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士诚与朱元璋为何都曾向高丽进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3:5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张士诚与朱元璋为何都曾向高丽进贡

数千年中华青史之上,有一个从未缺席过的邻居,在历史变迁的各个时期,它向来都不曾是看客。

元末,烽烟四起,群雄逐鹿。

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朱元璋、张士诚……中国历史铭记住无数个响当当的名字。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成王败寇如有轮回。

英雄的故事我们都能娓娓道来,但在耳熟能详的历史之中,仍有那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邻居,朝鲜半岛上的海东之国,此时称为高丽。

“撮尔小国”有何作用?

当然,在我们璀璨的历史文化传承面前,很多人从不愿正面直视地缘政治附带的历史作用。

别忘了!这个“撮尔小国”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国运,历史上的数个朝代皆是如此,甚至包括我们的那场“立国之战”。

言归正传,元末纷乱四起,这个叫高丽的小国,也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当然“首鼠两端”的本质不改。

即便如此,就连朱元璋这样的大英雄仍要与其结好,全无数十载后宗主的霸气。而诸多江南英雄更是轮番“献媚”,甚至有人几遇屈膝认租。

这其中尤以朱元璋的老对手张士诚最为积极,那么与小国高丽有同样气质的张士诚,为何会对高丽“眉来眼去”呢?

张士诚与朱元璋为何都曾向高丽进贡

韩山童颍州起义,高呼“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足见当时内外无靠的起义军,在精神上是希望崇尚中原文化的海东诸国能给予响应的,也能显示出时人对它们的认同。

但这之后,所谓海东诸国的代表高丽国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元顺帝至正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54年,称王建国的盐贩子张士诚占据高邮近一年,南北漕运阻断,元大都开始出现饥荒。

右丞相脱脱为解粮荒,也为枪打张士诚这个“出头鸟”,率兵百万围攻高邮。这“百万之众”的先锋军不是蒙古铁骑,也不是百战精兵的色目人,而是两万多人的高丽兵。

脱脱围攻高邮是在九月,早在六月高丽就收到了“请兵令”,作为藩属国的高丽此时还未能了解农民起义全貌,立即派两千精兵,汇合驻扎在辽东的兵力,合兵两万充作先锋。

高丽军数次接敌均未占得便宜,当然在它们的历史上,说得是高丽军差点攻下高邮,只因蒙古将领抢占功劳而半途作废。

高邮一战,右丞相脱脱后院起火,被元顺帝整到了吐蕃,半路毒酒赐死,“百万大军”作鸟兽散,高丽军也退回了辽东。

可以说,张士诚与高丽也是结过仇怨的,不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政治更不过如此,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话从来都不会错,这一战,成为二者未来交结的基础也未可知。

高丽军退回国后,为高丽恭愍王带回了元军与起义军的情势,也让高丽上下对形势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打算,毕竟看得就是利益。

高丽恭愍王先是快速清除国内亲元势力,又借机收复北部大量失地,派军渡过鸭绿江,侵占辽阳行省数府地。

高丽摆明要摆脱元廷控制,而元廷也确实无力北顾,只能反复派人申斥,后来甚至改为安抚。高丽利用起义军完成了几代夙愿,但仍保持着与元廷的表面关系。

高丽再次与起义军发生龃龉,已经是至正十八年末的事情了,刘福通北伐的中路军渡过鸭绿江,攻陷义州城,杀官民数千。

张士诚与朱元璋为何都曾向高丽进贡

在北方起义军游弋辽东之前,已经有了高丽与南方起义军的“亲密接触”。

首先是台州方国珍,他在至正十八年的五月,派人前往高丽投献方物结好。

到了七月,已经投降元廷,成为江浙行省丞相,被称为太尉的张士诚也遣人前来。

随后,又有江浙海岛防卫万户丁文彬遣人前来,更通文称高丽为大邦。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主要势力范围为江浙地区,这里是传统的海贸昌达地区,商人与高丽、日本等国长年通商,他们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海贸收益。

几人结好高丽,从表面目的上看是为了通商,但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政治原因。至正十八年后的张士诚等人,不是成了元廷的官员,就是与元廷结好,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强劲对手朱元璋。

《高丽史》:“秋七月甲辰,江浙行省丞相张士诚理问实剌不花来献沉香、山水精山画木屏、玉带、铁仗、彩段,寄书略曰:‘迩者中夏多事,区区不忍生民涂炭,遂用奋起淮东,幸保全吴之地,然西寇肆凶,残虏百姓,虽志存扫荡,而未知攸济而,念闻国王有道,提封之内,民乐其生,殊慰怀想’。”

《高丽史》中这一段的记载之时,张士诚已经被朱元璋打得投降了元朝,做了太尉。文中所指“西寇”自然是指朱元璋,此文虽然写得中规中矩,较之丁文彬的趋炎附会要好,但也多有恭维之势。

《高丽史》:“二月乙酉,红贼移文于我曰:‘慨念生民,失陷于胡,倡议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者款附,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勿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旅拒者罪之’。”

此段为北伐红巾军向高丽的移文,较之张士诚之文,一个气概滔天,一个欲拒还迎。当然,二者的情势不同,此时的红巾军气势正盛,而彼时张士诚则投靠元廷,每年向大都送粮来维系关系,确保反朱的松散同盟关系。

《高丽史》中记载了多位南方起义军领袖遣人交好记录,尤以张士诚最多,前后高达12次,而高丽则两次遣人来访。

从记录上看,张士诚交好之意非常迫切,且随着与朱元璋的战事发展而频次加大,反倒是高丽不温不火,很少坦诚政治上目的,多以商贸上的寄予为主,颇有些中立的味道存在。

分析张士诚目的无非有三,一是与元廷、高丽各方结好,引以外援,对抗朱元璋;二是为自己铺垫后路;三是通商,增加经济收益。

这期间,朱元璋也曾派员前往高丽,投献的物品耐人寻味,与诸人不同,竟是兵甲武器,其中意味难明。

张士诚与朱元璋为何都曾向高丽进贡

乱世纷争,政治上的投机,无外乎争取最大的利益,所谓外交也是如此。地缘政治格局之下,针对“撮尔小国”的政治投机也在所难免,只可惜所托非人而,未能形成新的历史局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1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说说不一样的张士诚:他才是元朝最大掘墓人:吴王张士诚
...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张士诚的敌人不仅有元朝,还有朱元璋和刘福通,并且后者比前者威胁更大。所以在形势不利下,张士诚被迫降元为的是保存力量。另外,文中还提到,除了史家的评价,还
2024-09-03 11:27:00
朱元璋请沈万三吃饭,指着猪蹄问:这是啥菜?沈万三的回答很明
...。而今天要跟大家说的帝王就是古代最有能力的一位帝王朱元璋,他更是让人捉摸不透,是出了名的残暴,当年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杀了个很多文武百官,连开国功臣也给杀了,对外人残暴也就算了,
2023-02-21 19:44:00
真正触动元朝根的人是谁呢
...开始揭竿起义,但是真正触动元朝根的并不是建立明朝的朱元璋。而是北方三位红巾军中能力强大,具有强劲的战略决策和领导能力的刘福通。如果明朝的建立离不开朱元璋带领自己的团队力挽狂澜
2023-02-01 11:54:00
...屠龙记》中赵敏兄长,历史上的“天下奇男子”。一次,朱元璋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
2024-06-02 06:46:00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了陈友谅之子斩草除根,反而送他去高丽?
善待陈理,这是朱元璋团队的智囊们,想出最好的结果。如果把朱元璋放过陈理这件事单纯归结为他“心善”,那么这就是对朱元璋这位布衣皇帝最大的误解,朱元璋能击败各路诸侯,问鼎天下,靠的可
2022-12-29 20:46:00
陈友谅鄱阳湖之战兵败身亡,他的儿子陈理后来怎样了?
...洪都的时候,他没想过,他会再也回不来。1363年九月,朱元璋班师回朝,论功行赏,赐予常遇春,廖永忠等人田地,并且按照战功,赏赐诸多将士们金银等财物。这里提一句廖永忠,在鄱阳湖
2023-05-12 08:54:00
...势兵力,生生击败了王世充的五万劲旅。李世民即位后,高丽居心叵测,妄图吞并我辽东领土。但在当时,北方的突厥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因此只能对高丽采取守势。为此,张士贵专门被派往辽东
2023-10-09 15:22:00
亡国皇帝流亡记:陈理被朱元璋放逐朝鲜的传奇经历
...混战之后,南方很快有几个大势力脱颖而出。以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明玉珍为首的几大势力,经过一场混战之后,逐渐兼并了各自周围的小势力,彻底瓜分了整个南方。 到了这个时候,这
2024-02-22 20:23:00
刘福通为何是明朝最该感谢的人
1367年10月,朱元璋一声令下,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挺进中原,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向元朝统治者发起了致命一击。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北伐大军仅仅用了1年时间,就秋风卷落叶一
2022-12-30 14: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