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日前,浙江大学西迁后代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举行。钱永红、吴江新等浙大西迁后代代表,向湄潭县档案馆捐赠了一批记录抗战时期浙大在湄潭办学的历史珍贵资料。
捐赠仪式活动现场。湄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批捐赠资料包括:浙大西迁湄潭时期的教学用书、相关档案文件、记录西迁经历的相关书籍,以及西迁前辈的日记、手写讲义、木质书箱、公文包、学术著作等。
其中,一本1905年出版的《微积分基础》尤为引人注目。教材首页清晰印有浙江大学数学系奠基人钱宝琮的印章。1940年,当历经艰险、跨越2600公里抵达湄潭的浙大师生在简陋的祠堂教室复课时,这正是钱宝琮教授授课所用教材。
钱宝琮(1892-1974年)是中国数学史和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也是钱永红的祖父。抗战时期(1940-1946年),浙大西迁至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办学。钱宝琮举家随校西迁,在湄潭县永兴镇(时为浙大永兴分部)担任一年级数学教授,并曾兼任永兴分部主任。他还是当地文人团体“湄江吟社”的发起人之一。永兴镇东北的财神庙曾被用作浙大永兴分校的实验室,钱宝琮等师生在此坚持科研,取得了重要成果。
钱永红等浙大西迁后代在贵州开展寻根溯源活动。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到:“在中国的数学史家中,李俨和钱宝琮是特别突出的。钱宝琮的著作虽然比李俨少,但质量上旗鼓相当。”
如果说钱宝琮使用的教材见证了浙大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高质量办学的精神,那么与其同时捐赠、字体清秀的家书则展现了西迁学人的家风传承。
钱永红向湄潭县档案馆馆长杨宏展示了一封其祖母写给当时在贵州修文任教的长子钱克仁(钱永红之父)的家书。信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生活:“1940年春,(祖父)在青岩教一年级,家安于遵义老城水井湾5号。1940年秋至1946年夏,祖父一直在距湄潭近20公里的永兴分部任教。1943至1944年间还兼任过分部主任。为不影响子女在遵义上学,祖父决定不搬家,独自居住宿舍,每隔一两个月徒步回家一次。”信中反复提及的,是钱宝琮对子女教育的关切。钱永红在介绍这封家书时,对其承载的家风深有感触。
钱永红向湄潭县档案馆馆长杨宏介绍老照片故事。
据钱永红介绍,本次捐赠的部分物品是其祖父钱宝琮在湄潭时期使用过的原物,由其珍藏多年;另一部分资料则是他在多年调研考察浙大西迁历史过程中收集整理所得。
捐赠品中还有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一幅为1941年浙江大学农学院在湄潭的师生合影。这些定格的历史瞬间,诉说着烽火岁月中青年学子在湄潭坚持求学的场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赵珊珊 吴蔚
编辑/赵怡 明雪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