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华溪之变(报告文学)
文/陈刚权
父亲的一句话,他放弃经营多年的生意;父亲的教诲,他铭记在心间;父亲生病住院,他却在医院照顾乡亲;全体村民富裕,是他奋斗的目标。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
“你是如何走上村支书岗位的?”2021年4月28日,在中益乡华溪村参观线上销售平台及码放有序的农产品后,望着眼前这位身材魁梧,说话做事都显得风风火火的中年汉子,我与他聊起了如何当上村干部的事儿。
“我原本没有当干部的想法,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使我进入这个队伍就不想离开了。”王祥生简单回答了我的问题,接着向我们讲起了他的过去。
时光追溯到1982年,刚刚初中毕业回家的王祥生,便赶上改革开放好时光,乡下人也可以做生意找钱了。他听人说,挂包里带点黄连到广州去,就可以卖几百元。在那个年代,机关干部每月的工资才四五十元,做生意可以赚那么多的钱,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啊!
王祥生在沙子中学、石柱中学读过书,算得上是在外见过世面的人,他抓住机会,壮着胆子做农副产品销售生意,一试便获得成功。后来,他又购买中巴车,专跑中益到县城的客运,年收入十分可观。经营20多年过后,王祥生成了村里有名的“小老板”。
正当王祥生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从十几岁就做大队会计、当时已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他说:“祥生,一个人致富不是本事,你如果回来把全村人都整富了,才是真有本事。”
父亲的这句话,改变了王祥生的人生坐标。2003年,他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意,回到华溪村任村文书。王祥生放弃生意回家当基层干部,许多人都觉得不可理解,曾经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说:“你硬是听你老汉(即父亲)的话哈,回去当村干部,一个月那点死工资,连我一天的收入都比不上,你将来会后悔的。”王祥生对朋友说的话,只是一笑了之,他不但没有后悔,还干起了“瘾”,把基层干部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一直干到今天还在继续。
2010年,王祥生被全体党员推选为村支书。他把父亲给他讲的那句话转换成“全村富才是真正富”,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他苦干实干,带领群众修路架桥,发动群众养猪增收,只要有利于村里的发展,什么事情他都愿意干。
华溪村的贫困我是深有感受的。那是在2009年秋天,我们到华溪村去验收新农村建设安排的人行便道项目,那也是我第一次走进中益乡。进入中益乡场镇后,汽车沿着金溪沟边的石子公路向山里颠簸前行,路边的荆棘划得车身“呼呼”直响,公路中间长出的青草让驾驶员看不清路面。
“你们把人行便道建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走在新建的水泥人行便道上,看到破败不堪的农房和坑洼不平的公路,与此有些格格不入,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随行的村干部介绍说,我们这里好不容易来个项目,把人行便道项目安排在这里,就是想改变一下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这里条件很差,老百姓吃的多是玉米、洋芋、红苕“三大坨”,大米饭都无法天天有吃的。由于条件差,在我们村30岁以上没有结过婚的光棍汉就有36个。唉,在500多户人家的一个村里,有那么多的光棍汉,真的是太贫穷了。
2017年,中益乡被确定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华溪村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扶贫工作任务越来越多,一些村干部打起了退堂鼓,相继申请离职。王祥生没有被困难吓倒,在乡党委的支持下,他大胆启用年轻人,带头加班,带领村两委班子,抢时间换来发展空间。
当村干部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村干部辞职不愿干了,于是,我对农村工作感到有些疑惑。有人说村干部的难题是‘鸡毛蒜皮’的麻烦事太多,我倒觉得最大的难题是选准产业发展,让村民增收致富。”王祥生认真地说。
脱贫攻坚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产业要发展,基础设施要改善,村民的思想认识也要转变。哪一项都不能缺失,哪一项都马虎不得,王祥生把这些工作,一项一项地拿上手来抓,一项一项地抓实抓好。
产业发展需要劳动力,可多年的外出务工,使得不少土地荒芜,有限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2017年12月,在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组的关怀下,华溪村成为全市18个“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要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能够被村民接受,王祥生与驻村工作队一道,在清产核资、界定成员、量化确权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宣传政策,讨论方案,引进企业带动,组建公司运作。用重庆民生集团捐赠的10万元、山东淄博对口帮扶石柱的帮扶基金90万元,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起步资金。动员村民集资参股,整合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各项资金,注册成立一家合资500万元的村集体企业——中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在中坪、王子坪和金溪沟两岸293户村民中流转1080亩土地及部分林地,按照“宜农宜旅,长短结合,套种间种”和“增收,蜜源,观赏”等综合效益的原则,将土地统一整治,规范种植。建设中坪脆桃观光采摘园、王子坪脆红李生态采摘园、蛮王坪牡丹露营体验区和金溪沟“中华蜜蜂谷”,打造出华溪村“三坪一谷”的农旅发展产业布局。脆红李、香桃等经果林成片了;黄精、木瓜、吴茱萸等中药材的规模壮大了;菊花、牡丹花等观赏作物错季绽放;草莓、蓝莓等应时水果见效快。
“三变”改革,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产,聚拢了各级分散的资金,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华溪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将中药材黄精基地,“返包”给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管理,三年时间每亩付给2000元的管护工资,收获后还给予管护地产业收益20%的分红。“公司+合作社+村民+基地”的利益联结模式,有效激发了群众动力,带动了村民脱贫,解决了“吃大锅饭”、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起来了,太极集团、希尔安等龙头企业引进来了,订单发展产业,收购包装产品,有效构建起“企业有钱赚、集体有经济、村民能致富”的“三方共赢”长效机制。
华溪村集体经济有了产业,农民找钱有了门路,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到2022年4月,华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给村民分红4次,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000元。
“你带领村民致富,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家人有怨言吗?”华溪村的发展变化,王祥生付出了很多。作为基层干部,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呢?
“家人对我没有怨言,只是我觉得对家人有亏欠。”王祥生说这话的时候,眼眶里闪现出难以察觉的泪花。
为了村里发展,王祥生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妻子一人肩上。多年来,使他感到愧疚的,是对不起去世的父亲。
2018年6月初,王祥生的父亲病重,他送父亲到县人民医院后,想到脱贫攻坚才进入起步阶段,村里的事情特别多,加之马上要动员100多户村民实施农房改造,他坐在父亲的病床边,就有些走神。父亲看出了他的心事,对他说:“祥生,你是村支书,村里事情多,你就回去忙吧。”他给父亲请了护工,依依不舍地回到了村里。
6月下旬的一天,村里有5位村民给辣椒打药,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中毒。王祥生得知后,立即将他们送到县中医院抢救,直到凌晨三点钟,中毒村民全部脱离了危险,他才在附近宾馆开房休息。疲倦的他很快睡着了,可很快又被电话铃声叫醒,护工打来电话,说他父亲刚刚去世了。王祥生马上赶到县人民医院,非常愧疚地说:“我为什么扛不住困啊?为什么要到宾馆开房休息?为什么不到县医院来看看父亲?”
在给父亲办丧事期间,王祥生坚守在村里工作岗位上,乡党委领导关心地叫他回家料理父亲的后事,他强忍着悲痛说:“父亲生前就教导我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父亲的后事,有老婆和兄弟打理,村里事情多,工作不能缓,其他人来不熟悉。”王祥生就这样,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回去为父亲守夜,一直坚持到父亲上山安葬。
王祥生对家庭的亏欠,换来了全村人的幸福。全村85个建卡贫困户312人,就在2019年全部脱贫。
如今的华溪村,不仅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而且是春天有花、夏天有果、秋天有蜜、冬天有研学课堂的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村里有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有了积累。2021年4月15日,村里在第三次分红时作出决定:对70周岁以上老人给予生活补助,对考上重点大学和应征入伍的青年给予奖励,对见义勇为者和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功者给予奖励。
王祥生,亏欠了家庭,幸福了华溪村民!
梅花香自苦寒来。2020年10月,王祥生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7月,他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作者简介:陈刚权,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3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