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缙云优秀作品奖”来了!
9月,暑未退,秋已至,丰收的气息覆满大地。
9月,上游新闻文化频道持续发力,主要体现在“专题策划”和“连载”上,这也是发挥新媒体优势,与传统报媒展开差异化服务的一个举措,给读者更多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和古代学霸握个手》是一本新书,语言生动,故事也特别有趣,恰好9月又是开学季,多读一点“正能量”总是有益的,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最好是亲子共读)。我们征得版权方的同意和支持,选摘了12篇。9月中旬,《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出版,成为重庆文学界的又一盛事。许大立先生是重庆新闻界的前辈,也是文学界的前辈。这本选集里的文章虽发表过,但发表时间跨度大,刊载的媒体又多,幸得结集成书,能让读者大饱眼福,读得酣畅淋漓。我们也选摘了12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让上游新闻文化频道的读者得以第一时间尝到精华,“大快朵颐”。
教师节我们做了“春蚕”特辑,中秋节我们做了“中秋”特辑,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我们又特意制作了专辑,用文学,向先烈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大量的策划,也挤占了我们部分自然来稿的发表空间,等待签发的原创作品积压较多,能签发出来的数量就偏少,但其中仍然不乏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经过“上游新闻文化学习群”的读者们和作者们的民主推荐,本月两篇作品的得票数最多,也最集中,而且专家评委同样给予这两篇文章以高度评价,由此,9月“缙云优秀作品奖”得以产生。
本期奖品为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许大立先生散文作品选集《最是那时光》。
附:获奖作家作品
陈进:《明月何处看》(点击即可欣赏此佳作)
名家点评(杨柳):
陈进的散文《明月何处看》,落墨两度中秋,勾连起两场离殇。前一个中秋阖家团聚、花好月圆,后一个中秋,就只剩下父亲了。母亲的非正常去世,击垮了父亲,他在人世煎熬五个月后就追随而去。这多像两棵连根的树,倒下一棵,另一棵也不准备活下去了。所以作者对第二场告别的叙述更为沉痛。
人生就是流水宴席,不断有人到来,不断有人离去。在一场又一场的相逢与告别间,无论悲喜,月亮都在每一个中秋夜晚,如期爬上窗棂,静静打量活着并心怀爱与思念的人。月亮是本篇文眼。文章聚焦月亮,凸显的却是一对相依为命、感情甚笃的父母形象,场景历历在目,情节的叙述和细节的描述相当有质感。整篇文章,作者没让父亲说一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
本文写伤离别,文字却极克制、沉静,娓娓道来,从容不迫,波澜不惊。唯有标题《明月何处看》难忍哀恸,伤心和委屈喷薄而出,成为全文的情感原点和燃点,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杨柳,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公务员,业余写作文,有文字出版和发表。现居重庆)
李芸:《嫩芽——谨以此诗献给我深爱的开州》(点击即可欣赏此佳作)
名家点评(刘清泉):
“爱”就一个字,里面藏着万语千言。李芸不是土生土长的开州人,生活在这里却也有数年,能为这片土地写下心情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表达。诗分五节,描摹了一株“嫩芽”自我确认、激颤醒来、置身欢喜、舞动青春、感恩丰收的心路历程,你能在诗行间看见诗人如皎月般明媚的身影,亦能在掩卷后回味如溪流般清越的诗语,画面感、场景感很足,读之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
诗歌始终是语言的艺术,这首诗最成功之处在于,倾诉、表白的口吻与清亮、欢欣的腔调相适配,生成了余音绕梁的韵致,使得整首诗节奏明快、自然流畅且浑然一体。“我”(嫩芽)和“你”(开州),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社会,在拟人化修辞和象征性笔触加持下,散发出浓郁的爱意、真切的亲情。在意象使用和遣词造句上,这首诗也有新颖之处,如“寂静下,我的笑声是一条河/即便看不见/但它就在那里”“在鸟儿们的歌声中/聒噪是条熟睡的鱼”“在你热闹的花园/一股巨大的力量催促着我/它要我开”“读到你的名字时/我们紧紧拥抱着彼此/像泥土和她可爱的庄稼”……
整体上,这是一首值得嘉许的颂赞之诗,若在第二节的人称转换,以及“生机勃勃”“热血沸腾”“青春火把”等大词使用上再斟酌,应能更好。
(刘清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沙坪坝区作协主席,《重庆诗刊》主编,获评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实力诗人”)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