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363年,鄱阳湖大战结束,陈友谅兵败身亡,没能离开鄱阳湖,当初自信满满地去攻打洪都的时候,他没想过,他会再也回不来。
1363年九月,朱元璋班师回朝,论功行赏,赐予常遇春,廖永忠等人田地,并且按照战功,赏赐诸多将士们金银等财物。
这里提一句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里,廖永忠出了大力,他和俞通海率领水师,火烧陈友谅诸多战船。
他生命中有一个谜团,朱元璋曾经命令他去接韩林儿去南京,但是走到瓜步的时候,船翻了,韩林儿丧命。
朱元璋在后来大封功臣的时候,曾经说过:“廖永忠鄱阳湖之战里忘我奋战,可谓是奇才,但是和他交好的儒生擅自窥探我的意思,所以封侯而不封公。”
这段话引起很多人的猜测,究竟这个船翻了,有没有朱元璋暗示的意思?有很多说法,毕竟韩林儿身份特殊,如果真接回南京,朱元璋怎么办?
这也是历史的谜团了。而廖永忠后来在1375年被赐死,一代勇将,出生入死,他也想不到,最后是这么个结局。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继续写1363年的事情。
二
在鄱阳湖之战的庆功宴上,有将士问朱元璋:“自古以来,水战非常依靠天时地利,就像周瑜攻打曹操,就非常依赖天时地利。陈友谅本来处在我们的上游,占据优势,何况我们是疲惫之师。如今赢了,真的是有点让人不明白。“
朱元璋解答了将士们的疑惑,朱元璋认为虽然陈友谅的兵力强大,但是他们人心不齐,彼此不能互相信任,而且他们打仗的时候,失败的次数太多了,失去了士气和信心。
用兵讲究该动时动,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一旦动兵,就要凝聚士气,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虽然人少,但是我们有凝聚力,更何况我们将士们上下一心,士兵作战勇敢,一人抵对方百人,怎么能不赢呢?
陈友谅对于这些,是很难懂的,他的信念里,只有不择手段上位,依靠强权让士兵臣服,又因强权,还要提防着是不是有人想作乱,所以,他看起来都是强兵强将,但是他却兵败鄱阳湖。
其实还有一点,朱元璋的运气好。打仗的时候,运气是必不可少的。像陈友谅就点背,换了条船,结果就被流矢击中,如果他不换船,也许还真不一定是这个结局。但是历史容不得假设,事实就是陈友谅兵败身亡。
陈友谅死,但是对陈友谅的征战还没结束,朱元璋召集人马,攻打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就在武昌。
三
朱元璋小心谨慎的,生怕自己出兵,大本营被偷了,于是他命令李善长,邓愈等人留守。
朱元璋率领常遇春,康茂才,廖永忠等人亲自去攻打武昌,。
这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张士诚称吴王,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
十月,朱元璋率领的部队到了武昌,骑兵,步兵,水师一起攻打,朱元璋还是非常重视陈友谅的残余部队,希望一鼓作气先解决这边,专心打后面的战争。
朱元璋命令常遇春率兵守住四门,用栅栏围住。栅栏这东西,还是非常实用的,之前的洪都之战里,发挥了奇效,当时一度城墙被破,为了抵御陈友谅,硬生生一边竖栅栏,一边打仗,战况非常惨烈。
朱元璋命令水师部队封住陈友谅的残部逃跑的退路,并且分兵驻守汉阳,德安等地。
朱元璋想的还是比较周全的,湖北诸多地方的守将一看这种形势,直接就投降了朱元璋。
十二月,朱元璋回到南京,临走的时候,他命令常遇春督促诸位将士,朱元璋的策略是,现在对方想出来也出不来,围困久了,对方就臣服了,如果他们想出来,你们不要与他们战斗,只要坚守好自己的营栅,不愁拿不下他们。
四
武昌那边将士们还在围城,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徐达,李善长等人的拥簇下,即吴王位,关于张士诚和朱元璋俩人都要称吴王的事,有一个解释是因为一句童瑶“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起。”
朱元璋即位吴王后,搞了一套健全的领导班子,并且封李善长是右相国,封徐达是左相国,这点上,可见朱元璋对于李善长和徐达的器重。
1364年2月,这边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武昌那边还在围城,朱元璋一看这事这么久了,还没解决战斗,又亲自赶往武昌,古代这打仗确实不容易。
朱元璋到了武昌后,改变了策略,督促士兵们攻城,陈理和张定边看情况紧急,向张必先求援,这还真求到了援军,张必先来了。
但是架不住朱元璋这边有常遇春,常遇春率兵不仅打败了张必先的部队,还生擒了张必先。
这就开始了攻心战,朱元璋命人把张必先捆起来,还让人喊话陈理张定边他们,你们所依仗的这位张必先,已经被我们生擒,赶紧投降吧!
张必先也跟着喊:“张定边,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办法了,你不如就投降吧!”
张定边听了这话,气得不行,但是坚持不投降。
朱元璋看一计不成,还是继续打吧,傅友德请命去攻打高冠山,高冠山在武昌的东南边,傅友德率领人马,一鼓作气夺下高冠山,城中的将士们士气更加低落。
几天后,朱元璋又派陈友谅的旧部罗复仁入城劝降。
罗复仁来到武昌城下,大哭,陈理一看非常震惊,又一看还是老熟人,就让罗复仁进城了。
经过促膝长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陈理和张定边,真就决定投降。
1364年二月,陈理张定边等人投降,陈理俯首战栗,不敢仰视,非常害怕,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结局是什么,这时候的朱元璋,看他年幼,于是宽慰他,告诉他不会怪罪他的,让他不要害怕。
朱元璋不仅令人宽慰陈友谅的父母,而且陈理投降后,他宫里的那些珠宝财物,朱元璋也没有动,而是让陈理自己处理。
朱元璋的士兵们,也没有入城,武昌城内还是比较祥和,甚至面对城里的饥困百姓,朱元璋还拿出米粮来救济。
1364年三月,回到南京后,朱元璋封陈理为归德侯。1372年,陈理被迁徙到高丽。
和陈友谅比,朱元璋的策略是尽量减少伤亡,能不费兵卒就不费兵卒,能劝降就劝降,并且通过仁政,让百姓的心归顺于他。
随着陈理的投降,朱元璋和陈友谅的争斗就彻底结束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东吴张士诚,同是吴王,总是要分个高下,看看谁才是历史选中的幸运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2 12: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