真”,并兼任校长同时设立了“湄潭浙大小学郑强奖助学-奖教基金”。如今,该校已成为当地乃至全省规模较大、声誉良好的优质小学。

【黔言】一条湄江见证八十五载“求是”情

浙大小学校门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得到浙江大学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大力支持。”浙大小学党总支书记张勇介绍,浙江大学通过多种方式持续支持湄潭教育发展。每年暑假,浙大小学的教师都要到浙江大学进行培训,所有费用均由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西迁感恩基金承担。就在7月,浙大小学55名教师前往浙大进行AI教学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浙大已为湄潭举办干部教师培训13期,培训580余人次,内容涵盖乡村振兴、人工智能等多领域。

浙大也为湄潭带来了高校“朋友圈”资源。除了浙江大学师生定期到校开展志愿服务,带来前沿课程,得益于浙江大学的桥梁纽带作用,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也经常前往湄潭进行暑期实践、支教活动。而作为区域教育亮点的浙大小学,也正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黔言】一条湄江见证八十五载“求是”情

浙大小学校园

2021年7月,在“西迁感恩基金”支持下,浙大小学16名教师开展了为期十天的“重走西迁路,感悟求是情”考察学习活动,亲身感受浙大西迁历史和精神。浙大小学教师卢敏感慨道:“作为湄潭人民,‘文军西征’的七年,是浙大师生与湄潭人民患难与共的七年,共度时艰的七年,相濡以沫的七年,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一段历史,波澜壮阔,永载史册;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

在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的留言板上,浙大1945届毕业生张焕菁的后代写道:“家父随浙大西迁,由此决定了他毕业后返回贵州服务终身,也影响了我们为贵州服务的人生。”这样的故事,正是浙大西迁精神跨越时空、代代相传的缩影。

“排万险而求真理,克万难而获真知”。八十五年过去,浙江大学与湄潭的情谊历久弥新。从战火纷飞年代的患难与共,到和平岁月里的教育反哺与合作,浙大西迁的历史及其蕴含的“求是”精神,仍在深刻影响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妮 陈久菊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穿越时空的贵州抗战印记”探访报道|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见证那段高校西迁的岁月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简介: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贵州遵义市湄潭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杭州局势危急。为保存教育力量,竺可桢校长率领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开始西迁办学的历程。
2025-07-29 02:3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80年勿相忘,随百鸟,到湄江!
...古色古香中沉淀着厚重文脉。80余年前,抗战烽火燃起,浙江大学开启“文军西征” 的壮阔征程,与湄潭结下不解之缘。竺可桢校长曾用过的办公室。如今,凝固的西迁记忆在岁月中愈发清晰,
2025-09-01 16:50:00
位于贵州遵义湄潭县的浙江大学旧址,近日因一批珍贵文物捐赠再度引发关注。这座承载着中国教育抗战史的百年建筑,记录着八十多年前知识分子在战火中赓续文脉的壮举。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
2025-08-06 02:49:00
浙江大学西迁后代话西迁|钱永红:感受源于苦难却终成光辉的力量
...战争爆发,为了坚持学业,为国家保留人才,竺可桢率领浙江大学全体师生踏上西迁办学的历程。1939年,竺可桢校长到遵义、湄潭实地考察后,决定将浙大迁到遵义、湄潭继续办学,在此开启
2025-09-02 23:35:00
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在贵州湄潭设立教育发展基金
...之际,浙大EMBA教育中心在贵州湄潭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浙江大学与湄潭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遵湄办学”时期,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在西部播下
2023-04-19 15:33:00
“西迁情·求是心”团队赴龙里龙山开展公益助学活动
...心助学金,共计人民币20.167万元。1940年,抗战硝烟中,浙江大学西迁至贵州遵义湄潭,坚持办学长达七年,成就浙大历史上最辉煌的七年,当时被英国皇家院士李约瑟比喻为“东方剑
2024-04-18 15:59:00
从西迁到共兴 八十五年双向奔赴|浙大与湄潭书写跨越世纪的时代答卷
...城浙大广场后面,一座红墙灰瓦的院落静静矗立,这里是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1940年,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浙江大学师生跨越千山万水,历经260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辗转西迁至湄
2025-08-20 00:03:00
1905年出版的微积分教材见证历史 浙大西迁后代向湄潭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
日前,浙江大学西迁后代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举行。钱永红、吴江新等浙大西迁后代代表,向湄潭县档案馆捐赠了一批记录抗战时期浙大在湄潭办学的历史珍贵资
2025-07-16 22:0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浙大西迁:烽火中的贵州湄潭,如何成为科学家的摇篮?
...贵州湄潭,守护文脉、延续学统。如今,在湄潭文庙——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中,历史正被不断讲述,连接起过去与现在。一座城与一所大学的双向奔赴:“湄儿”一名镌刻的深情厚谊“浙大西
2025-08-26 21: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日前,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2025年江苏瞪羚企业评估结果,盱眙凹土企业——江苏神力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高速成长性和优异创新能力入选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