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营销短信竟伪装成验证码“轰炸”消费者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01 07:43:00 来源:缘之心

绕过手机“垃圾短信”拦截系统

营销短信竟伪装成验证码“轰炸”消费者

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商业推广特服号码的管理

中工网北京10月31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唐姝) “没想到,‘双11’的营销短信这么厉害了,竟伪装成验证码,绕过了手机上的‘垃圾短信’拦截系统。”今天,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杨女士告诉记者,某电商平台“双11”预售启动当天,她接连收到了3条带有验证码的短信,仔细一看才发现,实际是该平台的“双11”营销广告,但其中却插入了验证码及“验证码拒收请回复R”等字样。

“当我把那3个号码‘拉黑’后,对方又换不同的号码发来内容相似的短信,一天共收到了10多条。”由于不确定短信来源,担心是诈骗,杨女士不敢点链接,也不敢回复“R”拒收。

记者采访发现,杨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有消费者表示:“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收到了7条相同内容的短信,且来自不同的号码,而且里面都带有验证码。”还有消费者担心:“一旦不法分子将诈骗短信以验证码形式发送,会让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难以分辨。”

杨女士将收到的短信转发给记者后,记者复制该短信内容,打开某电商平台APP,发现是其“双11”主会场的界面。记者联系到该电商平台官方客服人员,对方表示:“这不是验证码,而是链接码,复制以后再打开APP就可以打开链接。”那为什么要用验证码的方式来推送?该客服人员表示不清楚,如不想接收短信,可以通过短信中的提醒进行退订,或是联系客服协助处理退订。

对此,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对记者表示,当前消费者使用手机短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接收验证码,如果短信里有明确的验证码字样,运营商或第三方拦截系统拦截时可能就会放行,以免用户错过重要信息。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

“然而,由于违法成本低,不少商家抱着侥幸心理,变着法子来逃避管控,无疑侵犯了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陈音江说。

付亮指出,要避免营销短信伪装成验证码“轰炸”消费者,单靠运营商和第三方软件动态判别该不该拦截,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用于商业推广的特服号码(如106开头的号码)的管理,包括使用是否超出许可范围、是否经过用户同意等。

“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治理。”陈音江认为,一方面,商家应通过诚信守法的方式开展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一旦监测到或者有消费者举报,应依法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析报告》就将短信扰民作为一个重点单独提出。这种侵犯消费者权利的营销方式每遇电商大促就抬头,表明其顽固性。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垃圾短信还是传播违法诈骗信息的重要渠道。短信“轰
2024-11-05 09:04:00
治理营销垃圾短信还需从源头入手
据《工人日报》报道,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杨女士反映,某电商平台“双十一”预售启动当天,她接连收到了3条带有验证码的短信,仔细一看才发现,实际是该平台的“双十一”营销广告,其中插入了
2024-11-06 11:19:00
...或选择拒收,仍有短信伪装成验证码,绕过拦截“轰炸”消费者,成为营销顽疾。随着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增多,这些短信不仅群发,还能精准识别人群,如加购、收藏或购买过商品的顾客。商家如何
2024-11-02 16:19:00
小样,穿个“智能马甲”就不是“营销短信”了?
...证码,有的以闪信方式呈现,还有的以积分诱惑跳转,对消费者进行轮番“轰炸”。垃圾短信披上“智能化”外套,入侵用户日常生活,让人防不胜防。济南市民李先生日前接到一条短信,提醒他的
2024-11-12 16:29:00
20元轰炸六小时,一分钟内40条验证码!起底“呼不停”灰产
...示,截至今年12月21日,超4万条投诉中包含关键词“电话轰炸”,另有2万多条投诉提及“短信轰炸”。这些骚扰信息大多与债务催收相关,部分涉及电商平台的交易纠纷,甚至包括私人情感
2023-12-26 10:38:00
国家金融局湖北局:关于警惕冒充银行员工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示》,指出当前,冒充银行员工实施诈骗案件频发,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员
2024-03-13 09:37:00
商家在沟通中对消费者恶语相向为哪般?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杜科)“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缺这点果子是吗?”“买东西专门仅退款是吧,我明天就全网曝光你的电话和收货地址。”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消费者徐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2024-12-16 18:09:00
...面很广。”不过,这位卖家也提到,短信营销虽然能直达消费者手机,也不容易被屏蔽,但由于消费者对短信业务的依赖度大大降低,这背后要真正提高触达率,需要卖家在内容上大作文章。此外,
2023-01-31 00:06:00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者报2022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2万余件106短信鱼龙混杂等九大消费乱象亟待关注■本报记者 刘浩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披露,2022年共受理
2023-03-16 09:2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